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壹。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雖然比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早116年建成,但無論從基地面積、展覽內容還是觀眾人數來看,都已經超過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壹。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極其豐富的動物標本和其他珍品,是博物館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的堅實基礎。例如,博物館有來自世界各地的80多萬只鳥類標本,數百只恐龍骨骼標本被放置在恐龍整理室。
▲最美的博物館之壹:1997,壹座石破天驚的建築傑作誕生於西班牙中等城市畢爾巴鄂。它以其奇妙的外形、獨特的結構和全新的材料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被新聞界驚呼為“壹個奇跡”,稱其為“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它就是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博物館最多的國家:沒有壹個國家能比得上英國的博物館數量,尤其是倫敦。英國是博物館迷的最愛,也是最早展出現代博物館科學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博物館密度。博物館癡迷於倫敦。如果妳不在家,妳壹定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僅在倫敦就有200多個博物館,其中許多是免費的。大英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壹直免費向公眾開放。癱瘓在城市中的我,可以慢慢重拾細膩的觀察力,在博物館裏感受藝術與生命的本能。妳將受益匪淺。
▲世界五大博物館: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和中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博物館,擁有世界範圍的文物收藏。
△盧浮宮: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建於12年底。它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用作國庫和檔案館。後來經過壹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壹座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宏偉宮殿。從16世紀開始,弗朗索瓦壹世開始大規模收藏各種藝術品,後來的皇帝們延續了這壹傳統,豐富了盧浮宮的收藏。8月1793日,盧浮宮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博物館。如今,博物館已經收藏了40萬件藝術品,包括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古代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1981年,法國政府對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盧浮宮從此成為了壹座專業的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豐富,品位高,堪稱世界壹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為世人所熟知: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入口處有壹座透明的金字塔形建築,它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創建於1823。她的展廳裏收藏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還有許多極其珍貴的文件和手稿,比如英國《大憲章》的原件和莎士比亞手稿的原件。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英國的歷史遺跡;有英國王朝的“戰利品”,比如埃及小獅身人面像,取自雅典女神的埃爾金大理石等等;此外,我們還收集了中國、印度和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的民間信息、藝術品和出土文物。在瓷器陳列室可以看到許多中國古董字畫。這些文物大多是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掠奪的。東方美術館的藏品多為中國文物,達到2萬多件。其中,六千多年前半坡村的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和於夫,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至明清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甚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只大石獅,都是中國的藝術精品。還有大量斯坦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佛教繪畫。它收藏的最著名的中國畫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婦女史》。這是壹幅著名的傑作,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這件作品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帶到英國的。它的圖書館以其豐富的藏書而聞名。英國的每壹本書都保存在這裏。事實上,妳可以在這裏找到該國的所有出版物。此外,還有許多珍貴的版本和各國的珍貴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好的學習場所,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在這裏完成的。在大英圖書館,有中國古籍6萬余種,其中有中國最早版本的《波羅蜜多經》、45卷《永樂大典》、宮廷檔案、竹簡、中國雕版印刷、敦煌寫本1萬余冊。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整個博物館是壹個建築,占地8公頃,是北京故宮的1/9,但展覽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是故宮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擁有200多個畫廊,300多萬件各類文物藝術品。內容豐富多彩,體現資金充足,格調很高的美式風格。公元前15年完整的埃及神廟,被重新安置在博物館專門建造的大廳裏的巨型玻璃罩中,總重量達800噸。據說為了保證原貌,每塊磚都貼上了標簽,十分神奇,可謂鎮館之寶。服裝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收藏了過去四個世紀來自五大洲的1.5萬件民族服飾。由蘇州能工巧匠於1981年9月建成的中國玄冥蘇州園林,也在博物館主樓二樓北廳進行了復制。這可能是壹個典型的“文化移植”,它非常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特殊路線入園,人數由定時電梯控制。園內有飛檐、雕梁、魚塘、亭臺、室內對聯、撣子、方桌、太師椅。除了玄冥,14到18世紀的英法西室內陳設是按照時間和國家排列的。雖然都同樣富麗堂皇,但法式彩繪屋頂、英式壁爐、西班牙式家具,依然烙上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印記。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尤其是壹些佛像和壁畫。遊客還可以在博物館裏欣賞到壹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如唐代韓幹的《白夜圖》。
