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壹半以上的佛教寺院都集中在臺懷鎮,而我們在五臺山景區的核心區,只需要步行就可以了。
八點鐘,我到達了吳冶寺。四階院落,香客摩肩接踵,參天古樹下禪香縈繞。放眼望去,主要建築只有文殊殿、吳冶寺、吳冶戲臺和僧院。
文殊殿位於東西向,外觀為兩層休息峰。始建於明朝萬歷四十四年。大殿下層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每尊高約三米。
因為寺內有壹萬多尊三寸高的泥塑和鍍金小佛像,又稱萬佛閣。
吳冶寺作為附屬大殿,始建於清代,南北向。殿內塑有龍王、王母娘娘、禹五尊塑像。民國六年(1917)重修時,將殿頂改為歇山頂,並增設了殿外前庭,使吳冶殿顯得小巧玲瓏,別具壹格。
吳冶寺的另壹個名字是龍王殿。據說龍王有五個兄弟,而這位是其中的第五個兄弟,所以它被稱為吳冶,專門在五臺山耕雲播雨。據說佛菩薩本來是不看戲的,但是吳冶喜歡看戲,所以在龍王殿對面建了壹個戲臺,這也是五臺山唯壹的戲臺,專門給吳冶的,請他及時賜雨,以確保造福人民。
雖然吳冶廟面積很小,只有2040平方米,但它很有名,因為裏面有吳冶,而且擠滿了朝聖者。我們去的時候正在維修,好像不影響燒香拜佛。
遠遠的看到文殊殿二樓掛著四塊“有求必應”的匾額,可能正是因為吳冶有求必應,所以大部分人都瞄準了吳冶殿的金字招牌燒香求財。
據說五臺山是最有名的山,香火最多,吳冶寺是五臺山最有靈性的許願寺。求財、求官、求事業,包括許願的人,都在廟外湧動。拜神祈福的場面真的很壯觀。
早早的,香客已經擠滿了整個院子,在壹排十幾米長的墊子上,善男信女有條不紊的跪拜燒香。
據說燒香的時間很有講究。除了每個月農歷初壹或十五,早上4-7點燒香比較好。拜佛前燒香。香越濃,氣場越大。有網友表示,現在已經不允許燒香了。
最多可以許三個願望,實現後還要許。因此,吳冶廟掛滿了許下“無論妳想要什麽”和“感謝上帝的恩典和吳冶的恩典”的青銅牌匾。還有人說,如果妳願意,可以不履行。
其實文殊菩薩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的精神是教人以智慧處事,以慈悲待人。俗話說,求神不如求己。只要平時多做善事,就壹定能化惡為善。他還說,物可以知足,人無欲則剛。話說回來,凡人怎麽可能什麽都不想要?
因為吳冶廟很小,所以只花了半個小時。參觀結束後,我去參觀了吳冶寺旁邊的五臺山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
大白塔位於五臺山五大禪林之壹的塔院寺。建於永樂五年(1407)。塔元寺,坐北朝南,由壹排寺廟和佛教寺院組成。
先走過這座木牌樓,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精致典雅。
遠遠的就能看到這個特別顯眼的白塔,它的規定和北京北海公園差不多。北海白塔高約35.9米,而這座白塔高56.4米,塔基高75.3米。所有由米漿和石灰制成的實心寶塔都是白色的,搭配方圓,形狀非常漂亮。
這裏是巍峨的山門,可以聽到懸掛在大白塔上的200多個悠揚的風鈴叮當作響。
可以說,大白塔不僅是五臺山的象征,也是韓國和臺灣佛教信徒的偶像。是我國塔建築史上的壹大成就,也是我國塔建築中的稀世珍品或孤例。
書香寺與仙通寺、塔院寺、菩薩峰、羅哲寺並稱五臺山五禪林,因寺內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始建於東晉初年(公元317-420),重建於唐代(公元618-907)。
逛書香寺的時候,正好有壹群導遊在講解。導遊介紹,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徒認為,臺懷鎮是據說文殊菩薩在世的主要地方,佛經中提到的文殊菩薩及其壹萬名家人也住在臺懷附近。
寺內最著名的建築是大文殊殿,建於明朝弘治二年(1489)。寬五間,深三間,歇於山頂,重檐九脊。是五臺山臺懷山中心區最大的寺廟。殿中央的文殊騎獅像高近十米,是五臺山寺廟中最高的文殊像。
導遊說,很多人都知道的五臺山“喬綿頭文殊菩薩”,就是指象牙寺裏的這個雕像。傳說文殊的頭像壹開始做的不好,不管用什麽材料。壹天,寺廟裏的和尚正在用蕎麥面做饅頭。突然,外面的天空電閃雷鳴,出現了壹個菩薩的頭像。面點師趕緊按著天上菩薩的頭像捏了壹根蕎面在手中,放在文殊菩薩的像上。應該是文殊菩薩在塑造這個雕像之前就露出了真面目。也有人說五臺山的文殊菩薩頭基本都是從書香寺出去的。
逛完木香寺剛過十點。我們的車這兩天停在大文殊菩薩廟旁邊。因為正在維修,我們沒能去參觀,但牌樓上的對聯我們很熟悉:佛祖玉潤泰山拜文殊悟真義,梵音繞殿得智。
五臺縣目前有47座寺廟,30座寺廟集中在臺懷鎮及其附近。12點30分,我們從太懷鎮出發,參觀距離縣城30公裏的兩座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布科吉和南禪寺。
318省道路面很好,基本都是下坡,車也不多。速度限制是70碼。由於坡度很陡,司機在很多彎道都要鳴笛。
今晚入住忻州市定襄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