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錦;
廣西的壯錦 起源於宋代。壯錦壯文稱為mbaw laiz fax,意為天紋之頁,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民對天地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廣西忻城縣是廣西壯錦的起源地之壹,曾作為貢品晉獻皇宮。已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成都的蜀錦 興於春秋戰國而盛於漢唐,因產於蜀地而得名。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蜀錦,也是日本國寶級傳統工藝品京都西陣織的前身。
蜀錦有兩千年的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後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壹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
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裏桑蠶絲綢業起源最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已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的雲錦 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壹千六百年歷史。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壹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錦工藝藝術之大成,列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禦用品貢品。在繼承歷代織錦的優秀傳統基礎上發展而來,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達到了絲織工藝巔峰狀態,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已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蘇州的宋錦 淵源可追溯至春秋時,地處江南的吳國貴族已經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織錦。歷經各時代的發展,織錦技藝在北宋時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唐宋時,蘇州成為國內絲綢生產中心。南宋時,蘇州成立了作院,這時在蘇州織錦中,出現了壹種質地精美、技藝獨特的新品種-蘇州宋錦。宋代起,宋錦便取代了秦漢時期的經錦、隋唐時期的緯錦,並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發展。 明清時期,蘇州又有著名的蘇州織造府,其宮廷織造和民間絲織產銷兩旺,素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稱。
宋錦除用於袍服衣著等服用外,還大量用於書畫卷軸類技藝裝裱之用,品種***有四十多種。特別是裝裱書畫的應用,使這些美麗華貴的織錦與書畫珍品壹起得以保存。所以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由此得名,流傳至今。
宋錦的類別,根據織物的結構、技藝的精粗、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和小錦四類,也可以將重錦、細錦歸納為大錦,即大錦、匣錦和小錦3類,它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用途。大錦包括全真絲宋錦、交織宋錦、真絲古錦、仿古宋錦等品種。常用於裝裱名貴書畫和裝潢高級禮品盒。合錦,常用於裝裱壹般書畫的立軸、屏條等。小錦,包括月華錦、萬字錦和水浪錦三種,多用於裝橫小件工藝品的包裝盒。
宋錦的特色是彩緯顯色,屬緯錦(蜀錦為經錦),以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絲(面經為生白絲,底經用色熟絲)、三種緯絲(紋與地兼用的色緯,紋、地專用的色緯)織成。紋樣繁復,配色淳樸,質地堅柔,平伏挺括。織造中采用分段調換色緯的方法,使得宋錦綢面色彩豐富,紋樣色彩的循環增大,有別於雲錦和蜀錦。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錦清代重錦"極樂世界"織成圖軸,就是宋錦的極品,2米寬的獨幅紋樣中有278個神態各異的人物佛像,還有宮殿巍峨,寶池樹石,祥雲繚繞,奇花異鳥,充分展現了宋錦高超的藝術技巧。
文化古城蘇州,不僅是壹座園林之城,而且也是壹座絲綢之府。
唐宋時期,蘇州就是全國絲綢中心;明清時代,皇家高級絲綢織品也大多出自蘇州織工之手,蘇州素有絲綢之鄉的美譽。
蘇州絲綢博物館是壹座清新典雅、動靜結合的博物館;也是壹座集收藏、陳列、旅遊於壹體的多功能博物館。是我國第壹座絲綢專業博物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近四十年前小學時候我養過蠶寶寶,總擔心采不到桑葉,餓死了蠶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