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周時代就出現了瓷器,稱為“原始青瓷”。之後瓷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幾個發展階段。
二、東漢青瓷
東漢青瓷畢竟剛剛從原始瓷中脫胎出來,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門檻,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在造型和裝飾風格等方面還帶有前期樣式的烙印:胎土是就地取材;器型和裝飾風格也源於原始青瓷,但制瓷工藝有顯著提高,東漢青瓷的出現,打開了我國瓷器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三、魏晉南北朝瓷
這壹時期是我國瓷器生產的躍進時期,制造工藝不斷提高,青瓷廣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兩大青瓷系統。釉的種類大增,出現了黃釉、醬釉、黑釉、黑褐釉等瓷器,並發明了糊中掛彩的技藝。特別是北朝時期成功地燒出了白瓷,成為瓷器發展史上新的裏程碑。
四、唐瓷
唐代制瓷業在規模、技術、藝術上都超越前代,瓷窯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於瓷器產區日廣,各地區出現不同風格的瓷窯體系,故開始在窯上冠以地名,如越窯、邢窯、嶽州窯、洪州窯、壽州窯等。青瓷、白瓷都發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並駕齊驅的局面。其時瓷器以北方的邢窯和南方的越窯最為著名,壹白壹青,遙相輝映,即陶瓷史上所稱的“南青北白”。
五、宋瓷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名窯叠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窯(河南臨汝)、官窯(河南開封) 、鈞窯(河南禹州)、哥窯(浙江龍泉縣)、定(河北曲陽)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陜西的耀州窯,浙江的龍泉窯,福建的建窯,江西的景德鎮窯、吉州窯,陜西的耀州窯,河北的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壹個高峰。
六、元瓷
元代的制瓷業在宋、金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燒制青花瓷和發明了釉裏紅裝飾法。在統壹中國的前夕(1278年)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三氧化二鋁的含量進壹步提高,並成功地燒制出卵白色的“樞府”釉,尤其是元青花的燒制成功,在中國瓷器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元代是古代瓷器發展的重要時期,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七、明瓷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代瓷器生產空前繁榮,景德鎮窯名滿天下,民間窯廠遍布南北,制瓷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單色釉方面又燒成了鮮紅、寶石紅、翠青、嬌黃、孔雀藍等新品種,青花產量、品種之多,制作之精,史無前例,尤以永樂、宣德、成化、嘉靖四朝作品成就最突出。“鬥彩”和“五彩”的出現,把我國制瓷工藝推向了以彩瓷為主的黃金時代。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禦窯廠”,燒制出了許多選料考究,制作精細的高格調藝術精品,對推動制瓷工藝向高水平發展有積極作用。
八、清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進壹步改進提高外,康熙時期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粉彩、琺瑯彩瓷器。雍正朝燒造了發色最鮮艷的釉裏紅,青釉的燒造也達到了歷史上最高水平。乾隆時期是我國制瓷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到嘉慶以後瓷藝就急轉直下。尤其是道光時期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力衰竭,制瓷業壹落千丈,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壽終正寢。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並至此落下帷幕。
今天,久負盛名的中國古瓷已經成為人類文化史上重要的研究對象,它所蘊含的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令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陶瓷學家、考古學家以及古玩收藏家為之神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