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唐代,是南通長期以來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區現存的三座唐代寺廟之壹(郎山廣教寺、如臯定慧寺和南通天寧寺)。明朝萬歷之誌和清朝康熙之誌都這樣記載:“唐憲通和尚造唐歡。小光天順元年,舊名改今名。”《幹隆誌》作了這樣的補充:“寺內有五級小光寶塔,其次是毗盧閣。宋獻準中(約990-1003)主管某建,法恩和尚籌錢。”這裏記載“天順元年改法恩之名”是錯誤的,應該是善智。‘關某’很難評價。僧人曾稱其為“關公、官坡”,並將其像供奉在金剛殿。鹹淳年間,宋度宗兵部尚書和縣民(指石民)印了雷英的房子,進了廟(看家進廟的記錄)。天寧寺原是壹座神聖的寺廟。它居住在西征河間(公元1111—1118),遷到天寧寺,合並為感恩孝寺,後被稱為天寧寺。
02.常州天寧寺:
位於常州市紅梅公園南解放路728號,始建於唐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原名光復寺,北宋元年(公元111)改為現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幾經破壞,幾經更名。被譽為“東南第壹叢林”、“壹縣梵天之冠”。是全國重點保護寺廟,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常州天寧寺矗立在常州東門外,俯瞰前方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背靠常州最大的公園——紅梅公園。它是常州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剎。其特色有五:大廟、大佛、大鐘、大鼓、大寶鼎。常州天寧寺建於唐代永輝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天寧寺的創始人是法榮禪師,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寧寺燒香,並為寺題匾、對聯“龍城象教”。這裏壹天到晚香火旺盛,遊人如雲。常州天寧寺有八殿二十五殿二十四層三室兩亭,總面積110多畝。王祠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殿堂之壹。有三塊金光閃閃的巨碑,由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在羅漢殿,500尊羅漢個個金碧輝煌,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佛堂,供奉三尊巨佛,俗稱“三世佛”,即正中的尼久部、東邊的藥師琉璃光佛、西邊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殿兩側墻壁嵌有518雕刻羅漢,其藝術水平更是罕見,被視為殿中之寶。天寧寺以其悠久的歷史、宏偉的建築、獨特的佛像和眾多的佛教成就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千千國內外的遊客。
03.揚州天寧寺:
是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壹。但是它的歷史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眾說紛紜。最早的說法是劉壹在唐朝建了壹座寺廟,而這個劉壹就是唐傳奇《劉壹傳》中的主角。劉壹是小說中的壹個人物,所以我們可能不必深究。相傳東晉時,謝安捐建壹座別墅,供尼泊爾僧人佛馱跋陀羅在此翻譯華嚴經。然而,學者們對這種說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更可靠的說法應該是記載在《保祐衛養誌》中。天寧寺建於武則天鄭聲元年間(695年),年號下原名“鄭聲寺”。《保祐衛楊誌》是宋代編纂的揚州誌書,與建廟時間接近。當時寺廟名氣很大,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鄭聲寺更名為“興教所”。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全國各重要州府都建有天寧寺。所謂“建寺”還包括對原寺改名,故賜名“天寧禪寺”,並壹直傳承至今。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天寧寺,這就是起源。
