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婚禮烏拉特婚禮大致分五個程序:
第壹個程序:求婚
烏拉特部落的求婚壹般是由父母包辦。等兒女長大後,有兒的人家父母看中誰家姑娘,並了解其父母也有此意時,就找壹個熱心腸的人作“昭齊”(即媒人),爾後由“昭齊”再找1—3人,攜帶4個圓餅、白酒、哈達等禮品到女方家。到女方家後先將圓餅入盤擺在桌子上,接著給老人敬酒、獻哈達,同時提出此行是為××家的孩子求婚的。如果女方家的人很愉快地接了哈達,就意味著同意了這門婚事。求婚的目的基本達到了,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初步商定好訂親的日子。過去烏拉特部落臺吉出身的男子是不娶臺吉出身的姑娘的。
第二個程序:訂親
烏拉特部落的訂親儀式要比求婚復雜的多。訂親時,男方家要攜帶整羊壹只,白酒若幹及圓餅、哈達等禮物。這壹天,昭齊領著男方家的長輩、女婿以及親戚若幹人帶著禮物到女方家商談訂親的有關事宜。此行有二層內容:壹是商談彩禮,二是商定娶親的日期。訂親時帶的禮物,根據需要和貧富而定。富者可帶全羊、哈達、白酒等。多數人帶壹套茶禮,即哈達、4塊圓餅、2塊磚茶、若幹瓶白酒。茶禮是代表“全羊”的,屬於重禮。磚茶代表羊背子。獻禮時,圓油餅在下,磚茶在上,哈達橫搭上面。還以冰糖、紅棗作為輟物置於其上。
男方將禮品擺在桌子上說明來意後,向女方父母敬獻衣袍料子、綢緞和金錢,以酬養育之恩。接著,啟開帶來的酒瓶,向女方家父母的親朋敬三杯。待壹切見面禮節行完後,女方家便請親朋貴客入席。彩禮的商談是在宴席中慢慢進行的,蒙古族把這種宴席叫作“乃日”,意思是聯誼。等親朋貴客入席後,放“烏查”並誦祝頌詞。詞的大意是:
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向各位歡聚的貴客們,獻上這神聖上等的美味佳肴。
這是用四歲綿羊精心調制的食品,為各路貴賓擺好的厚禮!
這是用兩歲羔羊精心調制的食品,為八方賓客敬獻的重禮!
彎曲的羊角、肥大的羊尾、驃悍的個體,
寬圓的尾巴、健壯的四肢、六節短粗的頸骨。
十二節粗壯的胸椎,二十四節粗長的脊梁,四條膘肥的肋支。
我們將雪白的肥羊煮熟調制好,向八方來的尊貴賓客,
向尊敬的兄弟朋友們,敬獻這上等的美味佳肴。
這時女方家要敬酒,並且還要女方家請來的兩名歌手站立在蒙古包的東南角唱歌,唱三支歌,大家喝三次酒。然後席間賓朋回敬壹支歌,敬歌手壹杯酒,接下來就是大家歡聚壹堂,***祝皆大歡喜,彩禮就在此過程中商定。
第三個程序:娶親
娶親是烏拉特婚禮的高潮,蒙古民族早在八個世紀前,就習慣成親時從遠方聘娶,絕不允許近親成親,也不允許壹個家族的人從同壹個部落娶親。但這個習慣因種種客觀因素慢慢演變成現代蒙古民族成親奔遠方,娶親在天亮的傳統習慣。
烏拉特部落婚禮,娶親的日期在訂親時已經選定,但是為了避免出現差錯,在娶親前,還要互相通報情況,確定娶親、送親的人數和來去的具體時間,有時提前送彩禮。
