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為什麽緬甸人只出產翡翠,卻不愛佩戴及不加工翡翠呢?

為什麽緬甸人只出產翡翠,卻不愛佩戴及不加工翡翠呢?

我們都知道,市面上的翡翠基本都來自於緬甸,作為玉石之王的翡翠深受我們中國人的歡迎,種水好些的翡翠更是受到熱烈的追捧。可作為翡翠的產地緬甸,喜歡翡翠的人卻並不多,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緬甸人之所以不喜歡翡翠,無外乎這幾個原因:

1、緬甸格局動亂

我們老祖宗有句古話叫做“亂世黃金盛世玉”,意思是在亂世中,黃金更受歡迎,因為黃金是相當於貨幣存在的硬通貨。在亂世中能直接換到生活必需品和想要的東西,而玉石和古董之類的物品在這種情況下則很難出手。

緬甸這些年來戰亂頻繁發生,政局不穩定,當地人更喜歡黃金這樣的硬通貨以保障他們在戰亂中生存,像翡翠這樣不能直接變現的自然就不受他們的喜歡了。

2、緬甸的翡翠量很大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中國,翡翠都是通過商人去產地挑選、購買並加工後才最終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尤其是種水好的翡翠更是數量稀少,自然非常珍貴;而緬甸本身就是翡翠的產地,翡翠的數量遠大於在中國的數量,緬甸的許多寺廟甚至用翡翠原石直接砌墻、鋪地,在中國人眼裏,這簡直是暴殄天物的行為。

被用來砌墻鋪地的翡翠原石

3、緬甸玉文化缺失

我國自古就有玉文化的氛圍,翡翠在中國人的心中不僅是壹件值錢的物件,更代表著壹種品行和傳承。我們以佩玉為美,甚至將玉當成傳家寶,悉心保存後傳承給下壹代繼續佩戴。而緬甸並不存在玉文化的氛圍,自然不會覺得翡翠代表著品行和美好的事物,也就談不上如何喜愛翡翠了。

4、緬甸翡翠加工技術落後

中國的玉商從緬甸買回來的翡翠基本都是原石,再通過國內的加工和雕刻工藝,最終才呈現出精美的翡翠飾品。而緬甸的加工技術非常落後,戒面已經是他們能加工的極限了,那些精巧絕倫的吊墜雕工他們是很難做到的,緬甸人看的最多的就是翡翠原石這種幾乎沒有美感的石頭,肯定是提不起對翡翠的喜歡的。

5、緬甸經濟條件落後

我們都知道,緬甸的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很多,而在落後的國家,解決溫飽問題才是最首要的需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像翡翠這樣主裝飾和養生效果的東西對緬甸人並沒有太大的誘惑力。

而中國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對珠寶首飾的購買和收藏力也很弱,直到後來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的經濟條件上來了,才開始把眼光瞄準到兼具裝飾和收藏升值能力的玉石上來。

常見的翡翠處理品都是會進行染色的,只有這樣才能買個高價。無色翡翠處理品比較少見,識別難度也更大。對翡翠處理品的肉眼鑒別,主要是從三個角度去看:表面、結構、顏色。至於測量硬度、密度、折射率等,僅憑肉眼是做不到的。

(1)看表面

翡翠處理品因為經過強酸處理,表面會有類似“橘皮”的坑坑窪窪,用十倍放大鏡即可觀察到,這是最容易觀測到的翡翠處理品特征。也有部分質地較差的翡翠,或者是出土的老翡翠由於天然腐蝕,表面會有類似的效果。

(2)看結構

天然翡翠都有“蒼蠅翅”結構,但不要以為有“蒼蠅翅”結構的就是天然翡翠,翡翠處理品同樣也會有此特征。翡翠處理品的結構松散,不夠致密,充膠以後大多數表現出蠟狀光澤。染色翡翠內部往往呈現出“網狀結構”的色根,還有部分有色素沈澱的點狀色根。

在壹次翡翠原料拍賣的時候,我看見壹件冰種無色翡翠,種水極好但是質地松散,心理壹直比較疑惑。後來有朋友告訴我,那件原料是經人酸洗處理過的,這類沒充色、沒加工成成品的翡翠處理品原料迷惑性極大。

(3)看顏色

大部分翡翠處理品都是有顏色的,經過酸洗洗掉雜質,充色然後充膠。通過顏色,能識別大多數翡翠處理品。翡翠處理品的色根壹般都浮於表面,色根的邊緣模糊不清,基本上以團狀、塊狀為主,不會深入到翡翠內部。天然翡翠的色根則非常清晰有力,明顯可見色根走向。

以上三種方法,是鑒別翡翠處理品的主要方法,需要結合起來綜合判斷。比如看種水和顏色的關系,有些翡翠質地極差,卻有極好的顏色,這就是明顯的“種水和顏色不相符合”,基本上可以斷定為翡翠處理品。

  • 上一篇:鉆戒的價值有多大?
  • 下一篇:門對窗最好的化解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