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幹隆四十六年(1781)到六十年(1795),出生在於霞村的窮道士吳來青,歷時14年。他又錘又鉆,先挖了壹條從“天有洞天”到老石室的通道。這條石板路“彎彎曲曲”。吳來青在石室的房檐上浮雕了壹幅蔡風的書法,雲騰舞鳳,所以這個石室就叫鳳凰洞。石室北側刻有“藍海”三個漢字;南側刻有明末傅草書對聯:“壹路紅雨;千林散蔭。”石室南北四壁刻有“雲海”“石林”四個大字。主墻上嵌有壹幅“滇池送別圖”,為六方詩碑。
鳳凰巖室南側,有壹個小石洞,洞旁有壹個小亭子,叫老君堂。然後吳來青繼續從鳳凰洞往南挖壹條石板路。入口處,在洞口建了壹個“普陀勝境”廣場,廣場進入壹條“螺旋蛇”。石板路只允許壹個人通過,所以遇到了就要側身讓路。石板路邊有石窗,“旁望湖。”石島大新石室慈雲洞。
吳來青雕琢的慈航真人、雕像、祭壇、香爐、木門等。都是由原生巖石挖空鑿成的。室內柱上鐫刻對聯:石現普陀,五百裏滇池還佛海;幫助人們登上彼岸,希望壹千對聖人盡自己的力量。吳來青努力了十四年。打開石頭,工程艱巨。清代嘉慶辛酉年(1801),彜族詩人那文峰寫了兩句詩,刻在慈雲洞的石香爐上:“萬鉆千錘顯大才,仙臺開在險峻處。為什麽佛洞出世,會在龍門玉之前直截了當。紫竹影書自心,雲露於掌中。昆池就像在看南海,不負當年的夢想。”“鑿石多煉石,爭盤古建天臺。陰霾壹散,太陽和月亮就分開了。世界可以放在壹個鍋裏,未來映在山河的鏡子裏。不要懷疑這裏有人,這次只有劉郎能來。”
清光庚子年間(1840),楊如蘭繼吳來青之後,為“俯瞰滇池”,從慈雲洞向南挖了壹個“雲華洞”。“* * *花了九年才完成。”董雲華“規劃的巧妙和雕刻的奇特...都是誇的。”楊如蘭組織開雲花洞後,其子楊為秀才,主持陡崖洞,完成“大天閣”工程,直至清鹹豐三年(1853)竣工。打通雲華洞,開辟大田亭,歷時十三個春秋。
大田亭包括龍門石作坊、平臺、石室、對聯、雕像、天花板、室壁、聖案、香爐、燭臺、供果等。,都是在原石上雕琢的。石室東西向,室中間刻有魁星,北面刻有文昌,南面刻有關勝。魁星有壹米多高。他左手橫著抓龍,右手高掛,右腳在上面,左腳踢起水桶。絲帶優雅而生動。魁星背後,有壹幅浮雕中的雲山洞仙人圖。北墻上刻著“溫昶帝陰軍文”,南墻上刻著“關盛迪君石覺真鏡”。石室前巖檐上雕有神龕,內刻南極仙女翁,童子持佛持果,造型優美。
龍門、大田亭連天,臨崖。石亭兩側,清末民初書法家趙和清刻下對聯:舉步維艱,須站穩腳跟;身處荒郊野外,最好還是保持冷靜。縱觀龍門石刻、石室、摩崖石刻,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碑刻,是書法和摩崖石刻的瑰寶。龍門石窟於65438年6月至0983年3月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清光庚子年(1840),楊如蘭、楊父子主持慈雲洞,繼續向南開雲花洞,開鑿龍門、大田亭,至清鹹豐三年(1853)完工,歷時十三個春秋。當時山腳龍王廟村的70多名石匠和安寧清水溝的石匠冒著生命危險,用鐵索在空中挖掘,歷盡艱辛。
龍門大田亭包括石作坊、平臺、石窟、楹聯、神龕、雕像、天花板、聖案、香爐等。,都刻在原生巖石上。
石窟有三個拱門,其中魁星立於洞頂,北有文昌,南有關勝,兩壁浮雕馬與經書,鶴浮於洞頂,蟠桃垂下,背面雲山諸神與天佑。在石窟前檐的神龕裏,南極仙女登上飛鶴,兩側童子捧果,惟妙惟肖。
登龍門,直抵蒼穹,臨絕壁,遠眺滇池。清末民初書法家趙鶴慶,擅長對聯;
向前走很難,要站穩腳跟;
身處荒郊野外,最好還是保持冷靜。
因為龍門工程險要,風景秀麗,所以有很多關於鑿龍門,雕魁星的神話傳說。
龍門石板路狹窄,遊客擁擠,極其危險。1984年,從龍門開出壹條迂回隧道和壹條崖邊公路,通往羅漢山山頂的小石林。1993年,聶耳墓至小石林龍門索道建成。遊客乘坐索道觀賞滇池風光,“五百裏滇池映入眼簾”。玉蘭公園利用兩山“泰華玉蘭”植物景觀,占地66畝。它是中國最大的玉蘭花園。園內有玉蘭、紫玉蘭、朱砂玉蘭1000余株,杜鵑花4000余株,山茶等其他花木2000余株。擁有古梅、百年櫻花、油盤、大林小南等30多種高大樹木和古樹名木。按季節配置草本花木5000余盆(株),自然休息草坪1.2萬平方米以上。根據規劃設計,將建設綜合服務樓、休息亭、步道、旅遊廁所等設施。