1、女方婚宴(聘姑娘):烏拉特部落婚禮的順序是先聘後娶。因此娶親的人們必須在商定的日子去女方家。娶親人數必須是單數。娶親的人,尤其是新郎要騎好馬,連人帶馬打扮好,到達女方門口時,女方早已在門外鋪壹塊氈子,擺壹方桌,上置奶食、烙餅和白酒,由壹名祝頌的人帶領幾名敬酒人,歡迎娶親隊伍。娶親隊伍到來後,雙方問好請安,並為每壹位迎親人敬三杯攔門酒。在攔門時,雙方祝頌人要展開壹場舌戰。女方人提問,男方人回答,形成壹問壹答,大意是:“祖籍為何地,何許人士,在這陽光明媚的早晨成群結隊,神采奕奕,什麽緣故,前來此地……”回答說:“祖籍為美麗的呼倫貝爾圖奈曼查幹、圖門烏力吉,祖先為布爾海諾顏,為了美好的姻緣到此前來娶親……”女方又提問:“既然如此,帶來了什麽樣的禮物?”男方回答:“帶來了金銀財寶,綾羅綢緞,牛馬駝羊。”就這樣壹問壹答,壹直說出九九八十壹種禮品,方可進屋,否則就要被戲耍。進入蒙古包後,要向女方家長輩以及親朋好友壹壹請安問好,禮畢入座。女方遞煙、獻茶,爾後敬酒,接著男方將帶來的“烏查”和壹套茶禮並排擺到桌上說:“親家、親家母、眾親戚請受禮。”男方斟酒人打開自己帶來的酒向女方長輩、親戚朋友及其每個人敬獻三杯酒。男方敬完酒,女方出來壹人將禮物微微挪向取親壹方,給男方每人敬壹杯酒,歌手引吭高歌三首歌。主要唱的三首傳統歌是:《永遠之福》、《締造之福》、《先輩之祝福》,通稱“三福”。歌罷,稍事休息,重整盤碗,舉行盛宴。
盛宴壹開始,坐首席的長者引吭唱歌後,歌手們接連唱三首祝頌歌。其後,由首席的長者念著誦著頌詞獎賞歌手。接著,上“烏查”熱情款待。席間,女方的年輕姑娘、媳婦、小夥子頻頻敬酒,場面非常祥和熱鬧。爾後,伴娘把新娘領到宴席廳,男方祝頌人向女方壹嫂子求問新娘姓名與屬相,兩人壹問壹答,巧與周旋,也很熱鬧。這席間,女方家姑娘,小夥子們為了考驗新郎的智慧和力量,端來壹個羊脖子,讓新郎從中間掰卸開,因為有時在羊脖子中心故意插進壹根紅柳枝,而新郎感到非常緊張吃勁兒。趁這時,屋外亦有人將新郎的坐騎藏匿起來,使其難以成行。盛宴壹直延續到第二天姑娘出嫁時的吉日良辰。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新娘便在眾姑娘的簇擁和幫助下,穿上鮮艷的服裝,在送親歌聲中與家人依依惜別,出門上馬。送親歌的大意是:
妳像清泉那樣流淌,
妳像春柳那樣飄蕩;
姑娘出嫁遠離家鄉,
送別時為妳放聲歌唱。
妳像金盅裏的酒那樣清澈。
妳像修剪過的樹木那樣修長;
姑娘出嫁遠離家鄉,
送別時為妳放聲唱。
……
娶親的人出門上馬,女婿找不到坐騎,又要向女方家人求情說好話,獻哈達方可找回坐騎。眾人在馬背上接受三次敬酒,便告辭起程。
從女方家到男方家的途中,娶、送雙方並不是只顧趕路,還有熱鬧的追逐戲逗場面。距男方家約5—6公裏時,新郎躍馬揚鞭,趕上走在前面的新娘,以鐙擊響新娘坐騎的鐙梁,策馬向前飛馳而去,娶親的其他人則竭盡全力,保護新郎,不讓送親的靠近。送親的亦策馬揚鞭,設法追上新郎奪其帽子。這也是對新郎坐騎和新郎騎術的壹次考驗。妳追我趕,妳爭我奪,氣氛親切而熱烈,非常有趣。如果男方保護不力或因新郎坐騎不快而被搶走帽子時,大家笑他無能,說他坐騎是老牛,顯得很不體面。而後新郎要手捧哈達獻給搶帽子的人,說好話索回帽子。擊鐙、搶帽子是娶親路上的壹場極為熱鬧的場面。烏拉特部落人在喜慶宴上如果不戴帽子,被視為沒有禮貌。
