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薄胎瓷的知識介紹

薄胎瓷的知識介紹

 薄胎瓷亦稱?脫胎瓷?、?蛋殼瓷?。是景德鎮著名傳統瓷器品種中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壹。那麽,關於薄胎瓷的知識,妳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為大家整理的薄胎瓷的知識介紹,希望能幫到妳。

 薄胎瓷的藝術特點

 瓷器上釉的種類很多,薄胎瓷就是其中之壹。薄胎瓷又稱脫胎瓷,用來形容它薄到幾乎沒有擡的程度。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極高,其中修坯最艱難也最緊要。胎體成型後,待器內掛釉幹涸,即刮除未掛釉那面的胎體,刮得幾乎只剩壹層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體在利簍上取下裝上,反復百次之多,才能將兩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殼那面薄。燒好後,細看瓷器好像被抽去了胎骨,故名?脫胎?。永樂時期景德鎮窯開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時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到了隆慶、萬歷年間,連壹些高級民窯也能燒造出很高的薄胎瓷,並有了薄胎瓷、流霞盞、皮蛋盅等專用名稱。

 制作從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繪畫、燒制,須經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燒成。尤以利坯和藝術加工最為精細。利坯要經過粗修、細修、精修等反復百次的修琢,才能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體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內,人稱之為:薄似蟬翼,亮如玻璃,輕若浮雲。它輕巧、秀麗,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壹。在薄胎上描繪有青花紋樣(見青花瓷),稱青花薄胎瓷;描繪有粉彩紋樣(見粉彩瓷),稱粉彩薄胎瓷。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 景德鎮制出薄胎瓷,成化年間已有較高成就,萬歷年間(1573?1620年)生產的?卵幕杯?(薄如蛋殼的杯子)、流霞盞等精制品,清代正式生產。除景德鎮外,湖南醴陵、廣東楓溪、河北唐山、江蘇江陰等地現在也能生產薄胎瓷。建國以後,薄胎瓷工藝得到繼承與發展,許多產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鎮外,湖南醴陵、廣東楓溪、河北唐山、江蘇江陰等地現在也能生產薄胎瓷。

 傳統薄胎瓷工藝的創新與運用

 1.傳統薄胎瓷工藝制作與現代工藝制作相對比

 傳統的薄胎瓷手工制作需要很強的技術含量,從料的選擇、拉坯、修坯、繪畫、上釉等壹系列過程,每壹個環節都不容疏忽,稍有不甚就前功盡棄。特別是修坯環節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將厚度為10余毫米的粗坯,精心修薄成大約0.8毫米的厚度。這樣精細的活,環環都要求精益求精。可以說這些手工技藝的表現是壹種刻骨銘心、嘔心瀝血的文化積累。隨著陶瓷生產加工不斷創新,工藝技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現代的薄胎瓷制作過程不再是純手工操作,從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再到成型工藝,燒成技術,裝飾手法等壹系列生產流程都有著極為嚴謹的生產流水線,手工制作的實用品被大機器批量生產所取代。

 2.薄胎瓷制作工藝的創新

 創新是為了善於吸收和運用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在漫長的陶藝發展過程中,陶藝家們經過反復的實驗摸索,已研制出許多新的技術,這也使得我們有更多的借鑒與發揮。把現代陶藝的成型工藝運用到薄胎瓷的制作中,新的技術的結合讓陶瓷藝術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薄胎瓷制作壹般是拉坯成型然後再進行修坯。結合現代陶藝制作的泥板成型和註漿成型,巧妙的運用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形狀復雜的,薄的,異型的,都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創新制作過程:①膜具的制作:用平板圍成壹個四方體,填好縫隙,倒入石膏漿,高度壹般不小於5厘米,長寬根據器物大小而定。拆掉模板後修理模型,用鋸條或小刀修平表。在壹個面,再修出壹個凹面,厚度越薄越好,這個面必須平滑均勻可用砂紙打薄,這壹步很關鍵,以免造成胎不薄的後果。②註漿法成型:把泥漿註入模具的凹面之中,待泥漿均勻吸附在模具壁上,可利輔助工具,刮去多余泥漿,當泥漿中的水分漸漸被模具吸收而形成坯泥,根據自己的構思裁剪泥板,圍合成型。

  • 上一篇:營銷策略
  • 下一篇:蝴蝶怎麽畫簡筆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