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經濟增速“南快北慢”特征顯著。其實,這在快遞數據上也有所體現,南方快遞整體表現優於北方,快遞優勢強於經濟優勢;南方經濟活躍程度明顯高於北方,北方產業和要素資源仍在向南轉移,南北經濟差距有進壹步拉大的趨勢。
經濟整體活躍程度:北方低於南方
2018年,南方地區完成快遞業務量399.7億件,同比增長26.7%,占全國快遞業務量的比重為78.8%,實現快遞業務收入4,691.8億元,同比增長21.1%,占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7.7%。2019年上半年,南方地區完成快遞業務量221.2億件,同比增長27.5%,比同期全國增速高1.8個百分點,在全國所占份額為79.7%,較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南方地區實現快遞業務收入2,677.5億元,同比增長26%,比同期全國增速高2.3個百分點,在全國所占份額為78.8%,較上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
2018年,東部地區完成快遞業務量405億件,同比增長24.6%;實現業務收入4,830.8億元,同比增長20.4%;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收分別占全國的比重為79.9%和80%,量、收占比分別下降1.2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占比為80.1%,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東西快遞發展差距在縮小。
從東西與南北快遞規模對比來看,東西快遞差距大於南北差距,但東西快遞規模的差距在縮小,而南北快遞規模的差距在拉大。就具體省份來看,2019年上半年,業務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北方占據4席,分別為北京、山東、河南和河北,山東、河南和河北三省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均在全國前十之列,快遞規模與經濟地理特征基本吻合。
從重點城市來看,南北差異日益明顯,2019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僅北京入圍,南方獨占9席,且北京排名跌出前五之列;業務量前30城市中,北方僅北京、鄭州、石家莊、天津、西安、濟南、保定等7個城市入圍;業務量前50城市中,北方有14個城市入圍,且北方城市增速明顯慢於同類南方城市增速。
2018年城市GDP排行榜中,排名前十城市中,北方僅北京和天津入圍;前30城市中,北方有11個城市入圍;前50城市中,北方有19個城市入圍。北方城市經濟排名整體表現優於快遞業務排名,反映出北方城市整體產業結構偏“重”,對投資的依賴程度較高,城市和經濟轉型相對較慢,經濟整體活躍程度低於南方。
要素資源集聚效應:南方較北方顯著
快遞發展始於北京、深圳和上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快遞要素資源開始向南方的深圳和上海集聚,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首先,從快遞企業總部分布來,南方快遞企業總部數量明顯多於北方,7家上市快遞企業總部均位於南方,業務量排名前十的快遞企業有8家總部位於南方,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和南京,深圳有順豐、跨越等,上海有中通、韻達等,南京有蘇寧、天天等。北方快遞企業總部主要集中在北京,代表企業有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京東、宅急送等。
其次,從航空貨運樞紐分布來看,順豐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在湖北鄂州、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航空集散中心在江蘇南京、圓通全球貨運樞紐規劃在嘉興……從航空網絡和運力資源來看,南方集聚程度明顯高於北方。
再次,從資本保障來看,7家上市快遞企業分布於上海和深圳,這是全國兩大證券交易市場所在地,也是全國四大金融中心之壹,金融業高度發達,快遞領域相關投融資十分活躍,為快遞高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最後,從人口要素來看,南方民營經濟發達,吸引著大量北方人才南下,不少南方城市還主動打響人才爭奪戰,如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出臺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流入。南方要素資源集聚水平高於北方,且要素資源逐步從北方向南方轉移,也帶動了業務的轉移。
生產要素資源集聚帶動了規模經濟的發展,形成了長三角和大灣區兩大增長極,且極化效應愈發明顯。2019年上半年,長三角業務量占比超過1/3,大灣區業務量占比超過1/4,兩者合占全國的六成以上。
其中,廣東、浙江兩省分別完成業務量75億件和56億件,分別占全國的27%和20.2%,對全國快遞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3%和23.9%,也就是說全國壹半以上的快遞增量來自廣東和浙江,極化效應愈發明顯。而北方的增長極—京津冀地區業務量占比已不足1/10,且份額還在繼續下降。
業務規模集聚後,帶動相關技術研發和設備裝備的發展,智能快件箱、自動分揀機、電子面單等最先在南方城市試點應用,快遞相關設施設備和配套用品的主要研發和生產基地均位於南方城市。南方快遞要素資源集聚效應顯著,對行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快遞競爭力:南方優於北方
從快遞價格來看,南方快遞價格整體低於北方省份,而價格是快遞的主要競爭力之壹。2019年上半年,全國12個省份的快遞價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方占3個,分別是河南、山東和河北。全國快遞價格最高的10個省份中有8個是北方省份。南北城市間快遞價格差異更為顯著,全國快遞價格最低的十大城市全部為南方城市。電商企業對快遞價格的敏感性較強,只要價格差異所帶來的收入大於業務轉移的成本,就會產生業務轉移行為。南北快遞價格較大的差異所形成價格谷地對北方相關產業形成了“虹吸效應”。
從時效性來看,南方是快遞的主要貨源地和重要消費地,快遞業務規模集中,很多企業在城市間的業務規模就足以支撐其開通專線,不再需要經過其他城市中轉。以某快遞企業義烏至蘇州為例,以前需要經杭州、南京或者上海經轉,現在可以直達,減少了中間操作處理的環節,大幅提升了整體的時效水平。
南方重點經濟區域,如長三角和大灣區內部已經實現隔日達,八成以上實現了次日達,服務時效性遠高於京津冀服務時效。“低價、優質、高效”的快遞服務吸引了大量電商企業將發貨地南遷,帶動了相關生產企業和產業向南轉移,快遞價格高低和發展程度成為生產者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從產業聯動發展來看,快遞與關聯產業協同從過去的提供簡單的產品寄遞服務已經發展至供應鏈層次,快遞已經嵌入產業鏈、服務鏈和價值鏈,對農業、制造業等關聯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快遞大數據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更為精準的市場信息,快遞渠道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無縫對接使定制化生產、智能制造等成為現實。快遞的發展不僅提升了關聯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支撐了產業轉移和產業分工協作,實現產業和區域“抱團發展”。因此,快遞業務的流向反映了產業的轉移方向,快遞業務的集聚實質是相關產業的集聚。
資源配置能力:南方勝於北方
南方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市場化的程度相對較高,具備適應拉大消費和推動消費升級的產業基礎。同時,線下消費逐步向線上轉移,在快遞配送體系支撐下,超市、專賣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臺深度融合。2019年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8,165億元,增長21.6%,占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受蔬菜、鮮果等價格上漲影響,農產品線上銷售比例增加,2019年壹季度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932億元,超過2018年上半年規模。
線下銷售轉向線上銷售,對快遞服務的需求激增,快遞發展水平對企業生產場地選擇的重要性上升。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產業間、產業內分工協作將更加深化細化,對企業的供應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快遞企業也在加快發展供應鏈業務,鏈接消費端的供應鏈將更加適合未來生產需求。
不管是快遞業務規模、要素資源集聚還是產業協同效率,南方均遠勝於北方,從增長的動能和市場空間來看,南方也領先北方,且差距還在拉大,這也折射出北方經濟活力下降。快遞業經歷了由小到大的巨變,正在向快遞強國邁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初現端倪,未來發展的空間廣闊,潛力無限。快遞既拉動消費又擴大生產,快遞發展水平既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把握住了快遞業發展的優勢就把握住了未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