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
史書記載:從公元前192年到公元前152年,西漢王朝七次派遣禦女嫁外族。其中,有三位公主。
1.西君公主
漢水(揚州)王劉簡的女兒劉惜君(公元前121-公元前101),第壹個嫁給烏孫(今伊犁河上遊),封惜君為江都公主,嫁給第壹個在昭君之前出要塞的烏孫國國王王坤默。
劉簡是個放蕩的暴君。他在公元前121年企圖謀反,但自殺失敗。西君的母親因陰謀被斬首,但她逃脫了,因為西君還小。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7年,劉緒被封為廣陵王,派人去找他的侄女劉錫君,劉錫君當時正生活在民間。漢武帝後,為統壹烏孫(今伊犁河上遊)與匈奴作戰,封於元豐六年(前105),漢武帝立西君為公主,並娶烏孫王昆模為狩驕狂(又名昆模),以此與烏孫結為兄弟之邦,控制匈奴。《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為官家賜騎服數百人,賜之以禮”。西君公主到達烏孫後,被獵人加冕為右夫人,工匠們為她建造了宮殿。西君公主無法適應烏孫的語言,她思念家鄉。她寫了《哀歌》(西君公主之歌(烏孫),黃岐之歌):我家嫁了我,我信了外族國王烏孫。金庫是壹個房間,壹面墻,肉是食物,奶酪是果肉。經常想家,心裏很受傷。為了皇姑,我願意回老家。
據說烏孫公主的悲歌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裏。漢武帝不禁為之感動,非常同情她的處境。每隔壹年,他就派使者去取錦繡帳,交給烏孫公主。
兩年後,獵傲死了,他的孫子岑偉軍要繼承皇位。按照習俗,新國王將繼承舊國王的所有妻妾。西君公主無法接受,要求漢武帝回國。漢武帝為了達到團結烏孫* * *進攻匈奴的大局,要求她接受當地風俗(來自其民族風俗)。西君只好改嫁岑偉。壹年後,Xi君生下壹個叫少婦的少婦後,很快就因產後紊亂和不安的情緒,悲痛而死。
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壹個友好使者,西君公主積極接觸烏孫上層貴族,使烏孫與漢朝建立了穩固的軍事同盟,初步實現了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略目標。
2.遊傑公主
遊傑公主(公元前120-49)出生於皇室,他的祖父劉武曾是楚國的國王。景帝三年春,劉鶚參加同姓諸王“七國叛亂”,戰敗被殺。從此,遊傑公主及其家人長期遭到懷疑和排斥,陷入了不可逆轉的痛苦之中。當江都罪臣劉簡的女兒因嫁給烏孫昆莫(王)而落得不歡而散時,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娶了烏孫昆莫。
漢史家班固在《漢書》中記載了楚王劉武的孫女遊傑公主。西君公主死後,為了維護漢朝與烏孫的親盟,奉命嫁給西域的烏孫國。她壹生經歷了三任丈夫,都是烏孫王。直到她70多歲,才寫信給漢朝皇帝訴說思鄉之情,讓她把屍骨葬在故國。甘露回漢三年,皇帝可憐她的處境。當她回來時,她親自出城迎接遊傑公主的歸來。在商朝,遊傑公主的禮儀與正宗公主相同,三個孫子留在漢朝為她守陵,等等。
解決後顧之憂後,他積極參政,投身於興國安邦的事業。她經常去各個部落考察民情,訪貧問苦;每當中學發生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她都毅然奔赴壹線,與各族牧民並肩作戰,抗洪救災;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和農業發展活動;她還積極支持賢臣們的建議,說服烏孫國王和烏孫長老開放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裏木城邦國家的通商口岸。她改嫁翁桂蜜後,烏孫的經濟發展迅速,官辦商業和私人自然經濟都突飛猛進。真的是鴻運當頭,烏孫與鄰國的和睦關系比以前更好了。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交往的痕跡,各國人民都豎起大拇指贊美她:漢家公主之美勝天鵝,愛民如子之德,譽滿天下;烏孫國走出了壹條濟世安邦的興國之路,空前繁榮,猶如正午初升的太陽。
3.著名的王昭君
趙賽
