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曾國藩墓表》記載,曾國藩的祖父曾興剛年輕時就染上了許多“懶”的習慣。他不讀書,經常騎馬到湘潭去追壹些“秋馬少年,或晨覺”,惹得許多長輩發笑。後來他接受了別人的建議,“自作自受”,賣了馬,走回家。此後,他“活在無知中”,苦心經營家族企業。為了方便耕作,他帶領“耕者”和“鑿石破陰”,把山頭改成大山頭,仔細研究水稻和蔬菜的種植技術。同時他餵豬養魚,所以壹年四季都沒有閑暇。他還總結了壹套管理家庭的方法。後來曾國藩管理家庭的八個字:“晨、掃、考、寶、書、菜、魚、豬”,都是從祖父的經驗中繼承和發展而來的。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從前我的名將龔剛管家最講究,壹是早起,二是打掃衛生,三是誠心祭祀,四是善待親戚鄰居...所以我最近寫家書的時候,經常提到書、菜、魚、豬,涵蓋了爺爺傳下來的家法。”這個“八字家法”,除了“考、寶、書”是關於祭祀、治鄰、讀書,其他五個字都是關於勞動的。不怕“家務事”不怕“東奔西跑”,曾家子弟後來在戰場、官場從事外交、科研,都得益於這種“八字家法”。
曾國藩7歲在父親身邊上學,直到20歲才離家求學。先後換了好幾個老師,但是和壹個歐陽老師配合的很好。後來歐陽老師看曾國藩聰明好學,曾的“八字”運勢不錯,就想當“太上老君”。
曾國磐的兒媳和的妻子把曾介紹給壹個名叫周的富家千金。起初,周家人欣然同意,並選擇吉日補缺。曾家也很高興,積極籌辦聘禮和酒席。誰知就在雙方約定補庚的吉日,曾家的客人陸陸續續來了,周家的貴客卻沒有到。做媒人的歐陽老師急了,派人到周家催。不料半個時辰後,那人送回來說:“周家老爺和夫人與小姐商量,兩個門戶不當,那人無用。周小姐拒絕訂婚,決定解約。”現在曾家的人都著急了。酒上來了,客人來了,怎麽賠罪?歐陽老師已經騎虎難下,只好以花代樹,和曾國藩父子商量:“事已至此,別無他法。如果妳不覺得我家卑微貧窮,我家有個小姑娘,很懂文墨,但是長得醜(曾經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如果妳願意,我們兩家變成秦晉怎麽樣?”歐陽老師的女兒成了曾國藩的歐陽夫人。
曾國藩和妻子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姬棣,兩歲就死了。後來,嵇澤和季紅都長大了。曾國藩花大力氣教育兒子。他曾多次表示“不希望後代做大官,但希望做壹個讀書懂事的君子。”為了讓兒子明白,他規定兒子每天必須做四件事:看、讀、寫、做。“讀”要求5頁以上,“寫”要求100字,“寫”要求每三到八天寫壹首詩。雖然父子之間經常相隔千裏,但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家裏寫信,給予細心的建議。這種忠告,很少冒充老子的資格,像朋友壹樣傾訴,像老師壹樣哄。他經常用自己的得失來開導兒子,還要求兒子不要學習中國的經典、歷史、書籍、藏書、天文、算術,還要學習外國的知識,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這是當時壹般守舊昏庸的“封建腦瓜”所不能及的。
在父親的指導下,曾紀澤不僅在中國的詩歌、書法和繪畫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對西方的數學、物理、化學、語言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寫過《幾何序》、《文法序》、《西學序》等文章,對當時傳播西方科學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他還自學了多種語言,並熟悉英語。後來,他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官,並擔任駐英、法、德、俄的欽差大臣。後來擔任駐俄公使,與俄國人鬥爭。最終廢棄了清政府吏部左侍郎崇厚與俄國簽訂的《裏瓦基亞條約》。1881年2月24日,他在彼得堡與俄國外長吉勒再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不僅收復了伊犁9區長600裏、寬200裏的土地,還收復了崇禮。這是日益腐敗的清朝唯壹的外交勝利。
曾比小9歲。同治三年(1864)七月,其父剛剛獲得侯爵爵位。16歲那年,他正好去長沙參加省考。當時政治腐敗,科舉盛行,發紙條,開後門。曾國藩怕兒子誤入歧途。考試前的七月初七,他給季紅寫信,說:“賽前不要和各縣來往,不要發紙條,從壹開始就要註意自己的自尊心。”考試沒考完,曾國藩怕兒子去活動。7月24日,他寫信警告兒子:“千萬不要發紙條來作討論。”在這次鄉試中,季紅默默無聞,經過多次考試,他只獲得了壹個“進貢的獲獎記錄”。難得的是,季紅從未送過條子,曾國藩也從未叫過考官。在特權盛行的封建官場,確實難能可貴。
曾季紅後來成為自學成才的學生,他寫了數學專著,如對數評估,說明圓度測試,和蘇布曹艷。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數學家。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有33歲。
