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中國古代陶瓷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陶瓷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我把中國陶瓷近萬年的歷史分為蒙昧、萌芽、確立、巔峰、獨秀五個不同的時期,講出來。\x0d\ x0d \中國陶瓷誕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約1.7萬到70萬年前的元謀時代開始用火,烤出來的土地或泥土會變硬,激發了原始先民的靈感,從而發現了陶器。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的摘要中認為,陶器的發明“在壹定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來源,開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據說在炎帝神農時代,人們還發明了制陶技術。《周樹》記載:“神耕制陶。”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改造和對抗自然的嶄新壹頁,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壹次技術革命。雖然古代陶器的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制溫度低,但它畢竟是人類通過化學變化制造器皿的壹種嘗試,它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原始先民的生活質量。在中國陶瓷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這壹時期的陶器制造還處於蒙昧時期。雖然如此絢麗多彩,但相對於精湛的制瓷技術,壹直處於蒙昧的初級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考古發現了大量早期制陶遺存,如距今約65,438+0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陶罐,廣西桂林甑皮巖殘存的灰陶片,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片等。此外,還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紅陶,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黑陶。令人不解的是,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薄如蛋轂的蛋殼黑陶至今無人仿制。先民們用神奇的雙手,借助天地間的聖火,燒制出黑陶,再次有力地印證了中華文明的進化與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連續性和統壹性,但中國的考古學證明,每個地區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和文化淵源。\x0d\我先後考察了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大溪遺址、仰韶遺址、馬家窯遺址、龍山遺址、大汶口遺址、良渚遺址、紅山遺址、三星堆遺址以及西藏、新疆、青海等廣大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做了大量的對比鑒定。陶器的發明並不是某個地區或某個部落古代先民的專屬產物。任何壹個古代農業部落和民族,都可以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在自己獨立的環境中創造出來。在歐洲已經發現了兩萬到三萬年前的陶器。我看到的這些文物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土著文化,不是所謂的“中華文明來自西方”,不是中國史前文化只有仰韶彩陶文化和龍山黑陶文化的觀念,也不是現代中國史家占主導地位的“中華文明起源於中原,後受辱”的觀點。不存在“文明來自西方”的可能性。雖然已知歐洲制陶歷史早於中國,但幾乎不可能從歐洲傳播。當年發現馬家窯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曾主張過這種觀點,但到了晚年,他徹底改變了這種觀點。中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山脈、河流、森林、沙漠等。制造障礙。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特征,這導致了中華文明的多元起源。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豐富內涵,最終逐漸走向融合,成為大中華區的主流文化,就像無數涓涓細流最終匯入浩瀚的長江黃河。\x0d\陶器的制造和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後來發明的瓷器相比,似乎處於壹個孕育期。人們仔細欣賞這壹時期的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從中汲取智慧,誘發靈感,激發自豪感和自信心,獲得極大的精神享受。\x0d\x0d\中國陶瓷的萌芽期(約公元前13世紀-公元1世紀)\ x0d \中國陶瓷經過古陶的漫長孕育,終於在充滿希望的元葉上發芽。大約在夏商時期,原始瓷器起源於江西和浙江。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經很體面了。可能是中國瓷器的鼻祖,屬於瓷器的萌芽時期,為瓷器的發明創造了重要條件。雖然在山西夏縣東峽峰遺址發現了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器,但這只是偶然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x0d\當商代青銅冶煉之火在華夏大地上閃爍的時候,陶瓷藝術的光輝卻日漸暗淡。這時,原始青瓷終於誕生了,在中國大放異彩。瓷器生產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瓷土必須是高嶺土;2.具有玻璃質感的釉色;3.通常燒成溫度為1200 ~ 1300℃。