王昭君被選為漢元時期的“大家閨秀”。當時謝晗被召到朝鮮,漢元帝把它送給了五個女人。王昭君入宮數年,卻見不到皇族,積怨哀怨。他請求法院命令他做這件事。皇帝叫謝晗離開會場,叫了五個女人來表演。“昭君”是裝飾富麗,明亮的漢宮,在陰影中徘徊,走動。皇帝見他大驚,想留著,又難食言,就嫁給了匈奴。”(《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出生於公元前52年左右的保平村(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昭君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景帝分封秭歸北部興山縣,以湘西為城界,羌為本市人,故雲昭君為郡。他的父親,國王和他的大女兒被視為他的掌上明珠,他的哥哥和嫂子也很寵愛他。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過人,擅長彈琵琶、彈鋼琴、下象棋、書畫,事事壹絲不茍。“峨眉天下無,可令花羞於林。”昭君的絕世才華遍布香溪河沿岸的南郡和北京。公元前36年,漢元帝向世人昭示,天下女子皆選。王昭君是南郡的首選。元帝上書,命他擇日入京。她的父親毛允王說:“女兒還小,很難服從她的命令。”但是很難違背神聖的命令。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告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過秦山河,歷時三個月。同年初夏,他到達都城長安設宴。傳說王昭君入宮後,因其美貌而拒絕賄賂畫家毛延壽,於是毛延壽在她的畫像上畫了壹顆痣(無正史可考,很可能是杜撰。有詩說“歸來怨丹青手,平生所見。”因為我的意圖,我不能畫畫。當時,我白白殺了毛延壽。”王安石的《費明曲》)。昭君被貶到冷宮三年,沒有機會見到他。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到漢朝,向漢朝臣服,並要求結婚,以結長久之誼。漢元帝盡可能召集後宮嬪妃,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響應。元帝聽說後宮有這麽漂亮的人想留住,卻難以食言,便賞賜她兩萬八千匹錦緞、壹萬六千斤棉絮、金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長安十余裏。車馬環繞的王昭君,肩負著漢匈和親中國的重任。離開長安,離開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壹年多,於次年初夏到達漠北。他受到匈奴人民的熱烈歡迎,並被命名為“王”,意味著匈奴有壹個中國女兒“王的妻子”,和平得到了保證。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個民族團結和睦,國家繁榮安寧。“邊境城鎮封閉,牛馬狂野,第三世界犬吠無預警,李殊忘戰”,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死了,留下壹個兒子叫伊土之,後來匈奴追天子。當時的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了很大的委屈。按照“父死,妻為後母”的匈奴習俗,他娶了呼韓也的長子,但他厭倦了雕刻陶莫高,又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壹定是老二,二女兒的名字應該是老二(“老二”是公主的意思)。王昭君死後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在大青山、黃河附近。後來人們稱之為“青藏”;到了晉代,為了避諱晉代皇帝司馬昭,改名為明君,史稱“費明”。王昭君、李玉剛《鏡花水月》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去邊塞親她,更重要的是她去邊塞後,使漢朝和匈奴和解,邊塞烽煙熄滅五十年,增進了漢族和匈奴的民族團結,符合漢族和匈奴的利益。她和她的子女、孫輩、公婆們為胡漢民族的和睦、親善、團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被歷史所稱頌。
元代詩人趙潔認為王昭君的貢獻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已成為我國歷史上經久不衰的民族團結故事。
所以我覺得這個女人應該是指王昭君,至於立約時間應該是公元43年~
公元前43年(永光元年),胡漢燮與漢使者韓暢、,登上匈奴諾水東山,懲罰白馬,* * *發誓約定“從此漢與匈奴為壹;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必要互相欺騙和攻擊。有賊報其刑,付其物。有土匪出兵相助。敢被漢、匈奴先毀約的,倒黴。這樣他們的後代就會像聯盟壹樣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