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釋地藏的釋地藏菩薩

釋地藏的釋地藏菩薩

這時,九華山壹代的主人,名叫閩讓和,為人樂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橋補路,行醫送藥,齋僧布道。人們都稱他為閩公。閩公家中,經常開設齋會,款待四方僧眾。常來他家參加齋會的僧人***有九十九位,閩公因所齋僧眾不滿整百深感遺憾。

這壹日,閩公聽說山中來了壹位被稱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臺的壹個山洞裏。心中頗為高興。希望洞僧也來參加齋會,以實現齋僧百人的心願。

這年農歷七月三十日,閩公又邀請山上的僧人齋會,並派兒子親自去南臺拜請洞僧前來參加。

金喬覺想,自己是異鄉人,也該向施主討壹塊立足之地。於是欣然赴約,來到閩家。閩公見洞僧前來,上前就拜,並提出:“高僧如不嫌棄,日後還請多多光臨”的請求。金喬覺稱謝畢,說出:“小僧外鄉之人,來貴地修行,還望施主慈悲為懷,借小僧壹席之地為貧僧作棲息之所”的心願。

閩公問:“不知高僧相中了何處風水,需要多大道場?”

金喬覺表示:“貧僧但求壹袈裟之地足矣!”

閩公說:“這有何難,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領地,高僧盡可隨意選定”。

此時,金喬覺說聲:“蒙施主厚賜”。隨即脫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壹展,頓時山風驟起,壹襲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後將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嶺壹齊罩住。

閩公壹見大驚,趕緊匍伏於地,說:“老朽鄉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駕到,罪過,罪過!老夫願將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園百裏領地,盡獻神僧,以作道場,請神僧笑納。”

金喬覺連忙伸出雙手伏起閩公,連說:“多謝施主,多謝施主。”

後來,閩公受佛家影響越來越深,他先送兒子出家,自己也隨後出家,父子倆都拜金地藏為師。從此,閩公父子就和金喬覺壹起在九子山中虔誠苦修。終成正果。 大師從此即在化城寺中開始收徒納眾,進而廣施教化,聲名遠播。不僅贏得了當地民眾的關愛支持,也得到地方官吏和朝廷的褒獎與扶持。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壹晃就是十年過去了。事情傳到新羅,王室壹聽說金喬覺在大唐開設了那麽大壹塊道場,感到金喬覺的確不同凡響,立即商議請金喬覺回國擔任護國大法師,在新羅國內宣講佛法。並決定派遣金喬覺的兩個舅舅也是新羅國內大家壹致公認的最聰明、最具有威望的兩位大臣前往大唐迎請金喬覺回國。

兩位使臣帶著國王的禦書立即登船起程,臨走的時候,金喬覺的妻子還專門趕來為兩位舅爺送行,並再三叮嚀:無論如何也要把金喬覺勸請回國。

兩位使臣駕船出海不久,就碰上壹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驚濤駭浪襲擊他們的坐船。船帆被撕成碎片,桅桿也折成了三截,暴風雨持續了三天三夜,兩位大臣已是身無長物,又經過了五天五夜的航行,歷盡千難萬險,終於抵達了大唐。

到了大唐以後,兩位大臣饑腸轆轆,身無無分,只得靠乞討為生,歷盡艱難,總算來到九華山下。他們擡頭壹看:只見整個九華山雲霧繚繞,峰巒起伏,就像盛開的白蓮花壹般。心中贊嘆:真是個好地方!再向通往山裏的道上壹看,整個山道上幾乎全是各地來九華進香的香客。有老有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兩位大臣,看到此情此景,心中盤算,有這麽好的地方,有這麽多人來朝拜,他能回去嗎?看來我們這次要把他請回去,可不那麽容易啊!

於是兩位大臣,邊走邊合計,雖然我們身邊帶有國王的禦書,這裏是大唐,不是新羅,金喬覺如不接受禦書,我們也不能把他怎麽樣;雖然我們是他的舅舅,但他已經出家脫俗,各種家規俗禮對他也不能起什麽作用了……,兩位舅爺心中不停地盤算,越想越感到困難重重,前景莫測,突然他們想起新羅國有個插簪占地為先的習俗。於是他們決定,先不去驚動金喬覺,只是偷偷的把刻有新羅國號的金簪插在金喬覺最初修道的南臺之上,然後就悄悄地下山去了。