△阿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壹。這座宮殿是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的。它最初是凱瑟琳二世女王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買了250幅倫勃朗和魯本斯的畫作,存放在冬宮(法語,意為“隱藏的宮殿”)的冬宮(Hermitage),因此得名。冬宮始建於1754年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燒毀,1838年至1839年間重建,二戰期間再次被毀,戰後精心修復。宮殿共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它是壹個封閉的長方形,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多平方米。冬宮四面各有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修風格是嚴格統壹的。四角樓宮殿內有壹內院,三面面向宮殿廣場、海軍司令部和涅瓦河,第四面與小爾米塔日宮相連。面向冬宮廣場的壹面,中央略顯突出,有三扇拱形鐵門,入口處有壹組阿特拉斯巨像。冬宮周圍有兩排柱廊,氣勢宏偉。宮殿裝飾精美,許多大廳都用俄羅斯寶石裝飾——孔雀石、碧玉和瑪瑙制品。比如孔雀石廳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的珍貴木材。阿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最有特色的巴洛克建築。它的完整和輝煌令人印象深刻,它的裝飾是豐富的。窗上的裝飾框和浮雕裝飾給人力量,柱子排列有規律,墻面配以白綠,使龍的樣子變化多端,栩栩如生。1917年2月以前,冬宮壹直是沙皇的宮殿,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占領。1917 165438+10月7日(俄歷65438+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占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原皇宮和整個冬宮劃歸艾爾米紮西。1922年,艾爾米國家紮西博物館正式成立,冬宮成為博物館的壹部分。1946的冬宮表面塗的是原來的藍寶石色。博物館現在包括五個建築:冬宮、阿米塔什、舊阿米塔什、阿米塔什劇院和新阿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分為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八大系* * *館藏270多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藏品,還有大量來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比利時、荷蘭、法國的油畫和雕塑。其中繪畫654.38+0.5萬件,雕塑654.38+0.2萬件,線條畫60萬件,錢幣、徽章654.38+0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象牙工藝品22.4萬件。這些手工藝品陳列在350多個展廳,如畢加索的立體畫展廳、意大利和法國畫家展廳、俄羅斯服裝展廳等。所有的展廳都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裏陳列了大量為彼得大帝準備的物品,其中很多都是他自己制作的。在展廳的壹個玻璃櫃裏,有壹尊彼得大帝的蠟像,他的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畫像旁邊有壹根木桿,兩米多高的木桿頂端刻著壹行字,表示彼得大帝身高兩米多。像中國的故宮,藏品極其豐富,所以如果遊客想參觀完所有的展廳,恐怕不到壹個月的時間。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的壹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在明清兩代宮殿及其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65438年到0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根據中國古代占星理論,紫微元(即北極星)位於天帝居住的中天,對應天人。根據皇帝的住所,它也被稱為紫禁城。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奪取皇位後,決定遷都北京,並開始修建這座宮殿,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竣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壹個封建帝制——清朝,1924年,皇帝的孫子溥儀被驅逐出宮。在這前後的500多年裏,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裏,統治著整個國家。
紫禁城周圍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78萬㎡。城墻四面有城門,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延伸。紅墻黃瓦,彩樓雕梁,金碧輝煌。大廳和露臺錯落有致,富麗堂皇。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為中心,兩側為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召開朝廷會議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以幹青、交泰、坤寧三宮、東西六宮和禦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皇後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宮殿建築總面積為16.3萬m2。整組宮殿布局嚴謹有序,每壹寸磚瓦都遵循封建等級禮儀制度,體現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 10故宮博物院於10年6月正式成立。據初步清點,清廷遺留文物117萬余件,列在1925出版的《凈室善後委員會檢查報告》壹書中,可謂金玉其外,稀世珍寶,人間之富。此外,還有大量的書籍、典籍和文獻。為此,故宮博物院設有古物館、圖書館和文學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整理文物。
二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保護故宮文物免遭戰爭破壞或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南移政策,以避敵。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裝入13,427箱,64包,分五批運抵上海,再轉運至南京。於是在南京建立了文物倉庫,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館。1937年,南遷文物沿三路移至四川,存放於四川省的八仙、峨眉、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三件文物集中在重慶,於1947運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倉庫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省。後來在臺北士林外的雙溪新建了壹座博物館,公開展出。1949之後,大量殘存文物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達壹萬多箱,但至今仍有221箱封存在南京倉庫。近十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參觀人數增加,人們對故宮的興趣也從未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