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光明日報 吉林雙遼後太平遺址群發現2800年前陶器 發布時間: 2007-04-17 01:49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長春4月16日電(通訊員王占武 記者曾毅)壹批2800年前的陶器日前在吉林省雙遼市的後太平遺址群中被發現。
專家認定,這批青銅器時期的陶器,對研究東北地區古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考古界公認的三大文明起源之壹的西遼河流域文明,提供新的考古學依據。 此次出土的大量陶器,均 分布在雙遼市東遼河北岸五個鄉鎮境內的東崗子遺址、盤山遺址、七棵樹遺址、打靶場遺址、後太平遺址及後太平墓地遺址,陶器全部為春秋早期的“白金堡文化”類型,距今2800年左右,被發現的陶器多為古人的陪葬品。
目前,專家正在對文物出土地區進行勘探,並將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2.五國頭城遺址的建築特點、歷史、文化五國頭城遺址 位於依蘭縣城北的松花江南岸。
西瀕牡丹江,東磅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稱西山)和倭肯哈達山(俗稱東山)東西屏障,素有“松花江門戶”之稱。
公元10世紀,分布在依蘭以下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裏、盆奴裏、奧裏米、越裏篤和越裏吉”,(《遼史》卷三十三)通稱五國部。 越裏吉部的駐地位最西,又為五國部盟城,故又稱五國城頭城。
城址呈長方形,周長2210米,城垣夯築,殘垣高3米。據《遼史·地理誌》記載,五國部於遼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署司”、當時,遼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帥”負責管理本部事務外,另派節度使壹員,駐守其地。
遼重熙六年(103年)遼據越裏吉部人的控告,“罷三國酋帥”,任命契丹人為節度使,進行直接的統治。五國頭城成為遼代“以鎮東北境”的軍事重鎮。
金天會五年(112年)金軍攻占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市),徽、欽二帝被擄,初押至金上京城(今黑龍江阿城市白城),後囚禁於此。 1135年和1155年,徽、欽兩帝相繼病死。
3.盤錦歷史可愛的盤錦 盤錦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
西北鄰錦州,東界鞍山,南臨遼東灣,市中心距省城沈陽150公裏。全市轄雙臺子、興隆臺兩區和盤山、大窪兩縣。
區域面積3959平方公裏,總人口為120萬。盤錦的地域優勢獨特。
它位於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京津唐城市群之間的聯結帶,地處遼東半島開發區與遼西經濟開發區的結合部,置身於東北經濟區與華北經濟區的融匯處,居於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叉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為盤錦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空間。
盤錦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等礦產。現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5億噸、天燃氣儲量1500億立方米。
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就坐落在這裏,這裏還是全國最大、世界第4大特種油生產基地。地下還蘊藏著鹽鹵水16億立方米,可為發展鹽化工業提供豐富的原料。
境內土地資源充足。現有耕地13萬公頃,其中水田11萬公傾,年產糧食8.5億公斤,是遼寧省重要商品糧基地和優質大米出口基地;有葦田8萬公頃,年產蘆葦4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造紙原料和建材原料基地,占遼寧省造紙原料壹半以上。
還有廣闊的草場,適合發展畜牧業。載畜能力可達2.7萬頭混合牛。
草質優良,當年 *** 主席訪問蘇聯回國後,就將斯大林贈送的50匹良種馬“落戶”到境內西部的石山種畜場。 境內有118公裏海岸線,沿海灘塗3.9萬公頃,適宜蝦、貝類繁殖,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的良好條件。
