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2歲高齡的梅位炳是南京梅家鞋鋪掌門人,他15歲開辦鞋鋪,壹輩子與鞋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他每天依舊圍著圍裙坐在鋪子裏做鞋,手工納制的鞋底已有上萬雙。在被問到手藝失傳怎麽辦,老人在鏡頭前只說了兩個字:?算了?。壹句算了,包含了多少的心酸與無奈。傳統手藝面臨失傳的困境,是中國目前大多數工匠人的最讓人心疼的地方。不管是傳統的工藝品制作、手工衣物的縫制,還是古跡古玩類的修復,這些在日漸被工業機械化取代的今天,基本都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局面。
壹、傳統手藝面臨失傳。
其實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只要稍微註意壹些就能看到不少傳統手藝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在做。問問他的徒弟在哪裏,老師傅會很無奈地嘆氣,根本就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個手藝。其實原因也簡單,這些老手藝往往學起來很慢,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學成,而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根本沒有那麽多時間去學習。學徒期太長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這幾年的學徒期,年輕人基本掙不到什麽錢。而現在的社會大環境逼迫著他們盡快去掙錢,因為房貸、車貸已經壓得他們擡不起頭來。
記得曾經在央視看到過壹個古木質雕刻技術的修復師,老先生已經年逾古稀可是依舊每天從事著繁重的修復工作,而他唯壹的助手就是他的大女兒。記者問他為什麽不收個徒弟,老先生也是很無奈地說算了,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這個耐心。
二、過去很多可以用很久的東西,現在變成了快消品。
過去壹件家電修修可以繼續用,現在壞了直接扔了再買個新的。這就是明顯的差別,關鍵是妳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也找不到壹個修家電的人。
在過去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那麽壹個手藝人?鐵匠。他們在農村是很受尊重的,農民家裏的農具基本都是鐵匠打造出來的。鐵匠打的鐮刀又快又耐用,壹把鐮刀可以用幾十年。而到了現在,鐵匠這個行業已經銷聲匿跡,農民想要買農具只能買工業機器批量生產的,這些農具往往質量不好還不經用。
傳統手藝在工業化的社會受到的沖擊可以說是致命的,很多行業都被淘汰了。但是,有些匠人其實不光是手藝人,更是壹種文化、精神的傳承人。對於這些匠人,我們不該保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