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鑒定壹面銅鏡要遵循壹看、二想、三摸(掂)、四敲、五嗅的具體操作程序,分別詳述如下:(壹)看 這裏的看和前面的看不是壹個完全等同的概念,這裏看到的是壹面具體的銅鏡。通過邏輯思維把積累在大腦裏的綜合知識調出來,有其特定的看的順序。首先,要看銅鏡的總體氣質。假鏡子不用上手就會有壹種不舒服的感覺。收藏界有句話叫“開門見山”,其相反的感覺就是“不開門難以見山”。在這種“開門”、“不開門”感覺的指導下,接著還要看銹。壹件銅鏡入土數千幾百年,其銹色堅硬自然,層次分明,即使使用最先進的作銹技術,仍有很多破綻。所以從銹色判定是關鍵的壹步。三要看文飾,假鏡子由於鑄造工藝和古代的不壹樣,缺乏壹種古色古香的韻味。四要看形體、表象,現代的磨削加工工藝和古時的磨礪技術,有著極大的差別,有經驗的壹看就知道。第五要看鑄造。古代的鑄造工藝,因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時期的特點,這些鑄造特點,在銅鏡原始鑄造面上留下非常清楚的鑄造工藝特征,而假鏡子均為現代工藝制造,不會超過十年歷史。六要看銅質。唐漢戰國都以高錫青銅鑄造。質地硬脆,銀光熒熒,易破碎。唐以後使用高鉛銅鑄造,銅質紅、黃。銅質軟韌,這就是漢唐多爛鏡,而宋金少有爛鏡的原因。
(二)摸(上手) 1、掂。制假工藝不能完全以假亂真的壹個大難題就是重量。古銅鏡埋入地下上千數百年,因化學反應,其銅質疏松,重量變輕,新仿者難以達到這種水平。所以有經驗的愛好者上手壹掂就大致可判定真偽。
2、摸。銅鏡作偽的重要步驟是作偽銹,很多偽銹都是用各種膠水調和顏料塗抹上去的,強度是個大問題,所有能用手抹掉的銹,極有可能是作偽的。
3、刮。某些偽銹有相當的強度,光憑手摸不行。如賣主同意,用刀輕輕刮削,偽銹就更容易識破。
(三)聽 經過千百年後,銅鏡質地疏松,使得聲音安啞發悶;新仿則質地細密,火氣未褪,聲音自然洪亮如鑼。二者差別極大,是判定銅鏡真贗的有效方法。
(四)嗅 聞銅鏡的氣味。偽鏡離不開化學原料,以鼻嗅之則有化學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之氣。還可以取銅銹壹塊,以火燒之,假銹會燃燒,產生帶有強烈的化工味道濃煙,真銹則無。
(五)想 在以上鑒定過程中使用平時積累的知識,進行邏輯判斷。要把握壹個“窮盡”的原則。即把妳腦子裏所儲存的相關知識盡數調出,傾其所有,保證萬無壹失。控制撿漏心理的出現,什麽時候撿漏心理主導了妳的情緒,鑒定程序就會亂套,那離妳交學費的時刻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