漲潮為海,落潮為陸的二界溝蛤 蜊崗,被譽為“渤海金灘”,盛產被乾隆皇帝稱作“天下第壹鮮”的文蛤,是遼寧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盤錦內陸,地勢低窪平坦,溝渠縱橫,有遼河、繞陽河等大、中、小河流21條,坑塘星羅棋布,適宜淡水養殖的水面達7萬公頃,發展淡水養殖條件優越。
中華絨螫蟹的產量居全國之首。稻田養蟹獨具特色,也是全國大型河蟹苗種基地,提供的優質蟹種占全國總供應量的 70%。
加工成的“盤錦醉蟹”暢銷國內外市場,被譽為“天下美味”。 盤錦的自然景觀獨特、綺麗、優美。
遼河下遊的雙臺子河口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8萬公頃,是國際最重要的濕地之壹。區內蘆葦繁茂、灘塗遼闊、人煙稀少,是野生動物棲息與繁衍的良好環境。
區內棲息的鳥類有236種,其中有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壹、二類保護動物31種。保護區內已建成觀鶴臺、蘆園、水禽園、放鶴亭等景觀,每年接待大批中外遊客,成為旅遊、觀鳥、享受大自然美的勝地。
沿境內海岸線可看到的天下奇觀--“紅海灘”,現已列為遼寧“五十佳景”之壹,並被省旅遊部門列為對外整體推出的國際旅遊路線。 盤錦地靈人傑,孕育了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他的祖塋就在盤錦市大窪縣境內,他當年親手創辦的新民小學遺址仍在該縣東風鎮。
睹物思人,可生萬千感慨。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使盤錦這塊寶地成為遼河的“金三角”。
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省轄市。是壹座以盛產水稻和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品的新興沿海開放城市。
盤錦的開發建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農業開發。
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家在這裏組建國有農場群,使昔日“東北的南大荒”,變成了“北國江南”的魚米之鄉。第二階段是工業開發。
從六十年代後期開始,石油大軍開赴盤錦,進行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油田的開發建設,帶動盤錦經濟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現代化工業開始在盤錦起步和振興。
第三階段是綜合開發。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市以後,盤錦努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進入全面建設新型石油化工城市的新的歷史時期。
建市後,全市上下不斷深化了對市情的認識,根據全市在油氣、水田、灘塗水面、蘆葦和草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市委、市 *** 提出了發展“油水經濟”,“油”就是發展油氣資源的加工和深加工;“水”就是抓水的綜合治理、開發和利用,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根據這樣壹個思路,農業上提出了建設“五色農業工程”,即以水稻、蘆葦為主的綠色工程,以水產養殖為主的藍色工程,以大棚菜為主的白色工程和以黃牛飼養為主的黃色工程,以水果栽培為主的紅色工程。
工業上提出了加快形成“油氣頭、化工身、輕紡尾”的工業格局。 盤錦建市前,工業基礎薄弱,年產值只有1O7O萬元。
直到六十年代後期,由於遼河油田的建立,使盤錦的工業從此獲得了飛速發展。相繼建設了瀝青廠、熱電廠、化肥廠等壹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形成獨具特色、門類比較齊全的石化工業體系,為盤錦建成新型的石油化工城奠定了基礎。
自1984年建市至今,已初步建成了天河、渤海、興隆三個工業區。石化工業企業發展到100余家。
在全國500家最大企業中,盤錦已有遼河油田、遼河化工集團2戶大型石油化工企業躋身其中。在抓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大力度調整產品結構。
新開發了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甲醛、混合甲胺等新產品250余種。 全市工業總產值1998年實現166億多元。
石化工業成為全市工業的主導產業。盤錦的縣以上化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僅次於大連市,列全省第二位。
在農業方面,形成產業化格局。新中國成立後,確立。