曾國藩直系第四代孫***15人。傳統上,家譜上並不冠以自己女人的名字,但在這個譜系中,屬於曾國藩的第四代孫,卻冠以兩個女人的名字——鮑孫和包晗,兩人都冠有“處女”二字,意為“永不嫁人”。這15人中,除了20歲英年早逝的趙潤、趙毅和24歲英年早逝的趙嶸,其余12人均已獲得高等院校學歷,各有專長。孫寶和趙穎(曾約農飾)也曾留學英國,趙全和趙桓也曾留學美國。曾寶孫和曾約農是同齡人中年齡最大的,他們都出生於光緒十九年(1893)。留學英國後,他們的兄弟姐妹在長沙創辦了“方毅”女子學校。1946年春,湖南克強書院成立,曾約農任院長,曾寶孫重建“方毅”女子學校。解放前夕,兩人經香港前往臺灣省,曾寶孫繼續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他於1978年7月逝世,享年86歲。曾約農是臺灣省立大學的教授和東海大學的首任校長。於1987年2月逝世,享年95歲。其他兄弟姐妹,趙華於1949年在港撞山身亡,時年43歲。趙可去了美國,於1992年去世,享年74歲。趙全、趙冕、趙建和包晗都留在了大陸,除了行醫的包晗,他們都在文教界。趙全是湖南大學電氣工程系主任,文革中死於武漢。趙勉曾在湖南廣電部門工作,退休。趙建也退休了,現在住在北京。
曾國藩兄弟的後代
曾國藩有四個弟弟:第二個是曾,第三個是(由他的叔叔曾收養),第四個是,第五個是曾。這四個兄弟* * *有六個兒子,14個孫子,41個曾孫。第五代、第六代遍布全球,無法統計。在這四房的後代中,也不乏才華橫溢、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以下是其中的四種:
曾,曾國華之孫,65438-0948年赴美深造,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帕杜大學學習有機化學。1956年響應祖國號召,想回國報效祖國。他被美國移民局非法囚禁在精神病院,遭受了14個月的折磨和迫害。但他報效祖國的獻身精神不可動搖,美國移民局不得不宣布將他“驅逐出境”,終於在1957年7月回到了他如此思念的祖國。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他的研究團隊發明的甜味劑(無毒糖精)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關註,這壹成果在美國得到了應用,並獲得了專利權。
曾的曾孫曾昭倫,65438-0920公費留學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學工程,65438-0926畢業,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不顧學校挽留,毅然回國服務,投身化學研究。他先後在CUHK和北京大學擔任化學教授,並擔任化學工程系和化學系系主任。創辦《中國化學會學報》,任主編20年。他還擔任《科學》、《化學》、《化工》等雜誌的編委,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文,引起了科學界的關註。1946年再次漂洋過海,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947年在歐洲講學,1948年在香港出版社工作。全國解放前夕,周恩來總理邀請他回國參加CPPCC會議,他欣然赴會。在新中國,他先後擔任北京大學院長兼化學系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部主任、高教部副部長兼全國科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兼國家高分子委員會主任,成績突出,著述豐富。不幸在1957被錯劃為“右派”,二月病逝於武漢大學。直到1981年才恢復名譽。
曾憲植是曾國荃的曾曾孫女。她很早就參加了革命。解放後,她長期在全國婦聯工作,任全國婦聯副主任。她是葉劍英元帥的妻子,與葉帥育有壹子,名為葉新平。那是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兩人工作都很忙,兒子就交給了住在湖南老家的的父親曾撫養,和前妻的兒子葉選平隨他來了。兄弟倆都是在曾父母家長大,上過學。葉帥也多次到曾家看望兒子。葉選平離開曾家較早,直到解放初期,在廣州工作,曾給發電報,不料被接走。葉新平後來在國防部工作。文革期間,他遭到迫害,右手被打斷。現在他用左手寫字,書法也很棒。
曾國荃還有壹個曾孫叫曾厚喜,從小就喜歡畫畫。他的父親曾昭平曾讓他向壹位名叫彭的中國畫家學習,受益匪淺。1948年8月,從長沙到九龍,最後定居香港。65438年至0950年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舉辦畫展,受到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好評。不久,他被任命為華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後與中國著名畫家張大千赴巴西、法國舉辦畫展,足跡遍及歐美、亞洲、非洲、大洋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伊朗、約旦和法國頒發了榮譽證書,並被聯合國聘為文化和教育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