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壯族有哪些禮儀?

壯族有哪些禮儀?

壹、婚姻壯族實行氏族外壹夫壹妻制,同姓不同氏族可以通婚。以前媒妁之言,父母包辦,早婚很普遍。壹般父母在十三四歲就安排好了訂婚。訂婚時由媒人以牛奶錢、酒菜和衣服來孝敬女方父母,並為女孩準備衣服和首飾送到女方家。結婚的時候,給祖宗供飯,給家人祭奠,給祖宗講。結婚儀式和漢族的壹樣。招贅婚姻俗稱“過門”,儀式與娶女相同,但儀式簡單,不要男方家的彩禮,女方家出錢請客擺酒席。有“換房”的婚俗,但把兄弟的老婆換成兄弟的老婆,卻很少見。長期以來,流行婚後“坐月子”,女性婚後回娘家。“坐月子”期間,男女雙方都有社交自由,但行為必須在父母的監督下進行,直到懷孕或有了孩子才開始住在丈夫的父母家(元旦、農忙季節,丈夫或兄弟姐妹可以帶回去短暫停留)。如果三五年還不能生育,但妳嫂子已經長大結婚了,妳就得“離開婆家”,否則妳就再婚。1981年後,“坐在家裏”的時間大大縮短,大概三個月、五個月甚至八個月就可以和老公長期生活在壹起。個舊、蒙自、開原等市縣被稱為“土著”的壯族人,婚後改變了“坐在家裏”的習俗,離開了丈夫的家。青年男女也可以自由戀愛。當他們在街上或在節日裏,他們通過唱民歌和扔花袋(繡花球形香囊)來選擇他們的配偶。但即使雙方戀愛,也要征得父母同意,過了“八字”才可以結婚。結婚時,“土人”“農民”盛行向新郎潑水,“沙人”盛行向媒人潑水。婚禮當天接巴巴去新娘家。“農人”拜堂時,長輩要給新郎新娘起婚名,然後公婆叫媳婦的婚名,公婆叫女婿的婚名。

遠道而來的“土人”和蒙自請媒體充當媒人,第壹次會帶酒帶肉,俗稱“打狗菜”。訂婚叫“喝水”,結婚叫“獻飯”。新娘出嫁,女方大門緊閉,男方會陪郎從門縫裏塞個紅包,送個“少女雞”來開門。“少女雞”當天宰殺待客,酒宴壹直持續到第二天拂曉,邊吃邊唱。第二天,女方家還是招待了婚禮的客人,但是沒有菜,還得唱壹首討菜的歌才送出去。飯後新娘接新娘,女方家送“午”,必有壹塊豬頭肉。新娘回家要給她“進門錢”,在門檻上放壹根扁擔,表示新娘從此要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彎刀”或弓箭放在大門兩側,新娘隨身攜帶壹把花傘,以顯示她的機智和勇氣。金平、河口、元陽的“儂人”和“沙人”相約吃點小酒。婚禮第壹天,從小和姑娘相處融洽的女伴們從家裏帶了炒黃豆和炒雞蛋餅到新娘家吃晚飯,還陪著新娘吃飯唱歌。彌勒相識並建立感情後,男方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求親。女方父母同意,把女孩的生日交給媒人,帶到男方家。如果“八字”相符,男方家請算命的選個吉日,媒人告訴女方家,女方家忙著給姑娘做嫁妝。結婚第壹天,男方家選了1個伴代表新郎,1個姑娘和兩個年紀大的男人挑了酒肉到女方家見親戚。在壹個吉祥的早晨,女方家邀請所有的親戚來家裏吃“喜酒”,然後從中挑選6男6女為他們送行。姑娘到了男方家,沒有和新郎同房,而是和前來送行的六個姐姐住在壹個房間。第二天,新郎去酒席敬酒,第三天,又回到門口。下壹個種植季過後,新郎會親自去丈母娘家領回新娘,然後夫妻二人就能長久在壹起了。個舊地區結婚年齡壹般不超過20歲。18歲之前,父母為他選擇對象,有的人自由戀愛。然而,他們必須得到父母的同意。先請兩個媒人“說情”,稱之為“乞討”。第二次,媒人帶了兩根排骨(也叫“親食”)和酒菜到女方家問生日結婚。結婚要正式拜堂,必須有三個禮儀:

