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壹個數字,說是唐朝中期的糧食價格比較適中,在200元壹胡,壹個絲綢的價格相當於壹個胡米。範仲淹說,吳越大米的價格是50元,壹個胡米的價格就變成600-700元。還有壹個流通多少錢的問題。如果流通中的貨幣少了,貨幣的價值就會高於商品,流通中的貨幣過多,就會導致通貨膨脹。而且錢的品相有好有壞,輕重也不壹樣,所以明清用銀子算比錢好。
衡量銀價,我主要是按照米價來算。清順治中期每石7元左右。乾隆年間,乾隆和李傕討論糧價。當時大明府米價為1.75兩,保定為2.15兩。李傕認為大明便宜,保定適中。乾隆認為保定貴,河北又不是水稻主產區。所以這個米價要扣除槽運的成本。嘉慶年間,江南米價豐年2兩,平年3兩,歉年4兩。好像糧價越來越高了。這裏可能有兩個原因。壹個是不斷增長的人口,壹個是工商業的繁榮,轉移了壹部分農業勞動力,增加了純糧食消費者。
既然要討論以前壹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我覺得和嘉慶時代對比是個很好的參考,因為那也是壹個人口眾多,很多勞動力脫離農業的時代。清代壹石大米是150斤,而清代壹石大米是600克左右,這壹石大米差不多90斤。最近壹兩年,2002年米價已經走出低谷,屬於米價中年。根據農業部9月25日發布的大米批發價格日報,每公斤3元。考慮到批零差價,可以算成每90斤300元的價格,和清朝嘉慶年間每塊石頭的價格壹樣。
今年9月,廣州有色現貨市場白銀價格為每克1.95元,清代36克多壹點,折合壹兩75元。但考慮到幾百年來金銀價格壹直在跌,黃金漲了,所以過去壹兩白銀比現在75元的要高。
當然,類比總是困難的。現在人們花錢大手大腳,家電古人都沒有,普通人的文化娛樂種類也很少。他們外出時可能會租汽車和船,他們通常用兩條腿走路。像《水滸傳》裏的英雄壹樣,宋江、和魯,包括家裏有點錢的史進,都是步行來來往往。林沖和許寧是禦用教頭,家裏沒有馬。如果不出遠門,基本沒有開銷。
《紅樓夢》裏劉姥姥說,壹年二十兩銀子,過去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種糧食,織衣服,商品種類不多。二十兩銀子的收入,應該是小康了。就算糧食定價,二十多兩銀子也夠花壹年了。後來賈家給了劉姥姥壹百八兩銀子的實物,這當然是劉姥姥裝傻的橫財。《水滸傳》中,、史進給金父女十五兩銀子,也使他們能雇車從延安回開封府。宋武給了雲岡五兩銀子,足夠雲岡父親三至五個月的路費。現在肯定不夠,但是以前山東人主要吃面食,比大米便宜。壹個老人平日在飯店吃不到煎餅和大蔥,500塊錢應該能過個三五個月。
不知道以上對妳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