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大集始建於1892年,距今約120年。最早有文字記載,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即墨縣誌》。其建設篇曰:“市在十二鄉。縣城南六十裏李村。”據此,明代李村集是農村12集之壹。
清代即墨同治縣誌也記載了李村大集。同治十壹年(1872),即墨縣設4個城集,39個鄉集,李村大集是其中之壹。至清末,李村大集已形成繁榮、輻射的規模。
繼承和發展
1950年代初期,社會穩定,物價低廉。大吉的年營業額約為100萬元,而且逐年增加。1954以來,糧油統購統銷,自由貿易受到限制,大宗糧油貿易量略有下降。65438年至0958年,受極“左”思潮影響,農村自留地被取消,家庭副業被取締,大宗交易品種明顯減少,壹度被冷落,從李村河底搬到河邊。
三年自然災害,自由市場恢復,農副產品和家庭加工品上市,李村大吉又活躍起來,但交易品種有限而單調,交易量較50年代銳減。
從65438年到0963年,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大宗交易量逐年增加。20世紀70年代,該市場遷至李村廣場,即現在的商業中心所在地。1978改革開放後,農村體制改革,農民收入增加,李村及周邊城鄉購買力增強,李村大集進入繁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