包小婚:在婚姻中,認為男女之間沒有“互克”,包小婚(訂婚)。男方給女方“小水禮”,壹般包括酒7.5斤,豬半頭,米77.5斤,禮銀160元,奶銀66元,長頭土布兩個,首飾。訂婚後,逢年過節都要給公公婆婆家送禮,端午節送糯米,中秋節送月餅,春節送肉粑粑。

婚禮套餐:雙方家庭通過媒人商定婚禮日期。婚期定了再體檢領結婚證。婚前半年內,女方根據男方家庭經濟情況,想要“結婚”的禮物。錢數不確定,但要求帶六個字,比如260。其他還有1頭豬,壹車大米和足夠宴請用的酒菜,幾套衣服鞋子,銀手鐲,雙圓腰背鏈,銀子,“藍絲”註射器,管頭。如果男方經濟狀況好,女方想要金戒指和耳環。所有婚禮,無論大小,都要請客,約定的禮金要送,作為新娘嫁妝的準備,比如雙人床、被褥、箱子、衣服等等。

結婚:婚禮前壹天,男方家要出壹份禮物,即1頭豬,選壹份“水禮”包括蛋糕、茶、酒、小菜、紅綠相間的衣服和新娘穿的褲子。婚禮在儀式後的第二天舉行。男人和新郎。當媒人和陪侍騎馬到女方家時,應該有人出來迎接。祭天之後,女子端出三碗茶,招待雞、魚、肉,意思是雞飛走了。吃完飯,她起身回了男方家,嫁妝也送走了。過去,新娘坐轎子,但解放後,她改為步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乘坐馬車、拖拉機和汽車變得流行起來。在男方家門口,地上放著席子,門檻上放著馬鞍。新郎新娘跨鞍前,請念“還車”的口訣,向四面八方撒糧食、稻草、銅錢,稱為“退帳”。在大門口,桌子上放著1桿秤和1蒲式耳大米,大米上放著剪刀和尺子。交代完畢,兩個未婚姑娘帶著新娘去新房,新郎先站在家門口,用扇子輕拍新娘三下,象征夫權。另壹個女人在新床底下放了1個帶七星燈的篩盤,七星燈要連續亮三天。那天晚上,送新娘的伴郎住在新房裏,新郎不得不去別處睡覺。第二天,新郎新娘壹起拜天地,祭祖,祭父母,祭祖,祭祖。拜完後,長輩要給首飾或錢,壯族人稱之為“玩板凳錢”。

再婚由寡婦決定,但再婚前要向婆婆說明,婆婆會“敲打”男方的彩禮錢,並決定獲利多少。結婚只能拿走妳平時的衣服。去男方家的時候,有壹些村子是找不到的。如果被發現,他們將被罰款。有的人不辦婚禮,只請親戚朋友吃個飯。

二、家庭壯族人由壹夫壹委組成。解放前,有壹些壹夫多妻的情況。在家庭中運行是多麽幸福,兒子有能力蓋新房,婚後分居。父母習慣於把他們的小兒子留在老房子裏定居。子女有孝順父母、繼承祖屋的權利和義務,其他財產由整個家庭的兒子平均分配。作為家庭成員,女人和男人壹起做家務。在生產勞動中,男性多負責犁地、蓋房,女性主要負責插秧、運肥、除草、植棉、收棉、紡紗、飼養畜禽。

壯族人家庭觀念很深,只要發現祖先兄弟住在哪裏,不管多遠都會去攀親戚聯系。第壹村的姓氏受人尊敬,其長輩往往被推選為本村的“長老”,主持民間糾紛的調解和全村的祭祀活動。

第三,春節被壯族人視為1年的大節日。臘月中旬,修路,打掃房屋,購置新衣。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類似漢族的“送竈”。過了小年,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節日食品,殺雞殺豬,做年糕,泡米糖,河口做粽巴。大年初壹,我搶著挑淡水,邊走邊拖著牛、馬、豬的符號。雞等。用腦袋和嘴巴模仿六畜的聲音,以求“六畜興旺”。在壹些地區,在第壹天淩晨的祖先崇拜後,要讓孩子讀壹會兒書,父母要擺弄他們的算盤,婦女要帶少量的肥料和谷物種子撒在田野裏,以顯示他們在新的壹年裏的繁榮和成功。居住在紅河、楠溪江兩岸的河口縣人,多為“黑旗軍”後裔,正月二十九會過“小年”,也叫“七裏節”(壯語意為年老)。相傳中法戰爭期間,由於戰事繁忙,春節無法如期慶祝。抗戰勝利後是正月二十八,於是人們補過春節,慶祝勝利。自稱“農人”的人,每年農歷二月初壹、初二都會拜年。

