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誌願就是妳需要先上賣饅頭的窗口排隊,輪到妳的時候如果還有饅頭,妳就能買到,如果沒有饅頭了,妳就要再上賣米飯的窗口排隊,有米飯妳能買到,沒米飯再上賣大餅的窗口排去;
2、平行誌願就是妳只需要排壹次隊,輪到妳時如果有饅頭妳就能買到饅頭,如果沒有饅頭還有米飯,妳就能買到米飯。
確確的說,所謂“平行誌願”就是在同壹錄取批次的院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幹個平行的院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誌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平行誌願投檔規則為: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公布的招生計劃數和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向各有關高等院校提供生源分布統計;高等院校根據生源分布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微調方案和調檔比例(原則上不超過計劃數的105%)後,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的要求對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總分相同,按文理科不同的單科順序排序),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誌願,如果符合A誌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誌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平行誌願增加了考生的院校選擇空間,降低了誌願填報的風險,減少了在高考錄取過程中的“撞車”現象。同時,實行平行誌願,能夠做到在充分尊重考生誌願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增加了招生錄取的公平性。
平行誌願投檔錄取方法:
特點:平行誌願所填報的幾所學校關系是平行的,都看做是第壹誌願,但也有先後順序。
錄取原則:分數優先 遵從誌願 依次檢索 壹次投檔
投檔、錄取方法:
1、分數優先:高考結束後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壹隊,根據考生的排名,從前到後依據考生的誌願向高校投檔,只要前壹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後面的考生;
2、遵從誌願: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誌願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誌願各個省份是有區別的,壹般可以填報幾所高校(這裏以填報四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後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征集誌願或下壹批次了。
4、壹次投檔:對於每壹個考生來說,在壹個批次中,只有壹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於某些原因(如專業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後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征集誌願或下壹批次。
傳統誌願就是最早的第壹、第二、第三誌願填報方式,現在很少采用了,填報錄取方法基本上和小平行誌願相同。不同的是第二、第三誌願也是壹所院校。
傳統誌願投檔:誌願優先,遵循分數。如果某考生第壹誌願落選,即使考生的分數達到或遠遠高於第二誌願所報學校的投檔分數線,也只有在這所學校第壹誌願沒有錄取滿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投檔。
順便和妳說壹下小平行誌願。 所謂的小平行誌願,是介於平行誌願和傳統順序誌願之間的,壹般第壹誌願填報壹所學校,第二誌願填報三所平行誌願學校。投檔錄取時首先將考生按填報的第壹誌願分別排隊,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第壹誌願投檔完後,再將尚未投檔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排成壹隊,向此時尚有招生名額的高校投檔。
1、從投檔規則來看,第壹誌願優先於第二誌願投檔。也就是說,最先投第壹誌願,在第壹誌願中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的學校,壹般就不再錄取第二誌願的考生了;只有當第壹誌願生源不足時,才會錄取第二誌願考生。(采用院校誌願分數級差錄取第二誌願高分考生的另當別論。)
2、從每年招生錄取的實際情況來看,第壹誌願的錄取率較高。如各地近幾年各批次錄取的第壹誌願考生人數壹般占全部錄取總人數的60%以上,第壹批本科院校第壹誌願的錄取率更高,達到了80%以上,有許多名校更是達到了100%。這些第壹誌願生源充足的學校,完全不需要錄取第二誌願考生。
3、從填報第壹誌願的效果來看,如果壹個高考成績達到了壹本線的考生,將第壹誌願填好了,就能錄取到壹本的院校;如果第壹誌願沒填好,沒有被第壹誌願錄取,就很有可能落選到二本院校。
4、從招生院校的情況來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錄取第壹誌願的考生。
5、從各地劃線情況來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各批次線上的考生人數應大於招生計劃數。這樣,肯定會有部分批次線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選到下壹個批次。因此,第壹誌願填報是否合理、恰當,往往決定考生能否被順利錄取。當然,既要慎重選擇第壹誌願,也不能忽視第二誌願的填報。考生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認真對待每壹批次的每壹個院校誌願。
6、第壹誌願最為重要,但非第壹誌願也不可缺少。填報非第壹誌願的基本技巧是:(1)要完全掌握接收非第壹誌願考生的分數級差之報考技巧,參考高校的招生簡章,填報預留錄取二誌願考生的學校填報(有的高校預留20%左右的招生名額招收二誌願高分考生,但分數要比壹誌願高幾十分)。(2)在院校誌願分數級差不適用,以及許多院校沒有規定院校誌願分數級差的時候,牢記采用“梯度”報考非第壹誌願,即所報院校必須在前3年的第壹誌願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至少是該院校在前1年的第壹誌願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判定其當年的第壹誌願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在此基礎上,再做到使誌願之間保持壹定的梯度。如能準確預測校線,那“梯度”自然就在其中了。
如何選擇第壹誌願,是壹件非常復雜的事情。考生在填報誌願時主要應考慮高校歷年錄取最低分、平均分、錄取人數等信息。 對估分填報誌願的考生來說,除了考慮前面所提及各項信息外,還需考慮自己所在中學的名次和高考估分的誤差等多種因素,綜合做出決定。當自己的分數超過當地某批次線的分差(自己的高考分數減去某批次的省控線)並達到所報考院校歷年錄取平均分差(高校歷年錄取平均分減去當地某批次省控線的分值)時,風險會非常小,反之則風險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