與陶器相比,瓷器具有質地堅硬、幹凈美觀的優點,敲擊聲清脆悅耳。在中國前各國鑄造精美的大型禮器祭祀看不見的神靈的同時,越南人民用珍貴的青銅鑄造工具、農具和武器,腳踏實地面對現實,努力務實發展經濟,把“農戰”作為國家大事的重中之重。越人根據山勢修建了龍窯,提高了窯的溫度。用泥條板築法在原瓷上施壹層薄薄的藍黃色釉,瓷器因釉中含鐵而呈藍綠色,故名青瓷。\x0d\去年春天,我在江西省參觀古窯址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範長生先生告訴我,鷹潭市童嘉鎮焦山發現了商代最大的窯址。根據專家對原始青瓷的檢測數據,它與現代瓷器沒有區別。遺址占地3萬多平方米,已出露400平方米。已發現饅頭窯和龍窯近10座,出土完整。裝飾性最強的圖案有雲雷紋、方格圖案、脈紋和弦紋。在浙江湖州參觀的時候看到了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在德清看到了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原始青瓷碎片。在蕭山、諸暨、紹興交界處考察,印象特別深刻,那裏有優質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就像今天的經濟開發區:煙囪遍地,作坊遍地,窯子遍地。它是當時手工業陶器制作和貿易的中心,為越國贏得了巨額利潤,也為越南人最終打敗吳國做了財政準備。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原始青瓷比以前更加規範,胎泥精挑細選,釉料配制,坯體的繪制也由手工的盤條改進為輪制,並借鑒青銅工藝,逐漸美化了器皿的紋飾。這證明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在商代也有發達的文明。\x0d\秦漢時期的原始青瓷技術,理論上應該是不斷進步的,實際上卻是倒退了。戰國末期史無前例的戰役引發社會動蕩,導致原始青瓷技術發展暫停甚至中斷。秦漢時期的原始瓷器看似全新,沒有直接的傳承關系,只能稱之為“釉陶”。但原始瓷器在嶽故裏的復興,似乎表明原始瓷器的工藝傳統和影響並沒有完全斷絕。秦漢時期的原始瓷器,通常是模仿青銅禮器的壺、盒、罐、鐘,很少發現戰國時期盛行的碗、碗、盤、杯。裝飾圖案主要有弦紋、水波紋、雲紋等。,甚至連戰國時期常用的S圖案都完全不用。\x0d\漢代由於社會穩定,農業和手工業發展迅速,民間盛行厚葬之風。從出土的墓葬來看,器物還是沿襲了仿青銅禮器隨葬的舊俗。西漢後期大量焚燒生活用品,主要是盤、罐、碗、耳杯等。同時出現了房屋、倉庫、豬圈、羊舍、牛羊雞犬等器皿和瓷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浙江隆堯漢代遺址從原始瓷器向瓷器演變的全過程,青瓷最終隨著社會的進步從萌芽演變到成熟,這是歷史的必然。\x0d\x0d\中國陶瓷建立時期(約公元2世紀-約公元6世紀)\ x0d \龍窯技術及其制品,作為古代越人智慧的結晶,在浙江日趨完善。經過戰國秦漢數百年的動蕩與停滯,以上虞小仙壇窯址為代表的寧紹平原東部終於率先燒制出成熟的瓷器,瓷器完成了歷史上的“官居”。中國是陶瓷的故鄉,“中國”走進了世界,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上虞縣小仙壇東漢晚期窯址出土的\x0d\青瓷,質地細膩,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經1260 ~ 1310℃高溫燒制而成;器面上釉,胎釉結合相當牢固;釉層透明,有光澤,清麗淡雅,美輪美奐。越人率先奏響了成熟瓷器誕生的序幕,最終實現了青瓷的發明創造。這壹影響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事件在浙江完成,是越南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x0d\瓷器比陶器耐用,幹凈美觀,成本低;原料分布廣泛,儲量豐富,易於推廣和燒制。瓷器這壹新生事物,以頑強的生命力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東部東南沿海的江蘇、浙江、福建、江西,西部長江中上遊的兩湖、四川等地分別建立瓷窯,燒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南方有越窯、甌窯、梧州窯、德清窯等眾多窯系,相互競爭,空前繁榮。其中越窯發展最快,窯址分布最廣,瓷器質量最高,瓷器種類也更齊全,成為引領瓷器潮流的領頭羊。\x0d\瓷器到了三國,吳國統治者盛行用青瓷陪葬。對於普通人來說,物美價廉的明器無非就是陶瓷。可想而知,重葬之風可以刺激瓷器行業,也促進了青瓷制作技藝的提高。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瓷器生產的大躍進時期,中國文學史上第壹次出現“瓷”字是在金代。“金瓷”不僅數量多,而且更加豐富多彩。青瓷制作地區也由南向北推進,尤其是山東北部淄博窯,在北齊時期就已生產出高質量的青瓷。我參觀過淄博窯,那裏青瓷的造型和上釉都是模仿南方越窯的。青瓷壹統天下,燒制區域進壹步擴大,但此時也發現了少量黑釉瓷和白釉瓷。這壹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民族融合以及佛教文化的傳入,促進了陶瓷藝術風格的多樣化。\x0d\青瓷、白瓷、黑瓷相繼出現,標誌著中國瓷器的建立已經完成。中國北方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白瓷的出現,為瓷器工業開辟了壹條廣闊的道路。從出土文物來看,白瓷最早出現在北齊時期,目前發現最早的白瓷是北齊武平六年(575年)範崔墓的白瓷。隋四年(608年)李墓中也出土了壹批白瓷,胚白,釉光,其中以龍柄雙面瓶和龍柄雞頭白瓷壺最為精致。有了白瓷,才有可能有陰影、青花、釉下紅,才有可能有鬥彩、五彩、粉彩等五彩瓷。黑瓷的產地在浙江德清。前年參觀遺址的時候還撿到了春秋時期的棕黑釉瓷器碎片。可見黑釉瓷的出現也有壹個漫長的孕育和發展過程。東晉以後,北方也燒制黑瓷。河北平山縣北齊崔昂墓出土的壹件黑釉四系圓筒,表明北齊時期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黑瓷。這壹切為唐宋北方名窯的廣泛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唐宋瓷業高峰期到來的前奏。
  • 上一篇:如何在電子遊戲玩猜謎遊戲?
  • 下一篇:知道怎麽去鑒定古代銀錠的真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