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別稱有:桂漿、杜康、歡伯、流霞、椒漿。?
1、桂漿
指酒漿,美酒。戰國時期屈原寫的《九歌東君》中:“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譯文:我抓起天弓阻止災禍下降,拿過北鬥斟滿了桂花酒漿。)
2、杜康
杜康,華夏釀酒鼻祖,後借為酒之代稱。東漢曹操的《短歌行》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譯文:用什麽來解決憂愁呢,只有這酒罷了。)
3、歡伯
因為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故借此意而取名“歡伯”。西漢焦贛寫的《焦氏易林》中:“酒為歡伯,除憂來樂。”(譯文: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
4、流霞
對美酒的喻稱。唐代李商隱寫的《花下醉》中:“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沈眠日已斜。”(譯文:尋得芳菲不覺被美酒陶醉,倚著花樹酣眠紅日已西斜。)
5、椒漿
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神。唐代李嘉祐《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中:“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譯文:大雨過後清新的微風在小島上悠閑地吹過,大夥喝的醉醺醺地迎接神仙歸來。)
擴展資料
古代愛酒的詩人
1、李白
李白鬥酒便有詩百篇,喝醉了就在長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覺,君王看見以後喚他上船,李白不屑壹顧,自稱為“酒中仙”。在他的壹生當中,後人眼裏的李白,輕狂、天才、愛酒這三個標簽缺壹不可。
2、白居易
作為李白的粉絲之壹,白居易詩寫得好,喝酒也沒有落於下風。在他的家中有壹個酒庫,床頭也時常擺放著酒壇,白天要喝,晚上要喝,壹個人要喝,有朋友來更是要喝。他在山間野地喝過酒,在寺廟道觀也要喝,賞雪要喝,泛舟也要喝。
3、杜甫
杜甫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壹時代的杜甫堪稱李白的頭號粉絲,正如後世所調侃的那樣: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杜甫是個稱職的粉絲,要學習偶像寫詩,更要學習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縱酒再搭配不過。
4、蘇軾
蘇軾作為壹個晚輩酒喝的倒是溫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緣分可不淺,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賞月的時候喝酒,於是就有了《水調歌頭》,赤壁遊玩的時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賦》。
蘇軾和前輩們相比大概比較註重養生,喝酒只求半酣,不必大醉,畢竟他要是真的發愁了,吃兩塊東坡肉更能解決問題。
5、陶淵明
陶淵明給人的印象就是壹個在路邊悠然采菊花的隱士形象。壹生不得誌的陶淵明除了愛菊,剩下的便是愛酒了,即便在窮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濟的時候,朋友除了給他糧食,總要附帶送上兩壇酒,想來也是對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和蘇軾不同,陶淵明喝酒就是為了醉,大概只有醉了,才可以去桃花源裏走壹遭吧。
百度百科-《九歌東君》
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百度百科-《焦氏易林》
百度百科-《花下醉》
百度百科-《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