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清朝皇帝給兒子娶親,哪兩種女人受益最大,為什麽?

清朝皇帝給兒子娶親,哪兩種女人受益最大,為什麽?

在包辦婚姻盛行的中國封建社會,清朝的禦用大哥是不能自由選擇正式配偶的。按照宮廷制度,他們年滿十五歲後,皇帝為他們“決定”嫁給哪個姑娘為“福晉”,稱為“指婚”或“綁婚”。因此,王子的婚姻被稱為“訂單婚姻”。

壹般來說,被“指”給太子做妻子的人有兩種:壹種是來自壹個“女修”,從八旗每三年派出的適齡少女中挑選。“主要候選人”通常是皇帝和皇太後。被選中的人有的成為皇帝嬪妃的妻子,有的則被“指”給皇帝或郡縣宗室。另壹種是皇帝或皇太後直接把壹個蒙古王子或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分配給壹個王子為妻。被選中的人可能來自與皇室聯姻的貴族家庭,也可能來自深受皇帝寵愛的宮廷官員家庭。但由於清朝旗手與百姓不得通婚的限制,福晉太子很少來自非旗籍家庭。

王子的婚禮是僅次於皇帝婚禮的盛大儀式,要經過幾道程序:

第壹道程序:指結婚。

在皇帝或皇太後初步確定某太子的福晉人選後,會舉行正式的指婚儀式。照例是由秦選擇黃道吉日,奉命協助太子成親的大臣便會出面,帶領被選為太子福晉的女子的父親,身穿繡袍,縫補衣服,來到皇宮的門東側。福晉之父,背朝北方,背朝南方,朝內廷方向跪下,大臣面向西方站立,宣讀聖旨。福晉的父親聽完通告,行了謝禮,三鞠躬,九磕頭,然後起身和大臣壹起離開皇宮,隨後正式進入婚禮準備階段。

第二個程序:拜女兒家。

也就是已婚王子去女兒家拜訪福晉父母。在滿族民間,這個禮儀的目的是讓未來的公公婆婆看看女婿的人品,也是男方去女方家感謝許勤的心意。雖然太子哥哥的地位極其高貴,但是這個重要的環節是不能省略的。在吉祥的日子裏,王子會穿著華麗多彩的衣服,在內政大臣和衛兵的陪同下,去女方家。福晉的父母自然要穿戴整齊,站在自家大門外迎接“田家教客”。太子到了,陪他進了他家的正堂,給父母拜了三拜。對方不敢坐起來接受,但也恭敬地回復了王子。儀式結束後,太子壹行離開,傅福晉父母送至門口。

第三個程序:制作禮物。

皇室子女結婚有“小禮”和“大禮”,儀式由內務總局準備。給福晉親王的禮物,都是按照典制規定的服裝等級。物品雖有“禮”的含義,但都是以皇家“賞賜”的名義送給福晉及其父母,主要是供其家人給已婚婦女制作衣服、被褥,送官時穿戴。雖然皇家和民間系統有等級之分。因為太子的結婚典禮沒有“媒人”,而他的長輩又因為地位至高無上而不能去,只有掌管內務府的大臣負責事務,給的物品都擡到女方家,放在新裝修的專色閣裏。

第四道程序:送妝結婚。

清朝初期的滿族婚俗壹般是“三日婚”,即第壹天女方出聘禮,第二天出嫁,第三天謝禮。後來在壹天之內逐漸結合。那天壹大早,嫁出去的太子就穿著繡袍、龍袍向太後、皇上、皇後行禮。如果王子是妾所生,他也會向生母行禮,這被認為是在他即將結婚時感謝父母的支持。

福晉家比較忙。整個政府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聚集在大廳和外面,準備送女人結婚,婚禮的轎子停在大廳裏。吉時壹到,執事宣布要“升玉”,新娘進了轎子。轎子擡上來後,她媽領著家人到院子裏,她爸領著孩子到大門口。壹路上有官員派來的女官騎在轎子後面,有內務部的官員和禁衛軍在轎子前引導、守護。紫禁城外,眾人下馬步行,轎子擡到太子府邸門前。福晉下了轎子,被壹個女官領了進去。

第五道工序:儀式。

這是中國古代婚禮中的核心儀式。壹個葫蘆分成兩勺,新郎新娘各拿壹勺喝,稱為“喜結良緣”。婚禮結束後,到了吉祥的時候,主持儀式的已婚女子手持“喜酒”,王子和福晉壹起飲酒,吃“喜酒”,壹般是少量的面條(象征長久的幸福)或“兒寶”(類似於男孩子,象征兒孫滿堂)。這些儀式都是取夫妻之美,白頭偕老的吉祥寓意。

第六道程序:祭拜親人。

民間稱之為“認親”或“孝敬”。也就是新媳婦去婆家串門。婚後第二天,新婚燕爾的太子和福晉早上都盛裝打扮,身著朝服,由參加婚禮的兩位掌管內務府的夫人帶領,分別向皇太後、皇帝和皇後行禮。太子三跪九叩,福晉三跪三拜。如果王子不是皇後所生,他們也會向其生母的嬪妃行禮,但禮勝於相見。這壹天會按照習俗進行“開箱”儀式,即福晉親王向公婆贈送婚前制作的衣服和皮包。本來是向皇帝和皇後贈送九套衣服,但道光以後為了提倡“奢誠”,就廢除了這壹制度。

第七道工序:育兒。

人們稱之為“回到門口”婚禮後的第九天,王子帶著福晉去了母親家,福晉的父母像往常壹樣恭敬地迎接貴夫,並設宴款待。按照滿族民俗,回門的新人必須在當天日落前回到婆家,宮中習俗也是如此。省親太子和福晉要在午前離開,回到自己的崗位。這種禁忌現在在民間很流行。

  • 上一篇:吉祥歷取現
  • 下一篇:銀禧結婚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