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上學時,同學曾送給我壹個彩塑泥人“烤羊肉串”,壹寸大小的人兒,穿著白底棕色折條的褂子,深棕色帶花紋的帽子,極具新疆風格,臉色紅潤,弓著背,右手輕輕伸出,左手叉腰,左腳微微翹起,配上靈動的面部表情,像正在向大夥兒誇贊他的烤串有多麽香辣可口似的。而他前面正有壹個紅色的烤羊肉串的攤位,只有人的拇指那麽大,整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泥人張"是中國傳統案上雕塑的代表,也被納入了非遺,創始人張明山心靈手巧,富於想象,時常在集市上觀察各行各業的人,在戲院裏看多種角色,偷偷地在袖口裏捏制。經過數十年的辛勤努力,壹生中創作了壹萬多件作品。因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泥人張”。
而馮驥才的這篇《泥人張》,通過壹個小故事,將泥人張的幹練、技術精湛、機智勇敢、沈穩內斂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同時鮮明深刻地反襯出海張五的狂妄自大、卑鄙無恥。
泥人張為了苦練手藝,總是去兩個地方,壹個是東北城角的戲院大觀樓,壹個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壹天,他在天慶館裏喝酒,來了壹個人稱“海張五”的暴發戶,作者描述道:“穿得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著肚子,架勢挺牛,橫沖直撞往裏走。”
海張五聽見人們都在誇泥人張,很狂妄地取笑泥人張,還侮辱他。而泥人張像沒有聽見似的,右手端杯喝酒,眼睛只瞅著桌上的酒菜,左手擺弄泥團,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手壹停,他把泥團往桌上壹戳,起身結賬去了。大夥壹看,“瓢似的腦袋,小鼓眼,壹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但只有核桃大小。”
更絕的是,海張五說他捏得不好,“賤賣也沒人要”,結果泥人張刻了壹個模子,滿大街賣海張五的泥人,還在旁邊寫上壹行字“賤賣海張五”。海張五沒法子,只好高價收購泥人和模子,從此再也不敢找茬。
合上書回味了壹陣,發現這組人物故事有壹個***同特點,人物都很有個性,尤其是有過硬的本領,他們總是在自己的領域裏不斷摸索成長、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即所謂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手藝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壹種文化底蘊,成就了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