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壹個騙術是這樣的:
某縣為南北交通樞紐,各地的貨物都要經過該縣。縣太爺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查私貨,派人在各關口嚴加盤查。接連查出好幾起私貨販運的案子,大為高興。忽然有壹天,有壹位小販模樣的人來報,說明天城門會過壹隊運靈柩的,實際上是運私貨的。棺材中實際裝的珠寶玉器。並詳細描述有幾個人,大概長得什麽樣。因為與這些人有過節,特來報信。縣官將信將疑。
第二天領著人去城門守著,半天不來。後來終於來了壹隊運靈柩的,走在旁邊的孝子跟報信人描述得壹模壹樣,扶著靈柩哀天叫地遠遠過來。
縣太爺猶疑不定,旁邊有師爺心細,看這人雖然嚎得聲大,卻眼角不停地四下看,肯定心裏有鬼。
縣太爺呼喝孝子:“這棺材裏是什麽?”
孝子回答:“是我父親屍首。”
縣太爺又問:“運到哪裏去?”
孝子回答:“運回老家安葬。”
"幾時沒的?”
“昨天沒的。”
縣太爺心下思忖:昨天才沒了今天就要運回老家安葬?哪有這樣的道理。心下再不懷疑,這是運私貨的無疑了。
於是下令手下,開棺驗屍。
孝子哭喊著“那真是我父親的屍骨呀”,不讓開棺。
這更加重了縣太爺的懷疑。於是命手下快快開棺。
手下人七手八腳地劈開了棺材,卻真的是壹具屍首直挺挺地躺在棺材裏。
這下孝子不幹了,要去告縣太爺無故破人棺材,憑空誣陷。
縣太爺再找那個報信人,早就找不到了。
縣太爺沒辦法,只好賠了這個孝子3000兩銀子了事。但還是讓知府大人知道了,著實訓戒了壹翻。
接下來的日子,隔三差五的就有棺材從城門路過,但縣太爺再也不敢讓人開棺查驗了。但實際上這些都是運的私貨。
騙子做的這種局,把壹個縣太爺和壹幫師爺玩得團團轉,也是讓人感嘆。
還有壹個騙局是這樣的。
有壹個珠寶行,某天來了壹個客商,說話間顯得非常內行,對每件珠寶如數家珍,最後買了幾個古玩玉器走了。
又過了幾天,有壹位客人拿來壹件玉佛,說是寄賣。
珠寶行的掌櫃問他要寄賣多少錢,客人說要寄賣2萬兩。掌櫃啞然失笑,這哪裏值2萬兩,最多壹二千兩銀子。客人就說:我在這寄賣三個月,準保能賣出去,到時給妳們九五回傭。掌櫃想著這也沒什麽風險,就準了。
放了三個月問也沒人問壹個。
有壹天那位內行的客商過來看到這玉佛就驚呼,竟有這樣好東西,問價值幾何?掌櫃的想要打趣他,就說,這是寄賣的,要3萬兩。客商說,雖然是好東西,最多也就值個半價罷了,哪裏要得2萬兩。
掌櫃壹看有指望,就跟他還價,說最少也得2萬7千兩。
那人不肯,談了壹會加到了壹萬八千兩,沒成交,走了。過了幾天又來,說是要給壹個什麽中堂送禮,也說不得了,最多出到二萬四千兩。掌櫃壹看,這不是馬上就有幾千兩的賺頭了吧,於是就成交,但客商說,他此刻沒有現錢,要先寫壹個五百兩的銀票作定金,等十天後取了銀子來拿貨。這期間,不能賣給別人,如果賣給別人,就是賠他二十四萬都不答應。掌櫃想著這東西除了他,哪裏會有人要,也答應了。客商說口說無憑,要立字據。掌櫃也答應了,就跟他立了字據。
到了第九天頭上,寄賣的客人忽然來說他母親過世了,要回南去,玉佛不賣了。
掌櫃想著這已是賣出去了的,怎麽說不賣就不賣了,等明天那個客人來了拿什麽給人家?但寄賣的客人實在說不通,掌櫃只好給寄賣人兌了壹萬九千兩的銀子,才打發走了。然後只等第二天那個買的客人拿錢取貨。
但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最後再也沒出現過。
這二個騙子的騙術最是高明,無絲毫破綻。難為他這怎麽想出來的。
我們壹般人接觸的都是循規蹈矩的、和我們壹樣的人。但這個世間總有壹些人,比壹般人頭腦聰明。他們的這種聰明是用在玩弄世人於股掌之上的聰明。
他們眼裏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也沒有階層和權利的觀念,他們是跟我們不壹樣的人。
認識到世間確實有這樣壹些人,提高警惕,也許就是我們讀這部書的意義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