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請問大理雲龍諾鄧古鎮(古村)怎麽樣?

請問大理雲龍諾鄧古鎮(古村)怎麽樣?

諾鄧古村(諾鄧古鎮),是壹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聚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壹度是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坐落於雲南省大理雲龍縣城西北,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知名的玉皇閣道家建築群,被稱作「千年白族村」。諾鄧古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壹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諾鄧古村遊玩價值和景觀特色,首先是村中有玉皇閣為代表的眾多原真性古典建築;其次是由明清民居建築群組成的原真性、完整性兼備的古村風貌;第三是民間保留著有相當數目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成為很多遊人向往雲龍的目的地。

諾鄧古村,坐落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1000多年以來「諾鄧」村名壹直沒有改變,因而被稱作「千年白族村」。

據考證,諾鄧古村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述中迄今為止唯壹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知名的玉皇閣道家建築群。

諾鄧古村四面環山,村子最低處海拔高度為1900米,最高處的玉皇閣海拔高度為2100多米,高差比較大。除了東面山麓「龍王廟」後有壹個小塊稍為平坦的臺地外,所有的民居幾乎都建築在山坡上。

諾鄧古村景點主要有玉皇閣大殿,彌勒殿,關帝廟,孔廟,欞星門 諾鄧村等全是清代廟宇建築。

黃氏題名坊:諾鄧古村中石牌坊,原為明朝五井提舉司衙門舊址,後為黃氏家族科舉題名坊,鐫刻有明中葉至清乾隆年間黃氏家族歷代舉人、進士功名。

萬壽宮:諾鄧古村最早為元朝時期外省客商會館,後改作廟宇,原稱「祝壽寺」,清初改名「萬壽宮」,現古建築猶存部份木架結構,前樓基本完好。

鹽井:諾鄧古村鹽井最早開鑿當在漢朝,迄今為止二千余年。最初形成「諾鄧井」之名距今已經有壹個千300多年,現除鹽井外,還留存有井房及煮鹽大竈等建築。

古驛道、古橋:古代諾鄧村北抵麗江,東向大理,南往保山,西去片馬騰沖的驛道和橋梁,多由石板鋪出,迄今為止遺蹤尚存,蹄跡長留。

諾鄧村民居建築:北山黃家宅子,北山主體民居建築,皆因山就勢構建,且有古街鋪、古市肆等,街巷縱橫交錯,風格特異。河東民居建築群:四合五天井串連遞進式院落等風格奇巧,各具特色。河頭民居建築:「銀匠家」等院落建築古老、特殊,建於300多年前。

諾鄧古村民居建築式樣基本與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相同,有「三坊壹照壁、四合壹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築布局,但由於依山而建,構思奇巧變化,風格也呈多樣性。無論是四合院,還是「三方壹照壁」式結構,平面組合都結合山形地勢特征,因而諾鄧村民居建築又呈姿態萬千的外觀,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

諾鄧古村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木梁、柱、檐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墻、院墻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白族建築的照壁是十分須要講究的,而諾鄧村的照壁由於主房、廂房和廳房因山勢高低錯落,所建的照壁就顯得高大而又順應各家自然特征。

諾鄧古村民居建築中「大門」式樣最為豐富,門向也不盡相同,其風格氣派豪華而不失文雅。此外,各家正房「堂屋」的風格,都體現著莊重古色古香典雅,很多人家迄今為止還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家俱、古董、什物。現存民居建築中,以明、清時期的建築為主,間有壹個部份民國建築。

諾鄧村現存眾多的人文古跡,特別是現階段保留完好的古村風貌以及百年以上的眾多明清古建築,深刻地記錄著千百年來雲南地區在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民俗方面的歷史進程,搶救、保護好諾鄧村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傳統中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諾鄧村民十分註重民間收藏,現全村***收藏有約1萬多件各類古董和民俗文物,除此之外,白族的民族戲劇「吹吹腔」、古老儺舞「耳支歌」、洞經音樂、滇戲、白族歌舞、民族禮儀等白族的民間藝術和民族民俗文化在該村也保存得十分完整。

漫遊諾鄧古村是壹種魅力,海內外遊玩者到這兒休閑、度假,充分體驗古村特色風情和諾鄧傳統文化,特別近年來,經〖舌尖上的我國〗對諾鄧鹽井和諾鄧火腿的介紹,諾鄧火腿、豆餅、醬油、鹽坨、豆腐腸、麥芽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土特產品,更吸引著無數遊人到這兒來嘗嘗、體味,享受著在大城市裏很難體會到的古老我國的傳統生活。

更多關於大理雲龍諾鄧古鎮(古村)怎麽樣?,進入:/ask/b14cc7161573190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 上一篇:虎形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清朝的時候有哪些旗頭上面的裝飾是本來就有的就直接戴在頭上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