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是壹種盛酒器,壹般為圓形、鼓腹、侈口,也有少數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壹例,它方口,長頸,高圈足。頸部飾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部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從方尊四邊蜿蜒於前,龍頭居中,探出器體外。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角是事先鑄成後配置在羊頭的陶範內,再合範澆鑄的,羊頭再與器身合範鑄成。如果沒有高超的合範技術,很難達到整器渾然壹體的效果。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於高圈足上。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圈足上是夔紋,整體飾有細雷紋。器體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羊,通祥,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顯示了青銅禮器的至尊。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壹器,把平面圖像和立體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物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以高超的鑄造工藝制成,真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四羊方尊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
說起四羊方尊的由來,還有壹段曲折的故事。
1938年4月,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龍泉村村民姜景舒兄弟在村邊的山腰上挖土種紅薯時,鋤頭碰到壹塊硬物,他們想清除這塊硬物,猛壹鋤頭下去,“哐鐺”的壹聲,從土裏濺出壹塊銹銅片,四羊方尊就此出世,因當時正是抗戰時期,國難當頭,也註定了四羊方尊開始了它曲折不凡,歷經磨難的坎坷經歷。
姜景舒看著黑漆般的四羊方尊,裏面還裝滿了黑色的泥土,他不知道方尊的真正價值,但知道壹定是壹件不同尋常的寶貝。
很快,村裏人知道姜景舒挖到了寶貝,源源不斷的有人來參觀、撫摸,為了避免四羊方尊被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損壞,姜景舒不得不請當地鄉紳出面維持秩序,但還是防不勝防,四羊方尊的壹個羊頭的角尖還是碰掉了,再也沒能找回來。
1938年5月,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店主張萬利以400大洋購得四羊方尊。但這400塊大洋實際上到了姜景舒手裏的只有248塊——中間經過了當地保長、甲長和鄉紳的層層盤剝。當年,姜景舒還只有17歲,生活在壹個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裏,生活艱難,這248塊大洋讓他們家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當時,姜景舒買了9擔稻谷、兩塊地、壹處山丘,使原來貧窮的生活壹下殷實了許多。不過他也許無法意識到,四羊方尊帶給他的,遠不止是這些。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四羊方尊代表了商晚期青銅器最高工藝的成就,姜景舒的名字還被寫進了初中歷史課本和各種文物書籍中。
隨後,長沙市西牌樓怡豐祥牛皮商號的老板趙佑湘,不動聲色地以1萬元大洋將四羊方尊輕易購得,並盤算著以更高的價格轉賣。但沒過多久,當時的長沙縣國民政府偵查到四羊方尊的消息後,立刻派員將趙佑湘拘獲,並將四羊方尊沒收,上繳省政府,保存在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的地庫中。
本來找到壹個安穩妥善的歸宿是很幸運的,但是國運多舛,侵華日軍開始轟炸長沙,使四羊方尊遭遇了更大的劫難。
1938年下半年,湖南分行的工作人員為了躲避轟炸和戰亂,攜帶四羊方尊轉移到湖南西部的沅陵縣,但非常不幸的是,在壹次空襲中,壹顆炸彈在四羊方尊的不遠處爆炸,把它炸碎成20多塊……
抗戰勝利了,而破碎的四羊方尊還靜靜地躺在湖南分行的地庫中。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頒布了保護國家文物的指示,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專家蔡季襄在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的地庫中,找到了四羊方尊的碎片。
1954年5月,修復這件國寶的重任,落在了古玩修復專家張欣如身上。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四羊方尊終於恢復了它瑰麗莊嚴的身形。四羊方尊修復後,壹直沒有展出,到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今國博)成立,四羊方尊調到北京,從此落戶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7年3月30日到7月1日,包括四羊方尊在內的55件(套)國家博物館珍寶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這也是四羊方尊自1959年離別故土的第壹次回歸,新聞的熱點再壹次引起了對四羊方尊的探究
由於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寧鄉陸續出土了大批的青銅器,被稱為“寧鄉青銅器群”,四羊方尊便是其典型的代表,也是寧鄉出土最早的青銅器之壹。
為什麽湖南寧鄉會出土這些如此精美的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人又是誰呢?史料中記載,長沙首次建立城邑是在戰國中期。
在經過了考古發掘後,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寧鄉黃材鎮發現了壹座西周時期的“炭河裏”古城。依據古城的規模以及出土文物的精美程度,考古工作者推測,這裏曾是壹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寧鄉地區也曾存在過壹個獨立於西周的地方方國。
按推測,方國的最高統治者應該就是四羊方尊的主人,那麽,這個方國的最高統治者究竟是誰呢?
春秋末期,楚國的勢力進入長沙後,對南部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隨後納入楚國版圖,使得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而在此之前,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生活著壹個古老、龐大的民族——越人,那麽“炭河裏”古城是否可能是越人建造的呢?
可這壹推測卻與當地的青銅文化產生了壹定程度的偏差。青銅文化是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僅僅在長江以北地區流傳。而寧鄉本地所出土的青銅器花紋精巧,顯示了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這壹技術,越人並沒有掌握。同時,由於出土青銅器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傳統,通過史料,專家提出了另外壹種解釋。
據史料記載,江漢平原東部地區,以其高超的文化發展水平和青銅冶鑄技術,成為湖南、湖北壹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地居民為古代“三苗”的後裔。受到強大的周王朝勢力壓迫,他們南逃進入湘江流域,與本地土著民族結合。不過對此,依然有專家提出質疑。
由於缺乏直接的證據,究竟“炭河裏”古城是寧鄉當地人所建立,還是商代南逃奴隸主所建立,現在考古學界依然存在很大的爭論。而寧鄉出土的這些青銅器究竟是產自哪裏,也成為了湖南考古學界的壹個千古之謎。
四羊方尊究竟產自哪裏?他的主人是誰?這壹問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觀點壹:中原遷移商人之物
寧鄉附近沒有銅礦,也沒有冶煉遺址。加之四羊方尊具有典型的中原傳統風格。有專家推測,四羊方尊應當是產自中原。在南逃時被帶往寧鄉。
觀點二:土著人當地冶煉
出土於寧鄉黃材的“人面紋方鼎”內壁銘文“大禾”二字,此前出土的器物銘文中也出現過“大禾”二字,有人據此推測,商周時期這裏應有壹個名為“大禾”的方國。依據這批青銅器的精美程度,有人推測,“大禾”國已具備高超的青銅器制作藝術。
觀點三:文明融合的產物
即在商人在本地鑄造或是本地民族在中原工匠指導下鑄造。“三苗”部落受到周王朝勢力壓迫,進入湘江流域。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入鄉隨俗,改變原來的生活習俗,與本地土著民族密切結合,在這裏修造城池、建築宮殿,也鑄造青銅器,從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炭河裏文化”。
四羊方尊的主人是誰,這麽多年來,壹直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而“炭河裏”古城究竟是誰建造,目前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說法。三千年前,這裏究竟發生過什麽事情?現在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由四羊方尊引發的種種謎團,也讓四羊方尊更具傳奇色彩。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實在有太多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