為加強玉蘭公園的建設和管理,根據發展需要,增加了茶藝、小吃、棋牌等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衛生、綠化水平,發揮植物景觀優勢。玉蘭公園對外開放,深受遊客喜愛,成為休閑賞花的好去處。西山龍門石板路狹窄,遊客聚集時道路堵塞,極其危險。為引導遊客,開發羅漢山上遊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開通龍門至小石林繞行線路。3月1984,1破土動工,9月25日舉行剪彩儀式。
迂回坡道從大田閣石室南側開出,開鑿壹條長47.4米的隧道,名為“穿雲洞”。洞自東向西繞過懸崖斷層,向南轉向洞內開鑿石階,出口處建有平臺,名曰“天臺”。從天臺向西北,沿著懸崖,削山道,上至比龍門高100米的“會風臺”。迂回坡道長1076米,* *石階1193,進入羅漢山頂小石林。陡峭的石板路旁,建有煙雨亭、遠觀亭、晚景亭,雲南海煙雨蒙蒙。
在挖龍門環島坡道的基礎上,將羅漢山上旅遊區由1985開發為1986。羅漢蜂峰,由琉璃房和回廊組成的新“徐靈閣”,兩峰之間的新圓形“廣寒閣”和“迎西閣”。石階、步道在小石林小七峰的異石中迂回,將景點從上到下連接起來。三清閣北面的清風閣,變成了壹個出口。
登上徐靈館,視野開闊,滇池盡收眼底,群山環繞,昆明市區盡收眼底。聶耳墓,位於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坡上,坐西向東,四周松柏環繞。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出生於昆明市甬道街程春堂藥店樓上,自幼喜愛音樂。1903年,他去了上海。1933加入中國* * *制作黨,積極參與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活動,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進步之歌》、《畢業歌》、《路之歌》等歌曲。1935,黨組織讓他去日本去歐洲深造。7月1935日,聶耳在日本藤澤池海灘溺水身亡,年僅24歲。他的骨灰由好友張天旭從日本帶回上海,由哥哥聶旭倫於1937帶回昆明。1938葬於聶耳生前最喜歡的景點——西山花亭山。1954年2月,郭沫若寫了墓碑和墓誌銘。
1980年,聶耳墓由華亭山中段移至羅漢山新墓園。1985,聶耳逝世五十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政府撥款50萬元,由昆明市園林局重建聶耳公墓。65438年至0986年,新墓地由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
新改建的陵園占地1200平方米,背靠青山,面朝滇池。墓地呈雲南月琴形狀,七個花壇代表七個音階。墓位於月琴的發音孔上——圓形,直徑3.8米,由24塊硯臺砌成,象征聶耳24歲的壹生。墓上放著直徑為1.5m的漢白玉雕成的花圈,花圈上鑲嵌著聶耳生卒年“19654,38+02-1935”的青銅金字。墓碑上刻著郭沫若的書《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陵園四周的石砌擋土墻上鑲嵌著郭沫若的墓誌銘和田漢的悼亡詩。墓前有壹尊漢白玉雕刻的聶耳像,高3.28米。墓的南側,有聶耳紀念館和陵園管理室。
1985 7月17日是聶耳逝世50周年。文化部部長朱、聶耳親屬、昆明市部分知名人士、省市有關領導和日本藤澤市代表在西山聶耳墓園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和新墓園落成儀式。1986年被國務院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亭寺位於華亭半山腰,後有險峰,前有草海,左枕太華,右有碧漪,四周茂林修竹。