04.浙江寧波天寧寺:
位於寧波市海曙區中山西路206號。因塔磚上刻有“鹹通四年(863)造此磚”字樣,故又稱鹹通塔,俗稱龜塔。天寧寺原名郭寧寺,建於唐五年(851),規模宏大。寺名變更後,民國初改名為天寧寺,毀於壹旦。寺前有兩座寶塔,左邊的是清光緒年間倒塌的,現存的是右邊的。為五層樓閣式磚塔,平面為方形,占地9平方米,殘高12米。單塔空心墻。立面呈拋物線狀。平磚菱角齒重疊,出檐,遠。內部圓柱形。底層有拱門,本來可以堆火焰門的。從二樓開始,四周都有神龕。它是浙江省最古老也是唯壹的唐塔。
天寧寺位於嘉興海鹽縣西門外,面積90余畝,東臨團結港,南接嚴家塘,西接斯隆,北接萬綠邦。
根據明天即將出版的《海鹽縣地圖集》,天寧寺始建於漢代,當時名為禪袁玉娥。宋崇寧四年(1105),授“天寧永佐寺”,簡稱天寧寺。寺內有佛殿、山門和童淵殿。1334年,由於海潮逼近海鹽,禪師樊棋提議建造鎮海樓。該塔於其後三年(1337)九月二十三日動工,歷時二十九個春秋建成。後來,唐大歷三年(768年),禪師樊棋提議創建壹座佛堂,取名大邊亭,天寧寺的宏偉規模基本形成。
05.浙江嘉興天寧寺:
從南到北,與中軸線對稱。從烏丘塘出來,石牌坊先過牌坊。進山門就是大雄寶殿,寶殿後面是更高的千佛閣。穿過千佛閣,便是巍峨的鎮海塔。幾經風雨,大雄寶殿和亭前金剛殿分別於6月1979和5月1980被拆除,現僅存千佛閣和鎮海樓部分塔身。
鎮海樓建於元代,其高度和建築造型均為周邊地區之首。這座塔有七面,八層,高24英尺。極為壯麗,為江南各行各業所稱道。後來康熙八年,由於壹次意外的火災,塔身被毀,只剩下塔心。寺僧覺海於康熙十六年重修,歷時八年才得以修復。然而在抗日戰爭期間,卻很難逃脫。它因兩次炮擊該塔而遭受嚴重創傷,尤其是在第五層和第六層,導致整個塔向西南方向傾斜。8月1956,1,因強臺風襲擊,塔閘倒塌。後來為了保證周邊居民的安全,上面三層不得不在1960拆除。1966被改造成自來水塔。
06.浙江衢州天寧寺: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南街,是古代浙西佛教的中心。田亮監獄三年(504)由和尚沃雲禪師創建,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該寺原名吉祥寺,唐代改名開元寺,宋代改名光孝寺,天寧改名萬壽寺。直到1926年重建,國民政府浙江省主席林森才手書“天寧古寺”條幅。天寧寺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名人,包括清康熙皇帝朱的詩碑,道光二十二年唐駿的衢州知府對聯。原宮室19間,占地5.914畝,建築面積3555.3平方米。現在,只有1000座佛教寺廟和住持。
07.河南鶴壁天寧寺:
位於大皮東部半山腰。原名大皮山寺,坐西向東,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500)。明代改為坐北朝南,改名天寧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改興為東西坐。如今,天寧寺占地2600平方米,有30多個大殿,形成了東西、南北軸線的布局。南北中軸線入四院,主要建築有地藏王殿、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水陸殿等。東西軸線壹進三院,有山門、藏經樓、大佛樓等。
山門5座,高集平臺上,士族興本而立。堅硬的山頂,覆蓋著灰色的瓦片,連接著壹對朱紅色的棋盤門,門對面寫著“天寧寺”。穿過山門,即天寧寺前院,東西、南北軸線交匯處,院內寬敞幽靜,石碑眾多。其中有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侯周顯德六年(959)書《永不停息刮碑》。過第二道門,就是天寧寺中院。面對我們的是藏經閣,建於明朝萬歷三年(1557)。亭的上層有6053卷佛教經典,下層有壹尊千手千眼的佛像,俗稱“三皇後”。穿過藏經閣就是天寧寺的後院。正對佛塔,是東西軸線上的最後壹座建築。創建於北魏,元末被兵滅。如今的大佛塔建於明朝十年(1445)。倚崖而建,寬3間,深3間,高21米。