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行書的字體特點

行書的字體特點

行書字體,是五大字體之壹,即篆書字體、隸書字體、草書字體、楷書字體、行書字體。行書字體是繼楷書之後產生的壹種書體,產生在漢代。行書字體,到了東晉王羲之發展成熟,達到頂峰,兩千年無出左右。唐代理論家張懷瓘《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劉德升小改楷書創造了行書,被稱為“行書之主”。行書相對楷書而言,比在楷書之後。書法的產生會有許多交叉,但論先後,比有跡可循。張懷瓘著書,證明唐已有行書,它的產生肯定早於唐。漢是中國書法發展的壹個鼎盛時期,隸書草書和楷書幾乎都是在漢同壹個時期產生形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經具備壹定規模,已經具備了傳承和傳播的良好條件,我們推斷,張氏的行書起源說,壹定是有史料和依據的。行書的發展既不象楷書那樣穩定,又不想草書那樣變化無常。從行書的特點看,不溫不火,有板有眼,章法不亂。字體的特點,限定了行書字體的發展。從行書產生以來,學書的臨本,基本都是從王羲之開始。即便有變化,變化也不大。後代書家,大都出自王羲之。就連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稿》,也沒有例外。行書基本上中規中矩,靠楷書叫行楷,靠草書叫行草,介於兩者之間叫行書。

行書字體特點是端正平穩,放縱流動,行書在書寫的時候點畫的主要寫法是露鋒入紙,字體以歟側代替平整,比較復雜的筆畫變的更加的簡單省略,點畫之間的呼應是用勾、挑、牽絲來進行加強的,用圓轉的筆畫代替了方折的筆畫。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行書的出現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辨識度低產生的壹種字體,行書在書寫的時候和隸書、楷書、草書有壹定的區別,寫起來的時候更像是楷書的變體。

行書起源於東漢末年,到魏初的時候出現變異,鐘(繇)、胡(昭)二家主要是以行書為主。

之後王羲之的“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序》,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顏真卿創作“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都是行書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學習行書要先找合適的字帖,先觀帖,之後再臨摹字帖,掌握字帖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先從簡單的筆畫開始練習,之後再學習部首的寫法,最後練習整體的字

  • 上一篇:聰明的人都是怎麽和領導相處的?
  • 下一篇:我國傳統節日的手抄報怎麽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