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方人類學近代以來的主要成就

西方人類學近代以來的主要成就

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洛克的自然狀態,他所認為的理性來源於上帝的授予;美國國父們建國的基礎在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壹無需明證的真理;西方人對制度設計堅持從人性的幽暗意識出發,這應該極大程度上得益於絕對個人意識作用下對世俗權力不信賴的本能。 綜上所論,雅典民主政治時代公民較強的個人意識、斯多亞學派關於個人意識的進壹步催生、基督教傳統創造的絕對獨立的個人意識, 三者是西方世界運用分化思維確立個人意識的悠久傳統。而如我們所知,尤其是在基督教催生出絕對的個人意識之後,它使得個體堅持個人主義的原則去構造“我與他者”***在的社會生活世界。因而,在個人主義原則下,西方人相信國家制度設計的根本目的在於保障獨立的個體自由,因而有現代自由憲政、人權保護的主張;西方人也相信通過個人合理的自私能夠實現***同的幸福,因而有現代自由市場經濟的產生。總之,西方人在面對社會生活世界之中我與他者必須***存這壹問題時,將各種能夠保障“妳我***存有序”的制度設計都紮根在個人主義之中,而這種個人主義來源於絕對的個人意識。由此我們不難得知,在西方的社會生活世界之中,既有井然有序、高度文明的***同體生活,也有極具彰顯自我個性的私人生活。這些,在世界其它文明之中確實不曾出現。

(六)西方文明的某種危機

通過上述論述,可知西方文明通過其特有的分化思維在認識主觀世界、客觀世界、社會生活世界取得了豐碩成果。這種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視角對世界進行探討的思維使得西方文明對於各種問題都有極為深刻的理解。但深刻的理解並不等同於這種理解就是正確的,西方文明采用分化思維而得出的各種理解有時也可能是錯誤的。從西方人對主觀世界的理解來看,它將人分為靈魂和肉體兩部分,並認為人擁有理性、意誌、情感等多種能力。對人具體構成的這種劃分,在賦予人之豐富的多樣性時,也必然造成多樣性之間某種難以調和的矛盾。如

我們所知,通過近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作用,西方文明就開始逐漸突出人在認識世界之中的重要地位。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出現了將人看成是認識世界絕對的主體,要求按照人對自己的理解來重塑壹切。

啟蒙以來,蒙田、笛卡爾等先驅的懷疑論調激起了西方人重新認識自我的極大熱情。在這之中,西方人開始挖掘人的全部特質,並根據人自己立法的樂觀精神,將這些特質視為合理。在這種樂觀精神的指引下,人已然成為了主宰世界的主體,人之所能皆為合理。所以我們看到,西方文明逐漸將先前被視為過度發展就會帶有缺陷的特質也合理化,例如將人的欲望、對信仰的懷疑也視為是合理。如我們所知,適度的欲望、基於理性對信仰的適度懷疑是合理的,但由於西方文明將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交由每個人去完成,而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所以最終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其中傷害最大的是追逐自我利益的享樂主義和某種狂妄的無神論調。所以西方文明用分化思維來理解主觀世界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將理解自身的絕對權利交由了每個人,而這導致分化之後再也無法形成***識。我們說壹生萬物,對於西方文明而言,其文明危機來自於分化出來的萬物可能再也沒有了交集,再也沒有了對於作為整體的壹的***識,導致其向心力逐漸衰退甚至整個文明秩序的坍塌。

西方文明對主觀世界采取分化思維最終導致的上述情形,深刻影響著其社會生活世界狀況。因為在客觀世界中,人們必然采用的是實證方法,因而西方文明采用分化思維而成的對於主觀個人的各種理解影響不到它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而在社會生活世界,由於這個世界由具體的個人組成,因而各種相異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得社會生活世界可能出現失序的狀況。正如我們所知,圍繞著社會生活世界秩序的整合,西方人利用各種價值相互爭論。自由主義立足於人的權利,捍衛保障權個人權利的秩序模式;社群主義認為僅僅保障基於抽象而成的

權利有可能導致道德狀況不佳,因而需要將善優先於權利,構建具有德性的政治。針對具體的領域,西方人都有大量的爭論。其實,在今天的西方,其價值能夠得到全部認同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窄。宗教寬容是對信仰多元化的無奈,現代政治是主動放棄古典政治關註德性的結果。所有的跡象表明西方文明已經很難以壹種具有統構性的價值來整合自己了。堅持多元、保持寬容是西方文明秩序得以支撐和延續的根本。當然作為關涉整體生存的群體秩序,西方文明應該能夠在堅持多元和寬容的原則下實現秩序的優良。也正如我們所知,西方近代的法西斯和***產主義危機,其危害根源於它們企圖依據壹種統構性的價值來重塑西方文明,並對其他任何合理性的價值予以消滅。所以歷史教訓昭示著:西方文明由於其不斷的分化,它再也不可能回歸到中世紀的神聖帝國時代、也不可能實現第三帝國、***產主義世界等等狂妄的世界夢想。在多元和寬容的基礎上,在各種價值中實現交叠***識,建構壹種最不壞的秩序安排,這才是西方文明得以存續的本源。 由於西方文明

  • 上一篇:螳螂拳的身法特點
  • 下一篇:記憶中的鋦碗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