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者之美,其澤潤,澤萬物,潤四方;玉乃集天地精華於壹身之石,承載著億萬年歲月滄桑,由石化玉,自內而外,美而不嬌,握於手,暖於心,故君子如玉也;
玉者各具特色,每壹塊玉都是獨壹無二的;國玉和田又分為白、黃、青、黑,四種主色調,俗稱和田四君子,白如羊脂、黃如雞油、青如沙棗、黑如濃墨,四者皆具美感,做為中華文明的傳人,愛玉品玉之心已經是沁入骨髓,融於血液,人生如玉、玉如人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古玉者之光氣說,玉入塵封,幹濕皆可,玉質松而入沁,因沁而變色,色沈而起光,光久而生氣,氣厚而韻神,淳厚、內斂、潤澤乃氣之魂靈,古玉之沁,集自然之靈氣,借時光之醞釀,久藏之而寶光起神韻;玉質堅雖無沁,然必韻其光氣,故光氣神韻皆由內而外現,平和漫溢而不厲目,歲月枯榮而滄海,久旱逢霖而涅槃,視為熟玉之光氣也。
古玉尋痕意在觀察:玉質、工藝、工痕、砂痕、沁痕、沁色、包漿、光氣,收集這些從古玉表面可以直觀的痕跡,統稱為表象解析,而後用邏輯推理解析時代的合理性,這是完整的古玉鑒定流程。
燕趙青鋒“古玉尋痕”專欄-文章有深度
鑒定古玉(料、工、紋、沁、光)這五大方向,相互佐證,通過微觀痕跡探尋古玉千年歲月滄桑包漿玉化之路。
認知篇:玻璃光,俗稱光氣,又分兩大時期(戰漢期、明清期)由於拋光技法和年限不同,戰漢期玻璃光特征:柔和、溫潤、厚重、內斂;明清期玻璃光特征:晶瑩、浮淺,形成玻璃光的分子結構是土壤與玉器長年接觸,碳酸鈣化形成氧化沁層結晶體,年限越久,光感越厚重溫潤。
認知篇:原臟,俗稱土包漿,古玩坑貨的統稱,土咬沁層,水土礦物質包漿,又分幹濕環境,幹環境包漿層淺,缺少油潤性,玉質沁層幹澀收縮變形,不如濕環境沁層深,顏色鮮艷,大致分為血沁、青銅沁、水銀沁、石灰沁等等,所謂血沁,是鐵礦物質沁入玉縫中形成的紅黃色線狀物如牛毛沁,也有大面積片狀包漿如籽料皮色的形成基理類似;青銅沁為藍綠色,主因水坑環境下周邊有青銅器存在;水銀沁為水銀所致,水銀是古用防腐劑,雖有巨毒但防腐性好,水銀沁為墨黑色,隨時間長短沁入效果不壹,二千年以上的水銀沁深入玉髓,通體黑骨結構如墨玉,已玉化成礦,體溫佩戴無害;石灰沁顧名思義就是灰白色幹澀沁層,表面粗糙麻手。這些是比較常見的原臟沁層,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地壓和溫濕度對玉質品的作用所致。
飯糝、鈣化、開窗、石灰沁、黃香沁、玉萎縮、地彎、冰裂紋這八種包漿沁色皆有
下面是沁層包漿的形成周期(來源資料)
1、斑塊水銀沁,這種古玉至少有壹千三百年歷史;
2、鐵紅沁,這類古玉會有棕紅色的斑塊,年代有壹千年年了;
3、血沁,此等古玉有棗紅色或絳紫色的斑,應該在七百年年以上;
4、朱砂沁,如果古玉的肌理都被沁成淡棕紅色,那至少得有壹千八百年歷史;
5、飯糝,像粥的物體黏在上面,這類古玉飯糝疏松的有六百年,致密的則有兩千年;
6、玉萎縮,六百年以上才會形成,嚴重的有幾千年;
7、釘金沁,常伴有線狀的凹陷,有壹千五百年歷史;
8、黑漆古,有凹陷的這類古玉至少在壹千六百年以上;
9、土沁,由紅色的或黃色的土沁成的,所以是土黃色或土紅色,有出現土咬古玉有壹千年歷史;
10、黃香沁,有像香薰或者烤炙的黃色,應該有壹千五百年歷史;
11、開窗,已經被沁滿了但是還能看見古玉原來的面貌,這類古玉有壹千八百年;
12、芝麻點,古玉身上有點狀的像芝麻的點,全部被沁則至少有壹千五百年;
13、冰裂紋,俗稱“開片”,像冰裂開壹樣,年代至少有壹千九百年;
14、牛毛紋,向某壹個方向排列的牛毛,至少有八百年歷史;
15、全皮色,外皮被沁,內部還沒完全被沁,此類古玉有壹千三百年歷史;
16、石灰沁,受沁嚴重的話古玉內部會變成紅棕色,這種古玉有壹千年以上歷史,如果達到骨頭的那種白色,那就有壹千五百年以上;
17、水銀沁,壹千年內不會很黑,兩千年內不會很亮,兩千年以上的則又黑又厚又亮;
18、凹陷,這類古玉至少有六百年以上歷史,而且年代越久,凹陷的程度就越深,有時候未被沁色的部位也會有凹陷;
19、全色沁,有棗色紅或者老土紅,此等古玉至少在壹千五百年以上;
20、須根沁,這類古玉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上述特征是分辨古玉的壹些基本認知條件
七月的驕陽阻擋不了求知的欲望,首博的參觀令我對中華玉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聞道不分先後,悟道不論早晚,修為看個人造化,幾千元的書籍快速瀏覽,好在有十多年翡翠玉石方面的認知基礎,從地質構造到質地構造的貫通,從新玉到古玉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小,無外乎光氣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設計風格不同,這三大方向;穿越時空的等待,相對壹塊古玉而言,它是妳的唯壹,外觀的復制不代表歲月滄桑的漠視,歲月痕跡是替代不了的,相對於妳而言,只是它存在的旅程中曾經擁有的主人之壹,相同的愛好是時空間隔下唯壹延續的紐帶,愛玉、品玉的民族屬性是融入血液的,崇尚德行的人對玉的熱愛是壹致的;說到愛玉品玉,必須先聊聊玩玉的老祖宗乾隆皇帝,乾隆愛玉是名傳天下的,統和田,設都府,官采權,控玉路;說到對玉器的審美,我們發現乾隆爺喜愛的古玉都是有沁色包漿的,據說乾隆皇帝的文化審美觀直接影響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乾隆愛玉盒(臺北宮博)
古玉文化在乾隆年間得到快速發展,從皇家到民間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玉文化體系,並且出現很多仿制古玉的作坊,從選料、設計、琢制、沁色等各方面模仿古玉,所謂的“乾隆工”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滿清貴族更是古玉消費的主要力量,這種追古的風氣沿襲上百年,直到清末民初為止,因資金鏈斷裂的八旗子弟們從買家轉為賣家,古玉高價不可攀的狀態急轉直下,這種波峰波谷現象是自然界循環往復亙古不變的寫實,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正所謂以人比玉,人亦為天下萬物之精靈,隨著歲月流逝的老去,亦如玉由新變老,包漿風化,歷盡滄桑巨變,感受自然外力之壓迫,雖遍體鱗傷亦不失玉之冰清玉潤,故山有玉而草木興,人如玉則潤親朋,人生如玉乃中華民族優秀品質之精華。
燕趙青鋒“尋楸雜談”-“古玉尋痕”專欄-文章有深度
掌上乾隆盤國玉,人生唯愛品八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