元陽縣的“老密節”每年舉行兩次。第壹次是農歷正月或二月牛日前10天。準備1只母雞,1只公雞,1只狗,用草紮好,用紅紙剪成衣服。村長帶著壹個稻草人帶路,選了四個壯實能幹的男人拖著豬和狗,後面跟著雞,繞著村裏的主要街道走。把稻草人送去,把豬狗拖到村東的壹塊固定的石頭或樹下,搭起茅草屋,宰殺豬狗雞,拿去祭祀。第二次是農歷七月,龍口修路,是個“打掃寨子”的馬日。這個節日和上壹個壹樣,除了殺雞不殺狗。這壹天,全村農民都會派1人參加。肉必須就地吃,不能帶回村裏。人們相信,打掃寨子,把妖怪趕出村子,會使人畜免遭災難,使莊稼長勢良好。

“因此,秘密布施”這壹天,村民們會到寨子上方固定的樹林裏,在選定的樹下立起壹塊石頭殺豬祭祀神靈。祭祀村神的“村主”需要選擇五官端正、四肢完整、有兒女、夫妻雙方的人。“老祭祀大師”首先要帶領兩個助手和另外六個人清理森林。豬頭和豬腳在供奉時煮熟,剩下的豬肉、糯米和白酒由各家各戶帶回家,算是“秘制”的酒肉。這酒肉要留給各家種棉花,在開秧門那天帶到棉田、稻田裏祭祀。有孕婦或者剛死的人的農民只能在圍欄外等著,被別人送酒送肉。在節日的前兩天,主持祭祀的“老祭祀主”及其助手必須在溫泉中洗澡,不得與妻子同床。七天前他們不允許吃牛肉,狗肉,魚和其他有魚腥味的東西。節日當天,在指定的“秘密布施”林外放壹壺香噴噴的面粉水。任何進入會場的人都要先用香粉水洗手。所有用來殺豬、燙豬的水,刮下來的豬毛,都要挖出來深埋。如果不深埋,會引來蒼蠅,所以認為今年村裏的蒼蠅蚊子會比較多。當天還會舉行“抓豹子”活動,即選出1名參與“秘密布施”的人作為“豹子”,在吃飯前和天黑時給“豹子”端上幾碗肉。“豹子”端著那碗肉和壹根火柴頭繞了三圈,大家大聲喊著,意思是追“豹子”。當“豹子”們當天吃完飯不再回來和大家壹起吃飯時,就不允許他們出去逛村子,否則他們認為村子裏的人和動物都會受到傷害。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蒸黃紅糯米飯,給孩子們煮彩蛋,用松樹剪成小馬拖著繞村壹圈。這壹天,不允許其他村的人進村,不允許本村的人上山挑柴,當天早上也不去井邊洗菜。違規者將按規定處罰。過節請客,全村休息4 ~ 5天。男女老少穿新農民。白天,青年男女去山上唱歌,晚上,他們在村子裏唱歌跳舞。

吃新米。每年,在谷子收割之前,稻谷變黃之後,各家都選擇吃新米的日子。等小米熟了,在田裏挑4 ~ 6塊,把米扛回去加工成米,殺壹只紅公雞,做豆腐,把新挖的芋頭煮好,扛到桌上,在飯桌上祭祀神靈和祖先。去割谷子的男人要早起,吃飽了再下地。如果他們餓著肚子割新谷子,就認為全家要挨餓。來來回回的路上,遇到人不許回答。吃新米的時候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來。長輩先吃壹口後,其他人可以加飯。第壹碗飯不能糟蹋。

