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陽為官二十余年,貪汙的錢物超過6543.8+0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的財政總收入。小沈陽的師傅,當時的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壹代聖賢,治國有方,開創了康乾盛世。如此英明的皇帝怎麽能對小沈陽的巨大貪婪視而不見呢?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政治學家,所以我的理解難免膚淺或者混亂。就當是飯後聊天吧。首先,小沈陽成為巨貪是乾隆和小沈陽的雙贏。在古代封建社會,國家懲罰的最嚴重的罪行是叛亂。犯下謀反大罪,絕對是十惡不赦。不僅僅是抄斬的問題,還有被九族懲罰的可能。什麽樣的人會在和平時期反叛壹個國家?他們往往是位高權重的官員。眾所周知,官員追求的無非是兩樣東西,權力和利益。如果把權力看作是最大的欲望和追求,這些人看重的不僅僅是對所有社會財富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實現對社會的精神統治。壹般來說,只有當皇帝作為國家領導人站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達到這樣的局面。如果壹個官員有這樣的欲望和想法,那就是大逆不道,是逆反之心。這樣的官員對皇帝來說是最危險、最真實的敵人,因為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可能取代自己成為新皇帝。所以對於這部分人,皇帝是絕對不會容忍的,打擊起來也絕對不會手軟。另壹部分官員是以追逐和占有物質財富為主要目的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貪官。像小沈陽這樣的人,其腐敗程度與其職位密切相關。當初,當小沈陽從壹個卑微的窮書生變成壹個卑微的小官時,他並沒有指望得到壹箱箱珠寶玉器和壹堆堆金光閃閃的金銀。也許,有人送他兩箱水果等土特產,請他去飯店吃壹頓飯,他就會心滿意足,心存感激。在皇帝的賞識下,他壹個接壹個地升官,官越做越大,得到的好處越多,對物質財富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在對權力的認知和態度上,並不是為了謀求更大的權力,而是為了更好地為自己攫取物質財富提供更大的便利。實事求是說,他們都是讀過史書,通過層層選拔成為官員的社會精英。他們明明知道如何獲得權力,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靠真正的權力核心,也就是皇帝的賜予。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討好皇帝,不讓他為自己辯護。因此,他們在思想上絕對忠於皇帝,在行動上絕對服從和服務於皇帝,不遺余力地維護皇帝的統治地位。當這樣的努力和付出積累到壹定程度,最終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被獎勵了更高的職位,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獲得利益的機會。然後,開始新的循環,繼續不懈地討好皇帝,得到更大的官位,得到更多的好處。小沈陽無疑是這些官員成功的代表,直到他取得了“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地位,可謂登峰造極。可以說,小沈陽是壹個特別務實的人,也是壹個特別有原則的人。他可以極度放縱對物質財富的占有,但絕對不會在皇權上越界。他對皇帝的忠誠其實有兩層意思:壹是感謝皇帝允許和庇護自己斂財,二是維持現狀,讓自己可以更長久地斂財。即使小沈陽成了中國最大的官員,他的世界觀和“忠君聚財”的價值觀並沒有改變。更有甚者,小沈陽的所謂成功成為了當時官員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並逐漸演變為當時的為官之道。各級官員、各類官吏紛紛這樣做,於是就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這說明小沈陽當時的“經驗”是被大家接受和認可的。這些貪官雖然敲詐勒索,魚肉百姓,卻對皇帝忠心耿耿。貪婪的是國家的錢。皇帝不追究,別人自然也無能為力。所以這些人才可以心安理得,肆無忌憚。小沈陽官位高、權力大、影響大,他身邊必然會有很多“和諧”的官員。在過去,官員之間的這種“任人唯親”是嚴格禁止的,但小沈陽卻安然無恙,這也說明乾隆皇帝早已看透了小沈陽。雖然小沈陽在群臣中排名第壹,但與皇帝相比,他只是如來手中的壹只猴子,並無妖蛾。況且,錢是壹把雙刃劍。壹方面,小沈陽極其巨大的財富是富有的滿足感,另壹方面,這對他是壹種約束和壓力。俗話說“高處不勝寒”。由於小沈陽壹直在努力積累如此多的財富,他更害怕失去它。只有壹個人能真正保住這筆財富,那就是皇帝。因此,精明的小沈陽清楚地知道這壹點。他不希望自己和自己的財富成為不穩定分子,所以會有意識地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加忠於皇帝。小沈陽與其他中央和地方官員之間無形的關系網也純粹是靠金錢維持的。