4.盤錦革命歷史有哪些1929年,東北易幟,奉天省改稱遼寧省,本境屬之。
1931年,“九壹八”事變,翌年,偽滿州國改遼寧省為奉天省,轄本境;1934年,偽錦州省成立,轄盤山縣。 1937年12月,大遼河以西的海城縣第六區、營口縣第七區劃歸盤山縣管轄。
1945年,“八壹五”光復後,是年10月盤山縣民主 *** 成立,屬遼西地委;是年12月, *** 盤山縣 *** 成立,盤山縣民主 *** 轉田莊臺。本境處國***兩黨拉鋸狀態。
1948年2月,全境解放,盤山縣屬遼寧省。1949年4月,成立遼西省,盤山縣歸其轄。
5.盤錦的歷史1982年,由遼寧省、營口市聯合組成的文物普查隊在本域內的盤山縣沙嶺鎮、高升鎮及雙臺子區城效鄉的梁屯等地發現7處新石器時期遺址。
先後出土石斧、細石器及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經1983年復查及碳十四測定,5000年前境內就有人類在此刀耕火種。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內設置房縣,西晉撤銷。南北朝時期,屬北魏的營州,後為高句驪侵占。
唐平定高句驪後,歸渤海國顯德府。遼代,本境屬顯州奉先軍。
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別屬廣寧府、路、衛、縣。其中,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海城縣,境內的南部區域歸海城縣轄;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設置新民廳,現境內的東北部分地域歸新民廳管轄。
清開國後,在域內北部設放牧官馬場,後在盤蛇驛設總管衙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對牧場進行勘丈,劃恭、寬、信、敏、惠五段。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內設置盤山廳。1913年設盤山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盤山縣民主 *** 成立,先後隸屬遼寧省第五專區、第二專區管轄。同年8月,盤山縣劃歸遼寧省直接領導。
1949年4月盤山縣隸屬遼西省。同年在大窪縣境內成立盤山農場,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林部,1950年盤山農場改為遼西省盤山第壹稻田農場。
1953年2月,盤山第壹稻田農場改為盤山機械農場,1955年改為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1956年2月,盤山縣劃歸遼陽專署領導。
1956年11月,盤錦地區國營農場管理局改為盤錦農墾局,直屬農墾部。1961年4月,在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設置盤錦區人民委員會,歸營口市領導。
1962年4月,遼濱葦場所屬的大遼河東岸葦田劃給營口縣和海城縣。1966年1月,盤山縣與盤錦農墾局合並為盤錦墾區,試行政場合壹制,直屬遼寧省。
1968年8月,遼寧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營口市曙光人民公社(營口市河北街)劃歸盤錦墾區;將遼寧省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墾區。10月,東郭、羊圈子葦場劃歸盤錦墾區。
12月,將臺安縣劃歸盤錦墾區。同月,盤錦墾區遼濱葦場所屬西炮臺葦田作業區(包括海水養殖)劃給營口市;營口市西市區所屬曙光人民公社、河北小學、河北葦席廠、西市葦席社河北生產點、河北苗圃劃歸盤錦墾區;營口市的公司(總廠)所屬的田莊臺造紙廠、田莊臺煤炭經理部、河北商店、河北糧店、河北旅社、河北大車店、河北飯店、中醫院河北門診部、河北渡口劃歸盤錦墾區。
1970年1月,在盤錦墾區內分設盤山區和大窪區(縣級)。同年7月15日,將盤錦墾區改為盤錦地區,轄盤山區和大窪區,直屬遼寧省。
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並。原地區所轄盤山區、大窪區改為盤山縣、大窪縣,均屬營口市轄。
同時將臺安縣劃歸鞍山市。1978年,將原營口市河北街從遼濱葦場劃出,歸營口市西市區管轄。
1984年6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盤山縣,設立盤錦市(地級),直屬遼寧省。1984年7月27日,遼寧省人民 *** 以遼政發〔1984〕116號文件,向營口市人民 *** 轉發《國務院關於遼寧省設立盤錦市的批復》的通知,委托營口市人民 *** 協助籌建盤錦市。
同年9月,成立盤錦市籌備領導小組。1985年3月,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市。