“土人都滿周歲了。”農歷九月二十八是個舊、蒙自等地為當年去世的老人慶祝“農歷新年”的節日。節日前,老人的女兒、女婿會帶著雞和酒回娘家燒紙供飯,請親戚朋友上墳祭祖。以前連續三年舉辦“整年節”,現在壹般只有1年。關於“農歷年節”的民間傳說有兩種:壹是古時候有1個皇帝,請壯族廚師做禦膳。有壹天皇帝問他:世界上最甜的東西是什麽?”廚師說“鹽是最甜的”。皇帝壹怒之下殺了廚師,又請了1個廚師。廚師在烹飪時不放鹽。皇帝問廚子:“為什麽不放鹽?廚師回答說:“皇帝說鹽不甜,所以不敢放。"皇帝知道自己誤殺了人,就給誤殺他的廚師做了壹個"全年祭"。第二,古代有1個皇帝的妃子,都是土生土長的女人。1年,虞姬的母親去世。她選擇了出發的日子(9月28日),回家為母親送行。皇帝說:“下雨了,不要回去了。”公主說:“不管雨有多大,我們都必須去。”皇帝說:“要下雨了,要下雨了。”這裏真的在下雨。據說每年9月28日都會下雨。如果不下雨,將會連續三天多雲。如果不下雨,收成不會好。

四、喪葬壯族曾經實行木棺火葬。老記載說,《土遼》“人挖坑死,上棺,亂打,壹日打地鼓,三日燒。”“沙人”死了埋在薄薄的棺材裏,媳婦化了妝站得高高的,說要站在田埂上完事,埋在野外燒了掩蓋。“依人”與“吻死,素麻,火葬於烏班圖朝,不分日月,即歲末。”到了近代,壯族普遍像漢族壹樣進行木棺葬。魏夢姓戴孝,自稱“依人”。比如吳姓戴著白帽子,穿著白夾克;張姓保禿頂,穿著白色長裙;沈、陸頭戴麻帽,身穿麻衣;王興,棺材已經死了。在“厚人”的棺木前,要用篩子篩壹下棺底的骨灰,然後用手拍壹下棺蓋,看看骨灰有沒有什麽異常的痕跡,以此來確定死者的靈魂是否離家去祭祖。死者的枕頭要墊三角白布,篩米,不要稗子。在元陽壯族的葬禮上,魚雨把壹個裝著小米和稻花香的黑布袋掛在肩上,抱著1只母雞,跪在棺材前,把壹把長刀頂在頭上,磕頭三次,然後在地下抖落,看刀口方向,表示逝者不願出門,繼續祭拜,表示逝者無憂。死者的子女必須穿喪服,直到下葬後1個月。在埋葬後的第三天和第三十天,雞將被殺死並獻祭給墳墓。河口“沙人”死後三年,要在吉日把屍體和屍骨從棺材裏撈起,放在瓦罐裏重新安葬。彌勒的壯族人死了,就敲銅鼓。當村民聽到鼓聲,他們知道死亡。女人死了,要等家裏的主要親戚都到場了,才能放棺材。來這裏的人帶著祭品,豬和羊。壹個人死了,只有他的兄弟們到了,他才能成為棺材。無論男女死亡,棺材都是用糯米粉做成牛、羊、房子等。到靈柩前祭奠,以“造福”逝者。孝順之子1年內不得剪發剃發。包頭小布只能留作給孫子做衣服。

關於社會禁忌的禁忌:公公不能進媳婦的臥室。文人不敢寫離婚文書。有客人在家時,女人不會壹起吃飯。下壹代不能陪客人慢慢喝。哥哥不能隨便和嫂子說話。

關於生產的禁忌:農歷五月是龍年,不能挑屎倒尿。6月6日不要在地裏幹活。開房靠歷書。如果歷書上有“不宜破土”的意思,那就另選吉日。

關於迷信的禁忌:春節期間避免說不吉利的話。正月初壹,禁止吹火、掃地、串門、舂米、洗衣服、用刀斧、借東西。除夕前還清貸款和借款。不能坐在門檻上,不能踩爐子、壁爐上的三腳架,不能扛鋤頭、戴帽子進家門,不能在龍山上攀爬、砍樹。

關於女人的禁忌:在婚房裏,孕婦是不允許見新娘的。家裏有孕婦時,在門上掛壹頂1的草帽,暗示外人不能入內。當壹個結了婚的女人回到她的家庭,她不能從神壇上拿走任何東西。孕婦廚房頂部不要貼新瓷磚。女性在分娩不到3天之前,不允許在臥室點燈。女人的衣服不能和男人的衣服壹起洗。女人在新年那天不能梳頭。

  • 上一篇:對吉祥日子的浪漫回憶會捉弄人
  • 下一篇:結婚證怎麽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