由於長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渾厚、含蓄、舒展、豪邁的特點。按照不同舞種分別有以下特點:
壹、盅碗舞——典雅、含蓄
盅碗舞壹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
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匯,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
鄂爾多斯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樸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
二、筷子舞——歡快、豪邁
筷子舞以肩的動作見長,壹般由男性表演。
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臺面)。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
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壹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壹體。
動作雖簡單,但卻以技巧取悅觀眾,故有壹定的表演性質。
在鄂爾多斯民間流傳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獨舞,也有男女群舞。
在表演形式上由單手執筷子發展為雙手執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語匯也更加豐富。因此舞蹈顯得歡快、明朗、新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蒙古族熱情、開朗、剽悍、豪邁的民族個性。
三、圈舞——歡快、熱情
蒙古族民間流傳的舞蹈。兩腳交替悠晃步,粗狂奔放的跳踏步,明快瀟灑的下身或側身跑跳步等幾種動作組成。上身動作有甩手,與人背後拉手,眾人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舞,所以通常人們又稱布裏雅特民間舞蹈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歡快敏捷,跳躍性強。
民風淳樸,具有遠古色調,感情熱烈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