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區位於陜西省漢中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06°30_-- 107°22_,北緯 32°24_-- 33°7_之間。縣域南部與四川省通江縣、旺倉縣接壤,邊界長度分別為48.7公裏、94.2公裏、15.8公裏;西與陜西省寧強縣、勉縣為鄰,邊界長度分別為37公裏、83公裏;東與城固縣、西鄉縣毗連,邊界長度分別為79.3公裏和39公裏;北與漢中市漢臺區隔江想望,邊界長度為40公裏,縣界總長度圍437公裏。縣境東西最長直線距離83公裏,南北79公裏,全縣總面積2823平方公裏。縣政府駐地城關鎮周家坪村,位於縣境北部,東北距漢中城12公裏,距陜西省省會西安390公裏(經佛坪、周至縣)。有跨省公路漢中~南江路穿城而過;距漢中火車站13公裏,距漢中飛機場10公裏。
行政區劃
南鄭縣轄18個鎮、12個鄉:
鎮:城關鎮、聖水鎮、大河坎鎮、協稅鎮、梁山鎮、陽春鎮、高臺鎮、新集鎮、濂水鎮、黃官鎮、青樹鎮、紅廟鎮、牟家壩鎮、法鎮鎮、湘水鎮、小南海鎮、碑壩鎮、元壩鎮
鄉:胡家營鄉、歇馬鄉、郭灘鄉、忍水鄉、兩河鄉、塘口鄉、喜神鄉、高家嶺鄉、西河鄉、福成鄉、白玉鄉、魏家橋鄉
建制沿革
南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考古工作者在縣境北部的梁山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遺址遺物證實,南鄭地區早在數十萬年前即有古人類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時期,已有較發達的農牧業、手工業。南鄭是漢水流域人類文明發祥地之壹,人類社會從古到今各個時期的承載、延續蹤跡都可以在這找到。
南鄭在周代即為漢水上中遊地區重鎮,戰國時期置縣。為陜西置縣最早的縣之壹。自公元前451年秦築南鄭城後,厲為漢中郡.道.府附郭首縣。
漢高祖劉邦為漢王時曾以南鄭為都城;漢末張魯在此建立正教(五鬥米道)合壹的政權將近30年;
三國時蜀漢與曹魏在南鄭地區進行過激烈較量;
晉武帝泰始年間,南鄭為梁州及漢中郡治所。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南鄭縣改為光義縣,治所不變;隋開皇初年復稱南鄭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廢漢川郡置梁州,南鄭為州治所;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南鄭為山南道梁州屬縣;
宋代,南鄭為府轄縣及路、府治所;
元朝(1271~1368年)設陜西行中書省,南鄭為興元路路治,南鄭縣正式劃歸陜西;
明朝時期南鄭為漢中府治,其間明末農民起義軍在南鄭地區留下眾多可歌可泣的鬥爭史話;
清朝時期南鄭屬陜西布政司漢中府轄縣。
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漢中道,南鄭縣直屬省轄。20世紀30年代初,南鄭縣是中國工農紅軍創建的川陜革命根據地之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12月6日,南鄭縣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隨即將南鄭分置為南鄭縣與南鄭市。南鄭縣遷治與漢中城東的十八裏鋪,除漢中城及郊區歸南鄭市外,其余集鎮和鄉村仍由南鄭縣轄領。
1954年底,將四川省通江縣的碑壩區劃歸南鄭縣。1958年底撤銷南鄭縣,轄區並入漢中市。1961年9月縣市分設,劃漢江以南原南鄭縣轄的冷水、漢山、紅廟、南海、碑壩五區及原褒城縣轄的高臺、新集、黃官三區和原黎坪中心區的部分區域為南鄭新政區。
今南鄭縣實為兩省四縣(區)邊緣地區組成的老名新縣,屬陜西省漢中市(地級)轄縣。1996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區並鄉,將原來縣轄的9區、10鎮、58鄉合並為19鎮、19鄉;2001年11月,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合並鄉鎮,全縣轄18鎮、12鄉。鄉鎮以下行政村501個,村以下村民組3805個。2002年4月,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14個。
地形地貌
南鄭在陜西的地貌分區中,屬陜南山地的組成部分。境內橫 東西的米倉山構成地貌骨架,漢江環繞東北部,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縣域由北向南依次為平原區(屬漢中平原壹部分)、低山丘陵區(屬大巴山低山丘陵的壹部分)、中山區(屬米倉-大巴山構造剝蝕中山的壹部分)。三種主要地貌的面積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11.8%、22.5% 、65.7%。全縣最低處是聖水鎮東部的漢江河灘,海拔484米;最高點在南部碑壩鎮與四川省交界的鐵船山,海拔2468米;相對高度差1984米。
