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明清時期,喬家興衰的原因是什麽?

明清時期,喬家興衰的原因是什麽?

喬家大院是俗稱,它的宅名叫“在中堂”。原來,房主人的名字叫喬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為“在中堂”。

喬家如何有財力能建這麽大的宅院呢?這要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說起。喬貴發從小父母雙亡,家中壹貧如洗,不得不寄食在舅舅家中。由於舅母的歧視,喬貴發長大後回到喬家堡村獨立生活。有壹次,村中有人娶親,他前去幫忙,不料遲到壹步,便受到管事人的冷言冷語諷刺。喬貴發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哪能受下這口氣,壹怒之下便去了口外,在蒙古包頭苦捱了30年。最初,喬貴發這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光棍漢,在包頭薩拉齊廳老官營村的合成當鋪做店員。店員中有壹個山西姓秦的老鄉,兩人壹見如故,便結為異姓兄弟。十多年後,兩人稍有各蓄。便另起爐竈,自立門戶,喬、秦二人能審時度勢,同心協力,精打細算,苦心經營,從經營豆腐、燒餅以及零星雜貨,進壹步兼營打造銀器。由於待人接物好,又善管理,生意日見興隆。 在這蒸蒸日上的生意面前,喬貴發及其後代格守祖訓,經常警惕奮發,力求持盈保泰,不斷發展。秦家子弟恰恰相反,吃喝嫖賭,生活驕奢淫逸,終於坐吃山空,入不敷出,只好逐次從號內抽出本金。秦家抽出的本金均由喬家補進,秦家抽壹股,喬家往裏補壹股,最後,兩家合資的生意成了喬家的獨資生意。喬家在包頭的買賣越來越發達,財力越來越雄厚,後來,喬家以“復盛公”字號命名的鋪底,便成為包頭市面上的頭號大買賣。由此便產生了“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民諺,這句民諺,是往日包頭工商界和居民都知道的壹句俗語:當時喬家在包頭的房屋就有壹千多間。除去票號、錢莊、商號、當鋪、茶莊、糧行等生產號及其所屬房產外,喬家在包頭的還有菜園地280畝,喬家堡村有土地二百多畝。祁縣城內及北京、天津、太原等地也有壹些房產。至於家中所藏的金銀玉器、珍寶古玩,更無法估計。有了這麽多的錢,才合喬家的祁縣老家建起了自己的大宅院。1907年,89歲的喬致庸去世,在家停喪八個月。從家中到墳地,沿街沿路,搭了十幾個過街彩棚。棚中有各種紙紮。送喪時,精、細樂戶十幾班,鼓樂震天,儀仗隊綿延數裏,馬車近百輛,領喪的已到墳地,掃尾的還在飯桌旁原地沒動。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37年,蘆溝橋的炮聲無情地打破了這個大家族的寧靜生活。1938年9月,因不堪日軍騷擾,“在中堂”合家老小六十余人,紛紛離去,避難於平、津等處,從此就再沒有回來。

  • 上一篇:Tik Tok上的3c尹真的是真人嗎?
  • 下一篇:如何鑒別宋代湖田窯英色拉頓的真偽和市場價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