1986年11月,以遼政發〔1986〕120號文件批示盤錦市人民 *** 關於恢復盤山縣建制和盤山區更名的請示:(壹)撤銷盤錦市郊區,恢復盤山縣,以原盤錦市郊區的行政區域為盤山縣的行政區域。(二)將盤錦市盤山區更名為雙臺子區。
至此,盤錦市轄兩個區、兩個縣,即:雙臺子區、興隆臺區、盤山縣、大窪縣。
6.元上都遺址的景觀、歷史、文化元上都是中國歷史上壹個空前大壹統的正統王朝的首都,由成吉思帝之孫、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初建,城址在今北京市正北灤河上遊。
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立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意大利古城龐貝媲美。1251年蒙哥即帝位後,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同漠北和林南下駐帳金蓮川,征天下名士,建立著名的金蓮川慕府。
金蓮川幕府的建立,對忽必烈治理漢地乃至統壹全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此 地選址建城,初名開平府。
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國皇帝之位,為元開國皇帝元世祖。
世祖將開平府作為首都。1264年5月,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詔開平府上升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為中都,後又稱大都,並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上都為夏都,與元大都***同構成了元朝的兩大首都。
今北京與上都兩都之間有三路交通線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來上都,9月秋涼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時間長達半年之久。
皇帝在上都期間, *** 諸司都分司相從,以處理重要政務。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獵行樂,還要舉行蒙古諸王貴族的朝會和傳統的祭祀活動。
據記載,元上都曾擁有11萬人口,城垣周長8公裏多。 城內有官署約60所,各種寺廟堂觀160余處,驛道四通八達,為漠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
全城由宮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墻組成。宮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
宮城是全城的核心,有東華、西華、禦天三門,城墻用磚包鑲,其中南邊的禦天門最為重要,它與皇城南門明德門在壹條中軸線上,是出入的主道。 皇帝所下達的詔旨,都要在禦天門上發布,再送住大都,然後轉發全國各行省。
主要宮殿樓閣和官署、宮學建在宮城內。宮城建有水晶、大明、鴻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閣,華嚴、乾元等寺廟。
宮城內還有泉池穿湧其間,園林特色十分明顯。大安閣是宮城內最主要的建築,也是上都城的象征。
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開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閣的材料所築成,建於1266年。皇城在全城的東南角,城墻外砌磚石,寺廟、國學和部分大型建築在皇城內。
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頂大帳“棕毛殿”的建築所在。城外東、南、西有關廂,其範圍很大,建築遺跡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鋪工匠倉庫主要集中在關廂地帶。
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內更繁華,流動人口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之多,城區方圓數十公裏。城西還有離宮西內,周圍十裏,建築以行宮和營帳為主。
還有壹處方圓25公裏的大禦花園,北郊則有很多寺廟、宮觀等建築。1358年農民起義之紅巾軍攻克上都,焚毀宮闕,自是未得恢復。
元上都最輝煌的時候剛好100年。迄今,上都遺址保存完好,對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7.盤錦歷史資料[頂] 盤錦歷史 1982年,由遼寧省、營口市聯合組成的文物普查隊在盤山縣沙嶺、高升及城郊鄉的梁屯等地發現新石器時期遺址7處。