河流水文
本縣主要河流有9條,除漢江過境外,以米倉山主脊為界,北坡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匯入漢江;南坡有西流河、碑壩河、後河、長潭河、焦家河匯入四川省嘉陵江。河流總長度365.4公裏。有10平方公裏以上流域面積的支流65條,總長886公裏。河網密度每平方公裏0.46公裏。河流年徑流深835.14毫米,徑流總量多年平均為2352億立方米,年內分布以7---10月最高,占全年的53.7%;5、6月徑流量僅占全年的16%,造成部分區域夏季水稻插秧時用水困難。
[氣象要素評述]
氣溫2002年是最高年,冬無嚴寒,夏季酷熱,冬、夏、秋氣溫持續偏高,前年平均氣溫15.1 ,較常年偏高0.9 ,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年。
礦產資源
全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儲量較大,品味較高。現已發現的礦產資源24種,礦產地139處。已經過不同程度的勘查,有探明基礎儲量及資源量的礦產10種,礦產地24處,礦產資源中,金屬類8種:鐵、鈦、釩、銅、鉛、鋅、鎳、鈷;非金屬類16種:白雲巖、石英巖、石英砂巖、玄武巖、長石、黃鐵礦、磷、石灰石、高嶺土、磚瓦粘土、大理石、花崗巖、水晶、重晶石、煤、礦泉水等。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碑壩地區,非金屬礦分布在淺山丘陵地區。礦藏中,石灰石、花崗巖、石英砂石、白雲巖、高嶺土等,在漢中占有重要位置,尤以分布在上、下梁山的石灰石儲量大,達12613萬噸,且品位高,易開采。矽礦儲量約1000萬噸。鐵礦882萬噸,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按1990年不變價)估算約754億元。目前除已經或初步開采的14種礦產外,其余尚待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南鄭地處南北過渡地段,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繁衍。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煙葉、花生等。蔬菜主要有蘿蔔、白菜、番茄、黃瓜、苦瓜、茄子、山藥、瓜類等34種。此外,水生經濟作物如蓮藕、遍布河塘。野生植物以喬灌木、中藥材、花、草為主。已知喬灌木57科、164種,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馬尾松、漆類,杉、柏、椿、竹等;還有油桐、油茶、茶葉、柑、桔、棕櫚、楠竹等亞熱帶樹種;藥用樹種主要有杜仲、厚樸、樟類;珍稀樹種主要有冷杉、銀杏、粗榧、鵝掌楸等約14科、18種。中草藥用植物品種多、品質好、數量多,計有661中,已開發169種。大宗藥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黃姜、烏藥、黨參、元胡、梔子、細辛、金銀花等,貴重藥材有麝香、熊膽、牛黃、黃連等。其中黨參、天麻、何首烏、絞股藍等分布廣、出產多,為傳統出口藥材。全縣林業用地18萬余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18%,活立木總儲量1188萬立方米。全縣草地近3.26萬公頃,可利用面積3.06萬公頃,已利用2.3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75%,其中300畝以上的大塊草場33塊。草地植物多達56科、600多種,可用作飼草者500多種。
[動物資源]
已發現獸類5目、11科、18種鳥類9目、22科、81種;兩棲爬行動物雷3目、7科、14種。
[水資源]
全縣河流密布,水量豐盈。水資源總量24.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4527立方米,比全車人均2685立方米高55%;耕地每公頃占有79707立方米,均高於陜西省及全國人均占有數。
旅遊資源
南鄭地處秦嶺、巴山之間。跌宕起伏的山川地勢,溫暖濕潤的海陸氣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陜南秦巴山地自然風竟和湖光山色。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南鄭區榜上有名。
2019年3月,南鄭區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川陜片區)。
2017年2月21日,南鄭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10日,南鄭區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