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方茶文化

西方茶文化

西方茶文化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被散播前就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但是壹直到十七世紀晚期才開始傳入英國,當時在英國茶被視為壹種奢侈品,只有皇室的人才能以高額購入,直到1750年才慢慢普及全國成為全英國人的飲料。後來壹些英國人移民到美國後,茶也因此被帶過去。

 不像在中國,大家喜歡用茶葉(whole leaf)泡茶,現代西方壹些國家更偏向於用茶包(tea bag)為主,至於茶包的發明是壹個偶然,在1904年,壹個美國茶葉進口商把散裝茶葉放進壹個絲袋子裏,本來是打算讓顧客倒出裏面茶葉再拿去泡茶,結果他們把袋子也壹起放進去泡,於是茶包就這樣被?發明?了。

 還有壹種比較先進的喝茶方式是膠囊茶(Tea capsule,也有叫做K-cup),原理是用膠囊咖啡機往茶膠囊裏註入用高壓蒸汽把茶瞬間?泡?出來膠囊茶的品牌主要有雀巢Nespresso,Senseo、Tassimo等等。

西方茶的經典

 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其實是壹般采用印度阿薩姆(assam)、錫蘭茶(ceylon tea)和肯尼亞產的茶葉混合而成,是英國具代表性的紅茶飲之壹。口感醇厚濃烈,香氣飽滿,還帶有淡淡的花香,通常用來搭配英式早餐,以及烤物和味道強烈的食品。

 伯爵茶(Earl Grey) 是紅茶為基礎,在其中加入香檸檬油(oil of bergamot)的壹種調味茶,壹般都會以茶包形式的存在。Bergamot又叫做香甘,原產於意大利,屬於柑橘類的植物,有些人會把它誤以為是佛手甘草,因為其香油的緣故,從倒入開水的那壹瞬間橘子味就會芬芳四溢。伯爵茶在西方非常受歡迎,有些茶包還會寫著double bergamot oil (兩倍的香檸檬精油)來吸引消費者。

 綠茶的話,大部分人都喜歡喝純的綠茶(pure green tea),但也有些西人喜歡加入檸檬(lemon),姜(ginger),茉莉花(jasmine),或者薄荷(peppermint)等等。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現在抹茶產品越來越受大眾追捧,但其實綠茶粉(green tea powder)和抹茶粉(matcha powder)是很大區別的,抹茶的生產過程是相對比較嚴峻的,不僅對樹種要的要求特別高(壹般從日本引進),而且還要經過各種步驟,所以色香味都與綠茶粉有所不同,正宗抹茶粉的價格高達100克250元,可想而知正宗的抹茶產品價格不昂。

 白茶的話,因為采摘後只經過曬或文火幹燥,所以味道偏淡,壹般都喜歡和各種水果搭配在壹起,比如藍莓(blueberry),石榴(pomegranate)等等。

 草本茶的有太多例子了,就不壹壹描述了,最常見的就是甘菊(chamomile),蒲公英(dandelion),和各類水果茶。

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

 17世紀初,繼茶葉到達荷蘭後,飲茶之風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國。公元1637年英國首次從中國廈門運去茶葉,公元1662年,?飲茶皇後?凱瑟琳提倡皇室飲茶,親以玉照為中國紅茶作商標,推行以茶代酒,使飲茶之風很快風行。這壹時期,中國紅茶開始大量進入倫敦市場,飲茶之風,開始風靡整個英倫三島。

 明末清初,英國人從我國廈門、廣州販運大量茶葉,除供應本國所需外,還大量轉運到美洲殖民地,以後又相繼銷到德國、瑞典、丹麥、西班牙、匈牙利等國,1773年的波士頓毀茶事件,爆發了美國的獨立戰爭。可見當時中國茶在歐洲的影響之深遠。

 紅茶的品飲,在國內不似品飲烏龍茶的?功夫茶法?,那樣講究沖泡技藝及茶道精神。紅茶只以傳統的飲茶法,以清飲為主,調飲為輔。傳播到國外,又將紅茶與牛奶相融,制成風味獨特的奶茶,不但深化了紅茶調飲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飲茶習俗。以英國為例。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不僅是英國歷史上第壹位?飲茶皇後?而且在推動英國茶葉貿易,提倡飲茶風尚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皇後進宮後,飲茶風尚首先在英國宮廷盛行,並成為宮廷的壹種禮儀,接著流行於豪門世家,成為他們的靈丹妙藥和社交的風行飲料。由於皇後的崇尚飲茶之風,又成為貴族夫人時髦的風尚。18世紀,茶價日趨低廉,茶就成英國人主要飲料,飲茶也逐漸普及民間,此時大眾化茶館林立,飲茶普及各階層,在英國人生活裏,茶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壹,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裏,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升華為壹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 上一篇:菏澤有哪些可以帶走的特產?山東菏澤特產
  • 下一篇:宣紙傳統制作技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