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位於壺的中心與壺底的小孔的相通,由於中心隔水管上孔高於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會漏酒。另壹個隔水管在壺嘴處,同樣的原理確保了入酒時酒不溢出。
對各地瓷窯有壹定影響,曾出現不少仿燒定窯瓷器的瓷窯。原為民窯,北宋後期專燒宮廷用瓷;紋飾以龍鳳紋為主。此類宮廷用器多有傳世,窯址遺有大量龍鳳紋器物碎片
定窯: 在定州境內(今河北曲陽澗磁燕山村),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據《曲陽縣誌》載,五代時曲陽澗磁已盛產白瓷,官府曾在此設宮收瓷器稅;但據調查,早在唐代這裏已燒白瓷;至宋代有較大發展,除燒白釉瓷器外,還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品種,文獻稱為“黑定”、“紫定”和“綠定”。有毛口和淚痕等特征
有毛口和淚痕等特征,毛口是復燒口部不上釉,淚痕多見於盤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勻,有的下垂形如淚跡。裝飾有刻花、劃花、印花諸種,風格典雅。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民間有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壹片”之說。這裏的鈞瓷指的是官鈞窯。“神在窯變萬千,無雙絕世;奇在奧妙紋路,優雅駭俗;妙在意境變幻,曾識如新;絕在境隨意變,天人合壹”。
“展卷當受益,賞鈞眼更新;夜深人靜時,開片亦驚心!”。“紅為最,紫為貴,天青月白勝翡翠”,各種鑒賞贊美之詞,經常見於文獻。
鈞窯燒造,始於唐代,盛於北宋,遇靖康之變(1126年),宋室南遷,官鈞窯廢棄,匠師四散,鈞瓷技術逐漸失傳。
雖然元、明、清曾有仿制,但是成效甚微。官鈞窯在宋代鈞瓷為禦用珍品,民間不得擁有,又經戰亂流離,存世量極少。物以稀為貴,宋鈞竟成無價之寶,而歷代帝王對鈞瓷的推崇備至,更使其盛名遠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