出土文物有石斧、細石器及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 經1983年復查及碳十四測定,其結論是盡管盤錦地域西南部成陸較晚,但東北部5000年前便有人類在這裏刀耕火種了。
傳說時代神州大地分九州即:冀、兗、清、徐、荊、揚、梁、雍州。《舜典》載:舜繼位後,分醫巫之地為幽州。
本境屬幽州。若按《禹貢》記載,禹繼位以後,夏九州,“海、岱為表州”。
本境復屬青州。“《中國通史》”(四卷本143頁)載:戰國時燕將秦開破東胡,領土擴大到今遼寧大部,以大淩河為界,設遼西郡、遼東郡,本境屬遼東郡。
秦及漢時仍屬遼東郡。 《大清壹統誌》載:東漢置遼東屬國,別領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縣六城。
蓋房縣與險瀆皆為遼水西濱海之地。按幽州刺史部圖所示,房縣當在本境,治所尚未考定。
三國及晉時,本境屬昌黎郡。南北朝時,屬北魏之營州,後為高句驪侵占。
唐平定高句驪後,復營州。後歸渤海國顯德府。
遼時,本境屬顯州奉先軍。金、元、明、清各時代,本境分別屬廣寧府、路、衛、縣。
其中,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海城縣,本境南部歸其轄;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置新民廳,本境東北部分地域為其轄。 清開國後,便辟本境入牧放官馬之場。
清同治二年(1863年),奉天將軍駐錦州副都統恩合奏準丈放東北自莽漲湖(今黑山縣四家子鄉南),到湖嘴子(今大窪縣新立鎮前胡村)之地,並在盤蛇驛設總管衙門。是為本地土地首次丈放。
因土地堿薄,墾殖不多。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將軍增祺奏準對牧場進行勘丈,委在籍道元藺祖榮為墾務總辦,駐溝幫子,劃恭、寬、信、敏、惠五段。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分錦縣東部、廣寧西南、新民西南各壹部分設新治,隸錦州府。下轄16區,618村。
以信字區康家段為治所(今盤山縣胡家鎮城基屯),因款絀未建,治所駐盤蛇驛,因此地乃原盤山驛舊址,遂改稱盤山廳。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盤山廳治所由盤蛇驛遷至雙臺子。
清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設營口直隸廳,田莊臺、二界溝地區歸其轄。 民國二年(1913年),廳改縣,盤山廳改稱盤山縣,列三等縣。
1929年,東北易幟,奉天省改稱遼寧省,本境屬之。 1931年,“九壹八”事變,翌年,偽滿州國改遼寧省為奉天省,轄本境;1934年,偽錦州省成立,轄盤山縣。
1937年12月,大遼河以西的海城縣第六區、營口縣第七區劃歸盤山縣管轄。 1945年,“八壹五”光復後,是年10月盤山縣民主 *** 成立,屬遼西地委;是年12月, *** 盤山縣 *** 成立,盤山縣民主 *** 轉田莊臺。
本境處國***兩黨拉鋸狀態。 1948年2月,全境解放,盤山縣屬遼寧省。
1949年4月,成立遼西省,盤山縣歸其轄。 1954年5月,遼西省人民 *** 決定盤山縣第四區的盤蛇驛等村劃歸北鎮縣。
是年8月,遼東、遼西合並為遼寧省,轄本境。 1956年2月,盤山縣歸遼陽專署轄;1959年1月,撤專署,行市轄縣,盤山縣隸屬營口市。
1961年4月,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在盤錦農墾局管轄內設營口市盤錦區。 1966年1月,盤山縣與盤錦農墾局合並,成立盤錦墾區(地級)。
1968年12月,臺安縣歸盤錦墾區轄。 1970年1月,在盤錦墾區內分設盤山區、大窪區。
是年7月,改盤錦墾區為盤錦地區。 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並。
盤山區、大窪區改稱盤山縣、大窪縣,屬營口市轄。臺安縣劃歸鞍山市。
1984年6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盤錦市。
8.營口西炮臺遺址的歷史、文化西炮臺遺址簡介: 西炮臺始建於1882年,1888年建成,是近代東北地 區最重要的海防設施。
它的遺址坐落在營口市西郊遼河入海口東岸。 該炮臺系用沙土、白灰、黃土夯築而成,整個建築包括:炮臺、護臺濠溝、護臺城墻、城門、影壁城、蓄水池、水洞、吊橋、軍械庫和營房等。
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布局設計合理,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的聰明才智.這座炮臺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清將喬幹臣率清軍在此阻擊日本侵略軍,給日寇以沈重打擊。
