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敬天”是我們祖先和古聖賢的思想文化和信仰的基礎。他們相信天地萬物和人類是上帝和道創造的,《詩經·烝民》雲:“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意思是上天(上帝)造化產生了萬民,又為他們創造了萬物,制定了自然法則和道德法則;《道德經》第25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意思是說,有壹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他無聲無形,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改變,循環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勉強把他叫做“道”。我們的祖先還相信上帝是賞善罰惡者,《書經·伊訓》說:“惟上帝不常(非同尋常,絕對公義),(人)作善,(上帝)降之百祥;(人)作不善,(上帝)降之百殃。”
另壹方面,註重現實社會,註重倫理道德也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在人與人關系上,孔子認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形成了相互尊重,尋求***識,求同存異,多元互補的傳統。這對於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刻地啟迪性。在道德修養上和理想抱負上孔子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益”,“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在教學方面孔子提出:“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中國現代文化除了註重現代社會倫理道德之外,還強調理性、科學、技術、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應拋棄壹切民族虛無主義思想和妄自菲薄的思想,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當然,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不足也應該有所體認:1.上帝的觀念逐漸淡化,孔子說過“敬神如神在”,又說過“敬神而遠之 ”;2.有多神論和偶像崇拜的思想;3.無神論思想,只關註現世,不關註甚至否定死後生命的存在,失落了終極關懷,導致人們精神空虛,道德滑坡,追求財富不擇手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壹脈相承,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文化,值得華夏兒女為之驕傲。在古代,中國人就相信有壹位造物主,至上神存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慢慢趨向偶像崇拜,無神論。正如聖經所說,世人都犯了罪,遠離了神。歷史進入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壹定程度的中斷,這實令人遺憾。到了現在,人們對道(上帝)的觀念越來越淡漠,以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華夏兒女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同時,也應該學習和繼承世界優秀文化,以提升國人的道德和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