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健康和金錢哪個更重要的問題經常被提出。
最近讀了博多·謝弗的書《財富自由之路ⅰ》。博多·謝弗談到了自己的特殊經歷對其求財心理的啟示。
博多·謝弗的父親是律師。在業余時間,他還幫助壹些低收入群體做壹些免費的刑事訴訟,在當地被稱為“窮人的免費律師事務所”。
然而,在博多·謝弗6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為肝硬化被送進了醫院。醫生告訴他父親,他需要絕對休息,不能看書。
即便如此,每天還是有不少於6人來醫院就診。醫生說他的父親是醫院裏出診最多的病人。探望父親的原因是這些人無力承擔高額的訴訟費用,希望得到父親的免費幫助。
因為博多·謝弗從這些尋求幫助的人那裏聽到的是“金錢焦慮,金錢焦慮,金錢焦慮”。因為金錢焦慮,這些人卑躬屈膝地來拜訪他們的父親,請求他的幫助。
通過這個特殊的事件,博多·謝弗憎恨貧窮,恐懼貧窮,並激起了他對財富的渴望。
然而,八年後博多·謝弗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告訴他,父親已經筋疲力盡。聽到這個消息,博多·謝弗的想法和所有人壹樣,希望自己的身體不要太累,自己也能變得富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博多·謝弗經歷了壹場金融危機,負債累累。無奈之下,博多·謝弗選擇了求財。
正是通過兩次低收入人群因為金錢焦慮和個人財務危機向父親求助的特殊經歷,博多·謝弗激起了他尋求財富的決心。
通過博多·謝弗早期的經歷,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令人絕望的特殊情況。想知道哪個更重要,就得把自己放在壹個特殊的體驗中,看看自己更需要什麽。
當然,我也認為在特殊的經歷下,我會知道金錢比健康更重要。
為什麽?
在金錢和健康之間權衡,我經常從媒體和我的生活中聽到人們談論它:
如果妳得了癌癥,再多的錢也沒用。
2.如果妳得了癌癥,再多的錢也治不好。
(3)、命沒了,要錢有什麽用。
……
這裏,我就以癌癥為例。如果有壹天妳得了癌癥,請思考三個問題。
a、妳願意主動放棄治療嗎?妳會馬上求死嗎?
b,妳的家人願意為妳放棄治療,忍心讓妳死嗎?
c、妳有沒有逃避現實拋棄家人的心?妳的家人忍心讓妳離開他們嗎?
在這裏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妳:都不是。
不瞞妳說,我父親死於癌癥,從確診患病到去世,用了壹年零四個月。這些都是他發的,我總結了壹下。
首先,從人的內心深處來說,人的生存欲望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強烈的。他們越絕望,就越想活下去。這沒有錯。
其次,無論如何,妳的家人都不會放棄妳的治療。雖然他們都明白,再多的錢也治不好妳,但他們還是會盡力去看醫生,哪怕能幫妳減輕壹點痛苦,那也是好的。
最後,妳不會忍心離開妳的家人。哪怕再苦再苦,也希望能多堅持壹天,哪怕是多壹天,甚至希望堅持之後能好起來。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妳的家人不幸得了癌癥,妳會怎麽辦?
那麽問題來了。妳可能會說這個時候妳最想好起來,所以妳認為這個時候妳更需要健康而不是金錢,對嗎?
沒錯。妳怎樣才能獲得健康或減少身體上的痛苦?妳是求神拜佛,還是坐等身體麻木,還是抱怨別人身體不好自己身體有病?
那都是錯的。這些只會加重妳的病情和家人的心理負擔。所以在這種特殊的體驗下,唯壹的辦法就是治療,也就是說最需要的就是錢。
所以,我認為:當有特殊的健康問題時,妳最需要的不是健康,而是金錢。同樣,金錢比健康和金錢更好。
那麽如何理解健康和金錢的關系呢?
首先,我不否認如果妳有壹個健康的身體,妳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如果妳沒有足夠的錢,妳的身體能健康多久?
最近網上頻頻爆出有人失聯被殺的消息,讓我不得不思考壹些事情。
早在幾年前,李嘉誠次子在網上綁架他的手機屏幕,就讓李嘉誠反思自己。想這樣的人沒有保鏢。
後來李嘉誠花了很多錢成立了自己的保鏢團隊,再也沒聽說他家發生過安全事故。
保鏢團隊的建立,和國內很多商業大咖壹樣,是證明錢是用來保護健康的最好方式之壹。試想壹下,如果妳有足夠的錢,有自己的保鏢團隊,妳還會擔心身在異鄉的人的安全嗎?
除了保護外出時的人身安全,金錢並不能預測身體疾病的到來時間。小病大病不小心就會愛上妳(絕癥除外),都是有錢能治好的。如果妳沒有錢,妳如何得到壹個健康的身體?
其次,再健康的身體,也需要有房子住,而錢正好可以找到妳住的地方,租房子,給妳蓋房子,保護健康的身體不受風吹日曬。錢不夠,怎麽滿足?
而且,如果妳有足夠的錢,在工作的選擇上會有更多的選擇,不必去從事高風險的職業,甚至不用擔心職業病發生在妳和妳的家人身上。妳再也不用擔心錢了。可以像博多·謝弗壹樣給自己休息壹年,做自己平時想做卻做不到的事,等等。
看到這裏,當妳面對特殊經歷的時候,妳還認為自己的健康比金錢更有價值嗎?
世界上沒有什麽是萬能的,金錢和健康也是。
我們都應該對金錢和健康保持壹種溫暖和愛的態度。
說到錢,如果妳到了工作年齡,身體還很好,不要以健康為借口停止賺錢。
在對待健康的問題上,不能有偏激的想法,也不能以金錢為借口,隨意傷害自己的健康。
如果失去了金錢和健康的平衡,就要把自己放在壹個特殊的體驗中,在特殊的體驗下清晰地判斷自己最需要什麽。
特殊經歷下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是“聊生活的章昊”,我致力於分享我在生活領域的所見所聞所思。如果有興趣,請關註,方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