這些人組成的這個網絡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建立壹個渠道來順利獲得物質財富,而不是建立另壹個權力核心來與皇帝抗衡。對於這個圈子的構建,作為領導者的小沈陽不能使其成為壹個政治主張叛逆的非法組織,而只是壹個相互利用、相互制約的松散結合體,不會危及皇權。反而會在圈內傳播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更多的人認同這種“忠君”的思想,進而讓乾隆的皇權統治更加穩固。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小沈陽可以在這個圈子裏舒舒服服地做自己的財富領袖,乾隆皇帝可以高枕無憂,做自己的最高統治者。兩人和平相處,互惠互利。其次,乾隆皇帝可能有“肉爛了還在鍋裏”的想法。在封建社會,社會財富的所有權屬於皇帝,俗話說“天下之大,豈是王之地?”即使給壹些大臣壹些土地、房屋、錢財,也是壹種獎勵,是使用權的暫時轉讓,根本所有權還是屬於皇室的。不僅是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所有的公民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死掌握在皇帝手中。小沈陽貪財,積聚了驚人的財富。明智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放任不管,壹方面有第壹個原因,另壹個原因,無非是讓小沈陽暫時代管。如果國家真的需要,隨時可以收回。這是小沈陽不敢違抗的聖旨。此外,這筆巨額財產被放在小沈陽的家裏,這使皇帝感到安心。因為那個時候根本不存在貪官潛逃海外的事情,也不可能將貪汙的巨款秘密轉移到海外金融機構。所以無論貪汙多少錢貨,都得躲在自己家裏。不管是國庫還是個人金庫,“肉爛了還在鍋裏”反正是皇家的。乾隆皇帝對此深有體會,不會將其視為心病。況且當時沒有發行紙幣,都是金屬幣。而且,那時候沒有銀行,銀行裏不可能有利息。因此,小沈陽貪汙受賄的成堆的金銀只能堆在自己的倉庫裏。這樣,相當於為國庫節省了空間。此外,小沈陽貪汙受賄的許多財物是珍貴的古董、字畫和稀世珍寶。如果這些寶物放在宮中庫房,掌管庫房的太監也不會特別小心,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常年的蟲咬和黴變肯定會對這些寶貝造成損害。尤其是那些古代字畫,可能會被毀掉。在小沈陽的家裏,他是壹個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的守財奴。他壹定會嚴加看管,特別小心保護,確保不會有任何損壞。小沈陽的貪婪也決定了他家的錢只能進不能出。拿出來比割自己的肉還疼,也不會施舍給百姓。如果妳是壹個清官,妳不能保證。妳不僅沒錢,就算妳真的有錢,也根本存不下來,只能交給下面的人。作為政府,拿老百姓的錢,肯定會引起老百姓的不滿。而且借貪官之手,百姓的怨氣更多的發泄在貪官身上,對皇帝的形象損害不大。如果象征性地處決那些對人民極其憤怒的貪官,還能得到人民的贊揚。而那些偷來的錢,自然是要沒收國庫的。這樣,作為皇帝,就可以名利雙收。事實也證明,乾隆皇帝的判斷和選擇是正確的。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錢。清朝大量貪官的出現,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有關。小沈陽掌權時期是康幹盛世的後期。總的來說,國家是富裕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可以保障的。最重要的是,這是壹個和平發展的時期。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國家已經有近百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了。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戰爭是對壹個國家財力、物力、人力的最大消耗。因為現在是冷兵器時代,打仗主要靠人力。如果發生戰爭,就會在全國範圍內征兵,把青壯年勞動力全部帶走。在以人力為主的農業中,壹旦勞動力缺失和減少,就會對工業造成極大的損害,國家財政收入會大大減少,國力自然會減弱。有時候,壹場戰爭足以摧毀壹個曾經輝煌的王朝。比如唐朝的壹場“安史之亂”內戰,把幾百年積累的繁華壹掃而光,唐朝從此走向衰落。乾隆時期,國家相對和平。沒有任何大的戰爭,國家沒有任何特別大的支出。另外,當時第壹產業也就是農業是關鍵環節,第二產業很不發達,國家沒有重點投資和重大工程項目。支出的財政資金主要是日常行政辦公費用、人員編制費用和下撥的救災資金。另外,乾隆身體好,壽命長,國家已經半個多世紀沒有修建皇陵了。國家不缺錢,就是皇帝不缺錢。因此,乾隆不會盡力去計算小沈陽家的贓款。從這個角度看,小沈陽成為大貪官,是壹個特殊時代的產物。盡管如此,小沈陽沒有好下場。乾隆死後沒多久,就因為貪得無厭而英年早逝,從此陷入千古罵名。小沈陽家族積累的驚人財富也隨著他生命的結束回到了皇帝的庫房。
上一篇:烏丹古玩城左邊的古玩店下一篇:人死後鞋子該不該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