樓內有“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國家重點文物彌勒佛造像,地下兩尺,高22.29米,是“八尺佛七尺樓”的美談。天寧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08.河南安陽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安陽市文峰區文峰中路西段,始建於漢文帝仁壽初年(601),唐、宋、元、明、清五代均有改擴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張德知府黃邦寧修復,規模空前。
據現存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寧寺圖》碑記載,“...明洪武,曾置僧綱部,規模宏偉,為南北叢林之冠。寺內天寧寺寶塔(文峰塔)共五層,自下而上逐漸寬敞,頂部為平臺,壹周可容納200人,遠處歷歷在目。.....這些年來,請註意,這座寺廟已是壹片廢墟,但這座塔卻孤零零地矗立著……”塔的上部出檐五步,自下而上逐級增高。每個屋檐的拱門都不壹樣。八角檐上綁著青銅祭司,微風吹過,叮當作響,給人壹種清高寂靜的感覺。塔頂有相位輪和塔剎。在塔的下部周圍,有壹個前門,其中南面是真門,其余是假門。在檢票口的額頭上,有壹個用磚雕刻的兩條龍在玩珠子的圖像。八角形周圍都是龍,帶著鐵鏈和腳鐐,非常壯觀。在八根龍柱之間,有八個磚雕佛教故事圖像:正南方是三體佛像;西南角是釋迦牟尼佛像;西方是悉達多太子誕生的形象;西北角有釋迦牟尼佛雪山苦行僧像。北方有觀音菩薩、吉祥龍女像;東北角是佛祖天人合壹的形象;東方的壹尊佛像;東南角是奉佛聞法的波斯國王和王後的雕像。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態逼真,體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據安陽縣誌記載,此塔建於五代周二年(952),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2001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河南新鄉天寧寺:
位於新鄉市紅旗區官地鎮劉莊村。創建於金。成安年間(1196),原名大密魂寺,明文健年間改名田明寺,清順治年間改名天寧寺。
原有大雄寶殿、中堂、白佛、伽藍寺廟、山門、鐘鼓樓等建築,寺內金碧輝煌,香火鼎盛。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有的寺院都被摧毀了。2003年,重建了壹座山門、兩座鐘鼓樓、壹座配殿和其他建築。
廟裏現有的和尚從壹口井裏咬壹口,以血起誓。
10.河南邢臺天寧寺:
天寧寺俗稱西尾寺、興泰寺。位於老城西側,東西與開元寺相對,據清光緒三十壹年版《邢臺縣誌》記載,“天寧寺建於唐初城西北角,為華池蘭若所,宋賜天寧萬壽禪林,元至元五年禪師重修”。據史料記載,元代天寧寺名巨寺,名“大天寧寺”。原有建築為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水殿、虛擬禪師塔及大量歷代石刻。據史料記載,唐朝初年,政府在星州城西面壹個長滿荷花的池塘邊建了壹座名為華池蘭若的寺廟。寺廟建成後,僧人設壇講經,佛事活動空前繁榮,成為佛教徒和信眾修行的好去處。到了宋代,華池蘭若已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禪林道場。宋徽宗鄭和時期(公元111-11118),趙霽將華池蘭若命名為天寧萬壽禪林。當時寺內香火非常盛,規模更是空前。為了給星洲祈福,天寧寺尊聖陀羅尼經莊豎立在天寧寺幾十尺高的地方。但“興州壹日不得安寧”,特別是宋金時期,由於政權交替,戰亂不斷,興州地區“千裏蕭條,城內只有百十戶人家用土堵住,窯洞出入”。可惜的是,宏偉的天寧寺古剎,被連年戰亂摧殘,“亂後俯首成瓦礫”,佛堂年久失修,道場也逐漸減少。公元1238年,這壹年是宋嘉熙第二年,蒙古窩闊臺汗第十年,元軍進入興州城。當時星州帥府的“著急的師傅們”在星州搞了壹次有名的“星州整風”,同時為了復興天寧寺道場,請了壹個“大和尚”。