1963年西炮臺遺址被列為遼寧省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這裏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9.松戈馬拉遺址的歷史和文化基爾瓦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英文名稱:Ruins of Kilwa Kisiwani and Ruins of Songo Mnara 編號:425-002 相關聯接: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海岸邊的兩個小島上,保存著兩個被早期歐洲探險家所稱頌的偉大的東非港口。
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基爾瓦的商人從事黃金、白銀、珍珠、香水、 *** 陶器、波斯土陶以及中國瓷器的貿易,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是由他們經手的。 簡介: 基爾瓦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位於坦桑尼亞林迪地區的基爾瓦·基西瓦尼和松果島。
基爾瓦·基西瓦尼島緊靠非洲大陸海岸,公元13~14世紀,是印度洋沿岸城市與非洲海岸各地區之間聯系的樞紐。 基爾瓦·基西瓦尼壹直到16世紀還是印度洋沿岸的交易活動中心,商人們在這裏交換金、銀、珍珠、香料和瓷器。
作為繁榮的商貿中心,這裏有很多建築。大 *** 寺是最著名的壹座,始建於公元12世紀,是當時東非海岸地區最大的 *** 寺。
基爾瓦遺址因發掘出過大批古建築物遺址和中國的古瓷器而聞名於世。 這些古代瓷器品種繁多、色彩各異,其中包括燒制於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浙江青瓷,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青白瓷,河北的白釉赫花瓷和福建的白瓷等,這些瓷器中有碗、盤、缽、瓶、罐等生活器皿。
實際上有三個基爾瓦:歷史最悠久的海島基爾瓦,坐落在距海岸2公裏的壹個小島上,這裏有中世紀基爾瓦城遺址,壹度被認為是所羅門王的藏寶地;森林中的基爾瓦是19世紀主要奴隸貿易中心;基爾瓦商城則是地區首府。 基爾瓦地區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美不勝收的景色。
12世紀時該地區的發展達到了鼎盛,並壹直保持到19世紀。其繁榮景象隨奴隸貿易的廢除而終結,權利外移。
不久,基爾瓦昔日的輝煌只剩下了海邊的巨大廢墟。 海邊的基爾瓦城美麗如昔。
森林基爾瓦過去是以尼亞薩湖為起點的南方商路的終點。 19世紀60年代每年從這裏向海外販運20000多奴隸。
這裏還是德國殖民者的南方行政中心。基爾瓦商城的廣場上每天都有豐富多彩的集市。
白衣男人和黑衣女人們聚集在芒果樹下出售新鮮的土產和各種商品。 海島基爾瓦保存有壯觀的遺跡,極為精美、完好如初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 建築蜚聲海外。
這些遺跡和島上幾公裏以南的石城遺跡,及渺無人煙的長方型房屋,使得這壹地區成為南方歷史中心。海岸邊散布著小漁村,這個國家其他地區進行發展的時候,這裏沒有絲毫變化。
海島基爾瓦的大 *** 寺建於14世紀。當地的曼丁哥人和松海人信仰祖先崇拜。
當地文化堅信,某壹地區的祖宗神靈可以保護當地和那裏的居民免遭魔鬼和災難侵襲。 空間上,這種神靈被描繪在成堆的圓錐形陶器和/或石柱上,整個熱帶草原隨處可見。
拉貝爾·普魯森在有關 *** 和非洲文化的著作中指出,隨著 *** 教在這些地區的傳播,這些石柱上的內涵通過 *** 寺的尖塔表現出來之後,呈現出多種意義。 林迪城因發達的漁業和細軟的沙灘而聞名。
南部的主要港口姆特瓦拉是遊泳和潛水的好去處。米金達尼村是古老的 *** 港口。
狹窄蜿蜒的街道布,滿了小商店和 *** 寺。 基爾瓦、林迪和姆特瓦拉設有旅館。
基爾瓦商城是遊覽整個基爾瓦的最佳起點。向北走到海邊,有好幾處遊客喜歡的地方,大多數景點對短途遊客來說路途不長,這壹地區的最大城市是坦加。
位於松果島北部的松戈馬拉遺址,建於14世紀末。曾壹度是繁華的商貿中心,控制著沿印度洋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活動。
至今還完好的保存著5座 *** 寺及多處用矮護墻圍起來的民居。遺址西南部是壹座宮殿,它由壹座大院及環繞大院四周的房屋組成。
大部分房屋內部都用藍色的陶瓷來裝飾,並且帶有穹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