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留下的趙秉忠的狀元答卷來看,是19折冊頁,全部用綾裝裱,長268厘米,寬14.1厘米。答題題目後面是正文,卷首頂天朱書?第壹甲第壹名?為帝題字。最後3折是9位讀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職銜與姓名。
在古代的科舉考試歷史中,經過層層選拔在殿試獲得第壹名被稱為?狀元?,文武狀元前後總計約700多人,那麽有誰見過他們的試卷呢?其實古代的考卷和現在壹樣,結束後都是由專門的部門保管,並且都是密閉的,所以很少有人能見到狀元的答卷,在史書記載中也很少有此類文獻作為參考,科舉狀元的試卷到底什麽樣幾乎沒有人知道。但是壹次偶然的機會,明代有壹位狀元趙秉忠的文章就意外流出,答卷完整地展現了世人的面前。
趙秉忠,生於官宦之家,明神宗萬歷元年生人,從小好學,二十五歲時高中狀元。中了狀元後,進入仕途。趙煥彬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子孫,他意外發現此卷,後來很多古玩收藏家登門造訪意圖出高價收購,趙煥彬沒有同意,在1983年把它捐獻給了國家。如此稀有的狀元真跡,被冠以國家壹級文物,是無價之寶。?
古代科舉考試的模式是壹篇文章論高下,在答卷上根據題目來展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壹篇文章必定是精髓才能夠奪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這張狀元答卷是19折冊頁,全部用綾裝裱,長268厘米,寬14.1厘米。卷首頂天朱書?第壹甲第壹名?,是萬歷皇帝朱翊鈞親筆。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正文為1厘米小楷書寫,***2460字,主要是壹些治國興邦之略,面面俱到,具有很深的借鑒意義。9位讀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職銜與姓名寫在了最後3折。此外還有答卷人的簡歷,闡述了政治精神面貌。
除了內容,卷面也是加分項,可以說古代狀元的字跡都是上乘的書法作品。比如慈禧就因為壹位考生字跡優秀破格提拔他為狀元。可見,考生們不是只會背誦四書五經,還寫得壹手好字,他們的書法也是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