天寧寺,經過虛禪師的修復,恢復了初唐荷塘上最有特色的水寺。水神廟是什麽?是壹座建在水上的建築。元代的星州城不僅是壹座泉城,也是壹座水城。源於霍達泉和野湖泉的河流註入城市,形成許多水坑。在邢臺城西,城西護水河的水通過西墻的水門流入城內,在城西形成了壹個更大的水塘。這條河通過北墻的水閘門抽回城北的河城,佛寺內建有水池。池塘裏開滿了荷花,空氣清澈。這個建於唐代的道場,在虛照的主持下,就是“興州聞寺”。宋代天寧寺(劉敦楨攝)體現了禪師對歷史、對世界、對大元帝國的貢獻。他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首先,他接受了邢州石昊的兒子全壹為僧,成為中原的總經理。後來,他聽說劉戡“久居武安山中”,“派弟子招賢納士”,“師從劉文貞公學”,“以其能言,使其為師”。“1242年,從邢臺天寧寺走出來的“叢書記”劉,在另壹位高僧海雲的帶領下,進入了壹個可以推動歷史進程的政治殿堂,定都燕京,完成了以“元”為國號的大元帝國的建立。
古寺人傳太保劉,早年去西藏修;大和尚還能講過去,我卻羞於行今朝後。
偉大的成就是壹個有趣的地方,公眾評論是為留侯幾千年;誰說江湖無國,又不是幹坤壹等。
這首《天寧寺裏的斯蒂芬·劉》是明代“弘治三君子”之壹劉大俠來到順德天寧寺拜佛,聽寺內僧人講述過往歷史後所作。字裏行間透露出詩人對劉的崇敬。梁思成參觀邢臺天寧寺幾年前,80歲高齡的當代古建築大師羅先生來到天寧寺。在這座三間房寬的歇山寺前,他摸了摸刻有雲紋、牡丹、荷花的抱鼓石,看了看蒲芳頭上的海棠花瓣,擡頭看了看屋頂上的龍紋,回憶起梁思成夫婦來此視察的往事。那是18。次年,劉敦楨、陳明達等古建築大師也來到邢臺,再次用相機記錄下了虛擬禪師塔的雄偉姿態。
西尾寺,天寧寺,但現在現代建築只斷了壹個大殿。
11.河北正定天寧寺:
天寧寺,原名大藏院,始建於北宋年間(1008-1016),名為承天寺。天寧寺創建於正和年間(111-11118)。宋高宗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為紀念其父惠宗,定名為“報恩光寺”,後改為“報恩光寺”。現在只剩下天寧寺的正殿了。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大雄寶殿是我國南方現存典型的元代木構建築之壹,寬三間,深三間,壹檐歇山頂。大殿東首三柱下有“大元延貴五年戊午六月庚申姬旦重建”雙鉤墨寶。根據梁碳-14的測量,有些柱子可以追溯到壹千年前,有些梁和拱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因此,在元代重建寺廟時,保留了壹些宋代的木制構件。在梁結構上,正殿也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12.北京宣武天寧寺:
天寧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當時稱為“廣林寺”。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之壹。清代著名學者、《太陽舊聞》作者朱彜尊有《玉天寧寺詩》,其中有壹句“古有廣林寺,相傳為拓跋宮”。隋朝稱為“紅葉寺”。唐代時,寺名為“天奴甲”,現在寺前西側立著壹塊大碑,上書“唐代天奴甲”。到了遼代,由於古契丹人信奉佛教,遼朝又將唐朝的幽州作為遼朝五都之壹,南京“燕京”,又稱“西晉府”,所以在燕京廣泛修建寺廟。位於燕京城宮城旁的天竺,規模宏大,為弘揚佛教,建有高大雄偉的磚制佛塔。天王(寧)寺塔不僅是北京最古老的磚塔,而且現在保存完好(有資料說天寧寺塔建於遼代,但也有資料和古詩詞說建於隋代)。到了金代,金正式建都燕京,遼國,皇城唯壹的大寺天王廟就在金都宣化門,所以在和張宗時修建得更輝煌,改名為“大宛寺”。元初,寺院連同奢華的金都毀於大火,只剩下佛塔。明初,田螺奉明太祖成祖之命重修該寺,明代重修時田螺改名為“天寧寺”(有資料稱明代宣德年間改名為天寧寺)。明鄭德、嘉靖年間和清乾隆年間重建。
13.山西呂梁天寧寺:
天寧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元年(627年)。它是瓜山最早也是最大的佛教寺廟。相傳中國華嚴宗始祖法順(又名杜順)於公元557-640年間在此山建寺,因李夫婦在太原捐資擴建,成為唐代華嚴宗大寺。明清時期,有聖母院、瓜山書院、朱功廟等。建有無數的大廳和亭臺樓閣,成為壹個宏偉的古建築群。瓜山天寧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14.山西晉中天寧寺:
位於太谷縣東南8公裏惠安村南的鳳儀山上,因寺內有壹尊釋迦牟尼坐像,巨石約10.8米高,當地人稱之為大佛山。該寺始建於明朝萬歷十壹年(1583),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60余座亭臺樓閣。全寺南北向,依山而建,庭院幽靜整潔,牡丹、柏、花相間。它不僅是壹個優雅的旅遊景點,也是三晉主要的佛教活動場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江西南昌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以北18km的灣裏區崗下村。南昌萬歷寺周圍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歷史上是佛教和道教的勝地,有130多座寺廟,其中天寧寺是比較著名的壹座。
天寧寺始建於唐代,原名“光孝寺”,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才改名。天寧寺幾經興衰,歷經滄桑。在其高峰期,朝聖者聚集,遊客編織,香煙逗留多年。屢遭盜掘,寺內大部分佛像被毀,數千座名剎化為白茫茫壹片土地。“文革”期間,只有壹間不足12平方米的小屋。改革開放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施,天寧寺也得到了恢復。
1984年,南昌60歲的佛教徒萬不忍佛土被棄,入寺理發。他的法名是順音,他決心重建寺廟。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1989建成了大雄寶殿。那年冬天,順印法師利用到臺灣省吊唁母親的機會,積極宣傳重建天寧寺的誌向,贏得了大批信佛人士的支持和免費贈送。同時,雲居山真如寺和江西省內許多居士也慷慨解囊,重建天寧寺。自1990起,寺內建有彭中二樓、韋陀堂、法堂、齋堂、海慧塔、藏經樓、宿舍樓、山門。如今的天寧寺占地30余畝,殿堂眾多,規模宏偉。整座寺廟由青石鋪成,殿內佛像栩栩如生。近年從緬甸請回壹尊佛像供信眾朝拜。濃郁的香火和美麗的風景使天寧寺不僅是香客朝拜的主要場所,也是南昌重要的旅遊景點之壹。
16.廣東雷州天寧寺:
這座寺廟位於廣東省雷州市西門外,建於唐朝。
《海康縣誌》載“唐大歷五年(即770年)公建山穴”。唐朝是佛教最繁榮的時期。六祖慧能對禪宗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他的“自悟以來的清凈心”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佛性,能悟就能成佛,不需要禪定和苦行。天寧寺在當時享有壹定的政治和經濟特權。達官貴人和僧侶交給政府,寺廟占地多,奴隸多,不用交稅。這種特權壹直維持到清朝中期。在宋代,天寧寺是最大的。紹聖四年(109),蘇軾被貶雷州,因元朝黨爭屢遭貶謫。先貶杭州,再貶惠州,最後貶雷州。那時,在困境中獻出生命的我心愛的妃子王朝雲已經把她的屍骨埋在了徽州。蘇帶著仆人在風雨中走南闖北,感覺筋疲力盡,而當雷州住進天寧寺後,她的心情才稍微松了壹口氣。當時的天寧寺,城墻外,紅墻綠瓦,佛寺高聳,柱亭纏繞,佛塔如林綠樹,臨水碧水。當時,天寧寺距離方圓大約4英裏,就像蓬萊的壹個景點。主持人放棄方丈的大殿與蘇同住,每天與他談論佛學和經典。蘇喜歡它安靜的環境。有壹天,幾杯薄酒下肚,他變得很高興,在紙上寫下“萬山第壹”四個字作為禮物。這本書是楷書,正圓正方,是天寧寺之寶。
17.廣西南寧天寧寺:
“先有天寧寺,後有南寧城”,歷史悠久的古代天寧寺,原名龍興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是南寧最早的佛教寺廟之壹,距今已有1280年的歷史。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改名天寧寺,壹直傳承至今。2010年6月6日拍的天寧寺大殿地圖,和北京,揚州,常州,嘉興,鶴壁,邢臺,安陽差不多。在世界佛法的體內,光與光相映。"
18.福建福州天寧寺:
宋崇寧二年(1103),福州郡守王祖道在滕山建寺,初名慈恩光孝寺。鄭和元年(1111),更名為天寧萬壽寺。紹興七年(1137),改為吉安光孝寺,俗稱天寧寺。清道光時,避開玄宗禁忌,改稱“天安寺”。寺內有壹座禪鐘,是南臺八景之壹。寺東有宋風堂,南宋宰相李綱被貶時曾在此居住。殿側有來訓亭、藏流殿、天寧臺。明朝嘉靖年間,政府占用寺廟土地修建鹽倉。後來鹽商也在這裏建了100多個鹽倉,廟也就毀了。民國時期,該寺廢棄,但寺內裝飾的彌勒佛金像仍留在佛寺巷(原天王殿)的半步,在“文革”中被毀。廟址現為天安小學舊址。
19.山東東營天寧寺:
東營(墾利)天寧佛教活動遺址位於墾利縣勝坨鎮,位於天寧寺【1】黃河入海口,勝利油田腹地。天寧佛教活動遺址占地300多畝,總投資6.5億元。目前正在施工的有五官堂、天王殿、鐘鼓樓、山門、僧房、男女房等。中國最大的大雄寶殿已經建成,建築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目前,有實踐區,護理區和佛教文化區正在建設中。165438+2007年10月4日,山東東營天寧寺舉行大型奠基祈福儀式。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淄博趙普寺主持人任昌法師、陽谷海會寺任修法師等山民長老、地方政府領導及各地信眾到會祝賀。
20.浙江溫州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溫州鹿城區永寧巷院內118。
寺廟舊名“報恩光孝寺”,北宋時在正和寺(111-11118)改為現名,包括華雅、苗豐戈爾、北野聖葛翔。明初,逆川法師在此受戒,後毀於火。
宣德(1426—1435)重修僧古源,毀於火。
重建景泰年間貴族李贊(1450—1456)。後來寺廟修好了,香火旺了。
抗戰時期是國民黨永嘉縣地方行政幹部訓練所所在地。
今僅存殿閣壹座,寬三間,東西向,石柱木梁,重檐屋頂。共有30根柱子,檐柱為青石圓形,其余柱子為白石方形。除了角柱,其他圓柱都刻有對聯。明代有青石地符和抱符,刻有鳥獸草紋。明代以後,金桁架上還留有碑文:“大宋法沙門秦”被建成回廊式欄桿,兩檐之間用磚砌成,宛如陽臺。其結構形式符合清代建築風格。古溫州四大名剎“嘉福、天寧在內,護國、平安在外”僅存。
1985被列為溫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寺內還有明代雕刻的18尊羅漢及宋元明碑刻,文物豐富,為浙南寺廟之最。1997被列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21.河南內鄉天寧寺:
30-70年代,萬西村師範學校所在地。原始來源不明。
20世紀30年代初,彭毓婷以河南鄉村治理學院和宛西村師範學校為依托,掀起了聞名全國的宛西自治。
民國22年(1933),與鎮平、淅川、鄧縣聯合創辦萬溪村師範學校,設有幹部訓練班,培養軍政幹部。農閑時大規模訓練壯丁,到民國23年(1934),已訓練出壹萬多名壯丁。在河道整治、土地改良、植樹造林、水稻種植等實際工作中。
天寧寺重建之初,軍政幹部全部集中實驗,先有教。同時,註重通識教育的發展。民國19年(1930),各區設高級小學,各聯校設初級小學。包普私塾(俗稱夜校)全部成立,開展掃盲。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Bie方婷積極為淪陷區學校提供校舍和經費。民族壹中、育德中學、安陽高級中學、開封職業高級中學等壹批學校先後遷至西夏辦學,為當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法治的實施上,主張用嚴刑峻法對待亂世。
22.浙江金華天寧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南方三大典型元代木結構建築之壹,位於金華市東南角的姜維河畔。它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了眾多古建築專家和遊客。始建於北宋,名為承天寺。後來,它被命名為崇寧滿聚吉和感恩光孝寺。元仁宗是在燕右年間重建的。明代時,名為天寧滿居集。
現存大雄寶殿於1979年重修,保留了元代原貌。寺內有數百座牌樓,形似鳥,人稱“鳥朝鳳飛”。寺內有的柱子已有上千年歷史,有的橫梁、牌坊有800多年歷史,對於研究江南宋至明過渡時期建築結構的演變具有極其珍貴的實證參考價值。
它位於烏江公園對面,距離谷子城僅100米,距離金華巴戎樓和太平天國的石王宓約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