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壇上有這樣四個字叫做詩詞歌賦,這四個字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高度概括。詩詞在人類的印象中是非常講究韻律對稱的,而賦則註重平仄和對仗,歌就是能唱出來的。這4個字概括了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詩詞歌賦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人類只要掌握技巧,寫出優秀的詩詞歌賦不是很難的事情。
壹、詩詞歌賦的起源詩最早可以從詩經算起,所以詩在我國出現的時代比較悠久。關於詞的出現沒有具體的歷史可以記載,但是根據專家研究,我國的詞最早出現在梁代,然後在唐代得到發展,並於宋朝的時候達到巔峰狀態。而這裏的歌壹般是指元朝的戲曲和民族音樂的統稱。最後賦最早產生在戰國時期,然後在漢朝和唐朝得到發展,並於清朝的時候走向沒落。
二、詩詞歌賦的區別詩詞歌在文學體裁方面都是通過高度精煉的語言來描述社會生活狀態,而賦則是詩歌跟散文相結合的體裁。詩是將浪漫或者神秘的情懷化作文字書寫出來。而歌則是將詩詞的內容轉化為歌詞吟唱出來,傳播給大眾。所以歌是不識字的人也可以去傳唱。詞是配合宴會中的音樂所填的壹個內容,詞牌就是詞的名稱。不同的詞牌,每壹句的字數,音調上面都有所不同。最後壹個賦有六義,其中壹個就是歌頌功德,可知也與音樂有關。
三、詩詞歌賦的意義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結,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對現代社會的人們產生著深遠影響,詩詞歌賦成為我們九年義務教育中必須去學習的文學體裁,我們從中可以理會詩人的心理變化以及祖國的大好河山,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