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是壹座具有1000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河內原名,曾是李、陳、李等封建王朝的都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鄉”。早在7世紀初,這裏就開始建城,被稱為紫城。公元1010年,李朝(公元1009-1225)的開國皇帝勒泰·t?(即李太祖)將都城從華律所遷到此地,取名升龍。隨著城墻的加固擴建,在10世紀前,先後改名為松坪、羅城、大羅城。隨著歷史的變遷,聖龍先後被稱為中京、杜東、東關、東京、北城。直到阮朝明十二年(1831),該城因被二河(紅河)大堤所圍,才最終命名為河內,壹直沿用至今。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這裏曾是“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府所在地。1945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後,越南民主共和國(現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居於此。
河內都城的規模始於11世紀的李朝。當時的盛隆已經是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的地區。在此之前建造的城市都是軍事性質的城堡。河內分為內城(市區)和外城(郊區),內城在歷史上是紫禁城、皇城和北京的所在地。紫禁城是皇帝、皇後和他們後代的住所。在紫禁城之外,皇城是皇帝和朝臣的地方。北京被皇城包圍,是街坊、市場、住宅區。李陳時期的61街坊,李阮時期的36街坊,都集中在這裏。今天,河內的許多街道仍然使用舊名稱,如棉行、馬航、唐行、桃行、皮行、番行和通行,其中大多數已經逐漸消失在普通街道中。但也有壹些還保持著老的專業傳統,比如皮興街上全是皮貨,同興街上全是經營青銅器的店鋪。從歷史上看,故宮和皇城的建築、廳堂、亭臺樓閣,皇家園林的景色美不勝收;漫步京城,處處寺廟林立,寶塔高聳。在過去的壹千年裏,河內市屢遭政權更叠、內亂和外敵入侵的破壞。如今,金碧輝煌的宮殿已經蕩然無存,城墻上只剩下不足200米長的北門和西興街的官頭。
河內風景秀麗,具有亞熱帶城市的特征,樹木常青,四季鮮花盛開,無數湖泊散布在城市各處,因此也被稱為“百花春城”。河內的名勝古跡很多,有復興劍湖、西湖、文廟、獨柱寺、二正寺、玉山寺、龜塔、巴亭廣場、胡誌明陵墓及故居、羅城等。、以及竹絲湖、白草公園、列寧公園(原統壹公園)、東多崗、聯排寺、郎寺(昭禪寺)、世福寺(靈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