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仕小鍋究竟有多好吃,這麽說妳可能就能明了:雲南人對米線有壹種特殊的情結,雖然雲南人吃米線的歷史很長且吃法很多,但直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壹道新的米線吃法橫空出世,把米線推到了壹個高峰,那就是玉溪翟氏遠創發明的小鍋米線。在幾十年的傳承中,端仕小鍋已然成為了昆明味道的代表之壹,和眾多老昆明美食壹樣,端仕小鍋吃的不僅僅是壹個味道,更是壹種老昆明的生活。
久居昆明的人都知道,端仕小鍋最出名的不是小鍋米線,而是鹵餌絲。翟大師家的餌絲,除了精心挑選不含任何添加劑,更重要的是,每壹碗餌絲均為全手工切絲,長短幾乎壹樣。因為手工切的餌絲有毛口,更能夠吸收透作料的精華,這也是鹵餌絲更好吃的原因之壹。
說起端仕鹵餌絲,除了有味道還有壹段歷史,鹵餌絲原本並不叫鹵餌絲,而叫汆肉餌絲,是把餌絲煮好之後才加入調料的。話說民國期間,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開店煮小鍋氽肉米線、氽肉餌絲著名。壹天,因翟師傅勞累過度,氽肉餌絲下鍋後,他跑到外面抽水煙筒,回到廚房氽肉餌絲裏的湯全幹了。恰逢顧客催得急,翟師傅只得忙下鹵水和紅油,翻顛幾下後端上桌,顧客壹吃,大為稱絕,問這是什麽餌絲,翟師傅急中生智答“鹵餌絲”,後成為昆明著名小吃。
還有端仕小鍋鹵餌塊,也是雲南名小吃,百年來,名聲享譽中外,雲南居港名流到昆必嘗此味。現為昆明市飲食公司福華園分公司屬下的品牌之壹。業專才能精業精必然盛壹碗小吃因為壹次失誤而味道更美繼而名滿江湖,不多!壹條小巷因為壹碗小吃而名聲大振,少見!在這不多而且少見間,“端仕小鍋”想必有著異樣的能力,征服了食客的味蕾也燙慰了幾代人的心。 有人認為滇菜似乎只有味,沒有道。味是風味,道是可以系統傳承,負載歷史意義的文化。
1996年昆明城擴建,端仕街雖然被拆遷,好在絕活“鹵餌塊”沒有隨老店壹起消失,它隨同師傅們來到了正義路上的“勝利煮品店”,它的到來讓“勝利煮品店”魅力倍增,端仕街的喧鬧原樣復制到了正義路。1997年,“端仕小鍋鹵餌塊”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期間各種獎項不斷。1998年,頗具眼光的昆明市飲食公司福華園總經理朱希強註冊了“端仕小鍋”商標,至此,百年歷史終於名正言順,成了真正的雲南老字號。
現在,隨便問壹個昆明人,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告訴妳昆明的老字號:端仕小鍋啊,翠湖邊上的文林街啊!而端仕小鍋正式在文林街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