2、男方婚宴(娶媳婦):當娶親的隊伍即將回來時,男方門外鋪壹塊大白氈或地毯,同輩人出門迎接,長輩的在家依次入左側坐定,飲酒取樂,等候娶親的到來。新娘到達門前,未下鞍就要品嘗盛在銀碗內的鮮奶,隨後在別人的攙扶下,同馬鞍壹起滑落在白氈或地毯上,因為新娘的腳是不能著土的。由伴娘或嫂子們簇擁著,腳踏白氈步入蒙古包。送親的必須在迎親桌前接三杯酒後,方可進屋。屆時,男方歌手正在屋裏引吭高歌,以示熱烈歡迎。
新娘進入蒙古包後,蒙著面紗,在蒙古包的東南角爐竈前磕頭,而且這磕頭也不是爬地磕頭,只是新娘自己由伴娘或嫂子陪伴下被按著頭表示磕頭,新娘完禮後,在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來到宴席廳,以輩數和年齡為序,逐個向長輩和眾親戚磕頭,受禮者都贈送禮物,大至牛馬駝羊,小至衣料銀元,贈送牲畜時,必須贈送生產母畜,這是壹種興旺發達的美好祝願。
新娘磕完頭就要退出(倒退出去)時,青年人們從外面將門堵住,不讓新娘出門。新娘只好把平時繡好的手帕、煙荷包等送給他們才讓出去。蒙古民族的習俗中耍笑新娘也只在這個時候耍笑,別的時候是不允許的。特別不允許鬧洞房,不允許娶新耍舊,耍笑老人。
新娘磕完頭,進入洞房,儐嫂為新娘取掉蒙面紅紗,開始舉行分發儀式。先由婆婆用筷子去分,接著儐嫂們給新娘纏發鬢。爾後,在新娘頭上套壹下用綢袋裝著的籠頭,以示馴服新娘。接著穿上敖晶海和4個開叉的長坎肩,佩帶上全套頭飾。再交回到宴席廳,婚禮宴也開始了。
盛宴(酒宴)開始時,必須先上茶,而後敬酒,跟著放“烏查”。敬酒時必須念祝酒詞,放烏查時必須唱放烏查頌詞,之後唱婚禮歌,即三福歌。在這期間,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給來賓壹壹敬酒。主婚人和壹些長輩每接壹杯酒,還要祝頌壹番。所有人的在幾名特邀歌手的帶領下,唱正統的歌,古老悠揚的烏拉特民歌此起彼伏,歌聲、歡笑聲伴著美酒佳肴使婚禮達到高潮。按習慣歡樂要持續到第二天,富貴人家的婚禮甚至更長壹些。
送親人提出起行時,男方要向每個送親的致以薄酬,並在門外較遠處鋪上氈,擺上方桌,擱兩塊圓餅和壹只羊頭,這時屋裏唱起壹首辭行歌——阿拉泰杭蓋,由雙方主婚人(親家正代表)手捧銀碗,敬上馬三杯酒後告別。女方主婚人上馬後,接住男方遞來的羊頭邊扔向外手(右手),邊飛馳而去。
第四個程序:探望閨女
是送親的人到新房探望姑娘的壹種儀式。有當時探望和幾日後探望兩種。探望姑娘程序非常簡單,但也很重要。如果女方不探望姑娘,那麽姑娘就不便回門了。
第五個程序:回門
烏拉特部落婚禮中回門儀式是由婆婆領著兒子、兒媳,帶上烏查或壹套茶禮,去兒媳父母家的壹種禮儀。回門沒有固定的時間,壹般是婚後的適當時候。回門雖不復雜,但也很重要,因為未回門,就意味著婚禮還未結束,兩親家也不便互相往來。回門時,女方家要設酒宴,款待親家和女婿。
這樣,壹個完整的烏拉特婚禮程序便告結束。
可以嗎?雖然不是很好,但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