北宋嘉祐八年(1063),雲南大理地方政府高智晟,以其山勢險峻,在華亭山上建別墅。壹天,高智晟的後代高賢和高正來到寶劍莊。“仰望藍天,天氣晴朗。雲是朦朧的,像壹個樹冠……”因此,這座山被命名為華亭山。它已經成為高家的娛樂場所。
元祐七年(1320)秋,朱倩寺口若懸河大師的弟子宣彤元豐禪師來此,在Xi安創辦了毛安寺。元至正三年(1323),集資修建了光殿,供奉毗盧大佛和覺遠十二大師。這座寺廟叫做圓覺寺。元豐和尚辛辛苦苦二十四年,將圓覺寺建成壹座頗具規模的寺廟。
明朝景泰四年(1453),明朝廷派駐雲南的宦官李益重修圓覺寺,“擴址擴規”,大銜。
明天,第六年(1462)臘月初八,明英宗賜殿為華亭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雲南巡撫王紀文重修華亭寺。清鹹豐七年(1857),華亭寺部分建築被士兵破壞。光緒九年(1883)再次重修。
民國七年(1918),唐請湖南僧人徐雲為華亭寺住持。民國9年(1920),許雲集資再次大修華亭寺,工程歷時五六年。鑿通放生池,重塑羅漢,建藏經閣,修大悲亭,建海慧塔,廣植花木。修繕後,改名為“郭靖雲起寺”,但人們仍習慣稱之為“華亭寺”。
1969年華亭寺經幡亭傾斜,1970年昆明市革委會生產隊批準拆除。
1970年,滇池填海造地,在華亭山腳下拍土,撞倒了1973年重修的天王殿內的壹尊泥塑天王像。
1973昆明市城建局維修華亭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三世佛重新鍍金。
1979大雄寶殿改造,將原14木柱更換為鋼筋混凝土柱,並新設500羅漢護欄。
4月1986、10日,根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華亭寺全部財產由昆明市園林局移交昆明市宗教事務辦公室使用和管理。
1987年9月,天王廟後墻倒塌,生長天王和廣母天王受損後修復。
華亭寺坐西向東,在山門外的南北兩側。原來有壹座鐘鼓樓,三重檐。50年代初,鼓樓倒塌,只剩下鐘樓。1978年,修建了寺院的東墻,又對鐘樓進行了整修,將鐘樓的下層作為華亭寺的東入口。
天王殿外有壹個由虛雲雕成的圓形放生池,池內種有荷花。放生池的東面就是被花草樹木環繞的“雨花臺”。華亭寺大門兩側,原本掛著明朝楊慎寫的對聯:
壹水捧城西,無論有無霧霾,持棒和尚歸外茫茫;
峰巒正對著妳,雨過天晴,倚著籬笆的人在畫畫。
原來的對聯在“文革”中毀了,現在掛起來重新刻字。乾隆年間雲南書法家錢峰的壹對楷書對聯掛在天王廟裏:
青山之高,綠水之長,使佛笑;
徐行不困,但跌不穩,人在徘徊無妨。
在天王寶殿的後院裏,有壹個小巧玲瓏的“八德池”,建於元代建廟時。水池中央有壹座“永璉”石橋。水池兩側是百年以上的羅漢松、銀杏、梅花、山茶等樹木。
大雄寶殿前,八德池左側,有壹棵原生的明代雲南山茶花,品種為松子林,因過量施肥於1962年枯死。
大雄寶殿位於壹個重檐上,黃色琉璃瓦屋頂,紅色彩繪柱和彩繪梁。大廳的門是壹扇中空的雕花格子門。大殿正中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佛像,高10尺。在兩側,葉佳和阿難的雕像。這座佛像是用粘土制成的,並鍍了金。正殿南北廂,泥塑五百羅漢像。
在佛三的背面,雕刻了壹尊南海普陀的觀音像。
1995 15年2月(農歷正月十五)淩晨,大雄寶殿毀於大火,500尊羅漢、佛像幸存。籌錢後於5月1996重修大殿,修整三世佛、五百羅漢。
大雄寶殿後面,原藏經閣拆除後,先辟為花園。1990年4月重修藏經閣,1991年2月完工。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的南北兩側,有對稱修建的兩層木質回廊房。廂房兩側是方丈室、靜室、經堂、祠堂、僧廚、雲室等佛寺建築。南翼南側原有木結構建築倒塌後,改建為餐廳、食堂等。在寺廟南面的山上,有壹座“海會塔”,下部為石結構,上部為木結構,是存放骨灰的地方。
除了寺廟、佛像和古樹外,華亭寺庭院中的回廊和房屋的墻壁上鑲嵌著元明清以來修建的寺廟的銘文和詩歌。寺內還有大量對聯,都是珍貴的文物。華亭寺於1983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