過了不久,兩位大臣又重新回到九華山。他們大搖大擺地來到化城市門前,讓門口的小和尚告訴金喬覺,他的兩個舅舅前來看他。金喬覺聽說是自己的舅舅來了,馬上親自出來把兩位舅舅接進寺中。甥舅分別十年,今日重逢,自然是歡喜不盡。兩位舅舅便把壹路的辛苦壹壹說給金喬覺聽。只是沒說插金簪占地的事,金喬覺也把自己這些年的情況對兩位舅舅訴說壹遍,又順便問了王室和家中的情況。兩位舅舅見時機已到,立即從懷中取出禦書,雙手捧給金喬覺,然後把王室準備請他回去擔任護國大法師的事詳細說了壹遍。最後還特別提到金喬覺家中的情況:“妳的母親自從妳離家出走,常常壹個人獨自流淚,眼睛都哭瞎了,睡蘿中還不時的念叨妳的名字,這些年來,還真多虧了妳的娘子忙前忙後,精心侍奉,在我們登船出海的那壹天,妳的娘子特地趕來,為我們送行,讓我們無論如何也要請妳回家壹趟,金喬覺接過禦書壹看,大為感動,又聽兩位舅舅這麽壹番述說,心中更是暗自神傷。兩位舅舅乘機上前苦勸,希望他回去壹趟,還說:就是妳不願留在新羅,回家壹趟看看也好。金喬覺默默沈思了壹會,終於擡起頭來道:阿彌陀佛,雖然家母曾為我操勞大半輩子,娘子也代我辛勤侍奉雙親。但是,我已然出家。出家之人,出家之後就不再過問方外之事了。況且,我現在所從事的壹切,也不是為了貪圖個人的安樂,而是為了解救普天之下大眾的疾苦。我絕不能為了壹已之私而有損眾生的幸福。再說,宣講佛法是沒有地域界限的,在大唐,在新羅其目的都是壹致的。因此,我只能盡職於我的使命,永遠留在九華山的山水之間。永遠不再回新羅故國了?

兩位舅舅壹聽,果然不出所料,甥兒真的不打算回去了。兩人相互交換壹下眼神,又壹起談到:甥兒妳真的不願回國,我們倆完不成王室交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也不回去了,不過有件事請甥兒給我們解釋壹下……;。

金喬覺微微壹笑:不知舅父說的是那件事?

兩位舅父說:在妳來中國之前,我們就買下這片土地,並有金簪插地為證。

金喬覺說:若果有此事,我立即隨舅舅回新羅國,若不如舅父所說,不知舅父可否答應甥兒壹項請求?

甥兒請講當面。

金喬覺說:甥兒想請舅父從今以後就留在此山替我守護山門。不知可否?雙方異口同聲的說:壹言為定。

於是三人壹齊朝南臺走來,兩位舅舅因為前幾天才插下金簪,自然是輕車熟路。領著金喬覺直奔插簪之處。遠遠就看見壹只五寸長的金簪還原封不動地插在地上,兩位舅舅壹見哈哈大笑說:甥兒,我們先來九華山,有金簪插地為證。

只見金喬覺不慌不忙,慢步來到金簪前,先是圍著金簪轉了壹圈,然後笑著對兩位舅舅說:請妳們近前來看兩位舅舅以為又有了變故,連忙上前觀看。只見金喬覺慢慢彎下身子,輕輕扒開金簪周圍的泥土,然後指著金簪說:舅父,妳們看,妳倆的金簪正好插在我的銅錢眼裏,到底我們誰先來?

兩位舅父彎腰壹看,可不是麽?金簪不偏不斜正好插在壹枚銅錢的眼裏!再拿起銅錢仔細觀看,的的確確是壹枚新羅錢幣。兩人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原來金喬覺的兩位舅舅那天插好金簪後,剛剛下山,金喬覺正好打南臺經過,壹眼就發現了那只金光閃閃的金簪,再仔細壹看,立刻認出是兩位舅舅的金簪,心中大吃壹驚,略壹思忖之後,馬上把金簪輕輕拔起,扒開下面浮土,又取出壹枚新羅銅錢放在下面,再把金簪從銅錢孔中插入地下,最後又把浮土重新放回原處。

兩位舅舅認為確實是自己把金簪插入金喬覺的銅錢孔裏了,只好說話算數,留在九華山,在山腳下住了下來,他們死後,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在他們原來的住處,修起了壹座宮殿,這就是留存至今的“二聖殿”。

從此連新羅僧眾得知菩薩在九華苦行顯異,也絡繹相率渡海前來求法。 地藏菩薩垂跡九華壹千二百多年來,朝山進香者接踵而至,歲無虛日,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 上一篇:鄭州小吃街在哪裏?
  • 下一篇:金剛菩提是核桃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