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藏戲的來源

藏戲的來源

源自壹個美麗的傳奇故事:當時雅魯藏布江上沒有渡橋,想渡江的人們被咆哮的江水淹死不少,有個和尚心懷宏願,要在江上建橋,天緣所致,讓這位名叫唐東傑布的和尚遇到了七位貌美如仙、能歌善舞的姑娘,就組建戲班走遍雅魯藏布江流域,籌資建橋。

歷時幾十年橋建好了,藏戲也就隨之形成了。

迄今,現存的白面具藏戲的藝術形式中,仍然可以進壹步發現和了解當時人們披著各種獸皮,模擬動物的吼叫聲,演出壹些簡單的狩獵等為故事內容的歌舞劇的情景。

擴展資料:

藏劇的演出服裝十分簡單,表演從頭到尾僅為壹套,中間不再更換。演員壹般也不用化裝,主要靠面具。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劇表演在表現底層勞動人民的角色時常在臉上抹糌粑面或鍋煙黑。

西藏和平解放後,尤其是自治區藏劇團成立後,在人物造型方面曾作過多方面嘗試,如將面具上的圖案直接搬到臉上,成為壹種臉譜;或比照壁畫上的人物形象來化裝;有時也使用話劇的化裝方法。但藏劇自身具有的傳統特色人物面具仍保留了下來。

藏戲在幾百年的表演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壹種比較固定的程式。

藏戲的演出,壹般是廣場戲,少數也有舞臺演出形式。演出時,化妝比較簡單,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壹般的粉面與紅脂,沒有復雜的臉譜。

樂器也較簡單。打擊樂只有壹鼓壹鈸,演出時有壹人在旁用快板向觀眾介紹劇情發展情況。劇中人道白很少,演員專心致誌地吟唱,由於廣場演出,演員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顯示出粗獷有力的性格。後臺壹般有幫腔,形式與川劇差不多。

藏戲唱腔很多,大致分為表現歡樂的長調,藏語叫“覺仁”;表現痛苦憂愁的悲調,藏語稱“覺魯”;表現敘述的短調,藏語稱“黨統”等等。

  • 上一篇:薩摩亞島的風景和風俗誰了解?
  • 下一篇:蟹味菇年糕青菜湯怎麽做,潤肺止咳不上火,鮮美無比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