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離不開“含蓄”,否則,就不是中國。含蓄不僅是中國文化中傳統美學的存在,也是中國人骨子裏根深蒂固的詩意,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自然表達。
?最近的中國詩詞大會,讓逐漸被遺忘的古詩詞熱了起來。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史記·堯典》說:“詩言誌,歌總說,聲總隨,法與和。”詩歌被人們用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多種多樣,或酣暢淋漓,或婉轉婉轉,或直接間接,或展露隱晦,古人把詩歌語言的含蓄美稱為“隱”。這樣在表達的時候,語言的意義是飽滿豐富的,很有張力。除了本身的意義外,還有文字之外的想象,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暗示性的形象和意境。這也是詩性語言被賦予“文外之意”的藝術生命。古代的男女之愛,在表達上也充滿了含蓄的美。
《詩經》第壹篇《關雎》中,“關雎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寫的是君子追求淑女,得不到淑女的時候很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但是寫的很含蓄,不像現代人表達的“我想妳”“我真的想妳”那麽直接,而是壹種溫柔含蓄的表達,用事物來表達自己的野心,含蓄,讓人讀起來很有趣。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我們經常在微信段子裏讀到的古代女性對婚戀的含蓄表達。在古代,子女的婚姻完全由父母說了算,但並不是每個乖乖女都會樂意有壹個父母為自己選擇的丈夫,因為這個丈夫未必是她所願。如果主人問小姐:“我把妳許配給某個公子,妳願意嗎?”即使這個兒子正是小姐想要的,她也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低頭低聲回答:“女兒的事都是她爸爸說了算。”這是她的同意書。如果她不喜歡,不喜歡,她就說:“我女兒想多為父母服務幾年。”這不是現代人說的套路,而是古代語言的含蓄表達,更容易接受,是古代倫理與含蓄審美的完美結合。不像《射雕英雄傳》裏的黃老邪問程姑娘“姑娘願意嫁給我徒弟嗎?”這麽直白。這麽別轉頭問,讓程小姐臉飛紅,低頭不語。黃老邪著急了:“這不是點頭,也不是搖頭。妳同意還是不同意?”之後我就帶徒弟走了。眼看幸福就要從眼前溜走,程小姐只好無視她的羞澀:“人家沒搖頭,就答應了。”。在直接和轉彎之間,含蓄的美更委婉,更有意味。
中國的瓷器、書法、美術也將含蓄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看看宋瓷之美,驚艷世界,超越千年。宋徽宗認為定窯的瓷器又亮又白,光彩奪目,就丟棄了。他喜歡汝瓷,更含蓄的天藍色,或者更沈穩高貴的粉色。僅此就讓迷戀五彩鬥彩粉彩的清代瓷器在審美上與宋代瓷器分離,這個距離不是壹點點。
?書法的含蓄美,除了字形之外,更註重線條的質感,是簡潔、圓潤、簡潔線條的自然契合。筆畫要寫得含蓄隱晦,而不是壹味的露鋒。這種美是自然的,是迷人的。當它深深觸動人心的時候,這種美就會有意識地與之契合,這就需要在書法練習中逐漸開悟頓悟。
國畫之美更註重神韻。幾筆壹劃,意境就出來了。如果沒有寓意,意境的表達就沒有那麽高。老舍曾經讓齊白石畫過壹些水墨畫,其中有壹幅叫《山泉十裏蛙聲》。齊白石作了這幅畫,但畫中沒有青蛙,只有幾只活潑的蝌蚪在湍急的水中歡快地遊動,這種蛙聲也不是馬上就能“聽得見”的。他運用了中國畫的含蓄技法,做出了恰到好處的絕妙構思,不得不說是中國畫含蓄美的經典。
?傳統寓意千百年來的美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小意境,給我們的審美帶來了大格局。有句話叫美盲比文盲更可怕。審美決定妳的幸福指數,而不僅僅是經濟財富。不信妳看,為什麽那麽多“土豪”的房子裝修的富麗堂皇,卻沒有讓妳覺得舒服,因為太招搖不張揚,失去了優雅。
“看透,不說透,說話帶三分”是壹種修養。在生活中,我們說話做事都要盡可能的含蓄,給生活更多的情趣和空間,讓生活更優雅舒適。
?目前全社會都在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這樣的審美情趣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含蓄的美可以給孩子無窮的想象力和靈性,提高孩子的精神品質,培養孩子成為有思想、有情感、有修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