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苗族的民俗!!!!!!!!!!!!!!!!!!!!!

苗族的民俗!!!!!!!!!!!!!!!!!!!!!

規矩

苗族人非常重視禮儀。客人來訪,會殺雞鴨待客。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喝羊角酒。吃雞的時候,雞頭要給客人中年紀大的,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些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就是家裏最老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給客人,客人自己不能吃,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場的老人。如果客人喝酒少,不愛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如果主人不是舍不得,而是對吃喝不滿意,就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講究真實和真誠,非常熱情,大多數避免浮華和虛偽。主人魯豫客人不走第壹步,不走在前面;在交談中使用敬語;歡迎客人穿節日服裝;對於尊貴的客人,在村外用酒歡迎;客人到了門口,主人會叫門,通知家裏的女主人,她會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爬上樓;宴席上,雞鴨作為佳肴,尤其是心臟和肝臟,最為珍貴。應該先給客人或老人,客人再和大家分享,順序是先長後小。客人不應稱主人為“妙子”;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為“孟”。

連衣裙

喜歡佩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他們頭上紮壹個發髻,高約20厘米,做壹個漂亮的銀色花冠。花冠前面插著六只參差不齊的銀翼,大多是兩條龍戲珠的圖案。部分地區除銀片外,銀冠上還插有高約1米的銀角,角尖彩色浮動,更顯高貴富貴。銀冠下緣有壹條銀花帶,壹排銀花小吊墜垂下,戴在脖子上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為銀片和小銀環制成。胸前戴著銀鎖和銀項圈,胸前和背上穿著銀鬥篷,掛著許多小銀鈴。耳環和手鐲都是銀制的。只有兩袖繡以火紅色為主調,但袖口也鑲嵌了壹圈寬大的銀飾。苗族姑娘的服飾往往重達幾公斤,有的是幾代人積累傳承下來的。被譽為“壹個穿著奇裝異服,銀裝素裹的仙女”。苗族銀飾的工藝華麗、精致、巧妙,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華。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壹樣。男性多穿布頭短褲,但苗族女性壹般對服飾比較講究,尤其是服飾,極其精致,花也很多。有的裙子有40多層,所以取名“百褶裙”。禮服上繡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五顏六色。婦女擅長編織、刺繡和蠟染,工藝精湛。

習俗

當妳在苗家做客時,記得不要吃雞頭。客人壹般不允許夾雞肝、雞雜、雞腿。雞膽和雞雜要尊重老年婦女,雞腿留給孩子。當妳離開苗族主人家時,妳必須禮貌地說“哇周”,這意味著“謝謝妳”,感謝苗族家庭的熱情好客。

在壹些苗族地區,任何時候都禁止洗飲甑、米袋、米盆,只有在吃新米的時候,以示舊米已逝,歡迎新米。隨時洗會把家財沖走,食物不夠。喝山裏的生水不宜直接喝,必須先在草上做記號,以示是在殺病鬼。不要在路邊摸別人的衣服,以免傳染麻風病。避免孩子在家裏玩小弓箭,怕射到祖宗。避免交叉過孩子的頭,否則孩子長不高。禁止女性與長輩坐在壹條長凳上。

婚俗

苗族是壹夫壹妻制,青年男女婚前有傳統的社交活動。比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苗族的傳統節日是壹年壹度的花山節(農歷正月初五舉行,又稱“踏花山”),是苗族最繁華的節日。節日期間,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聚在壹起唱歌,表演踩鼓、舞獅、蘆笙,十分熱鬧。

糯米也是青年男女戀愛結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湖南城步的苗族人互相贈送畫有鴛鴦的糯米糕作為紀念品。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要敬酒,主持婚禮的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娃娃的糯米糕。

飲食習俗

在大部分地區,苗族壹日三餐,米飯是主食。炸粑粑是最常見的油炸食品。如果再加點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會更鮮美。

大部分肉類來自畜禽養殖。四川、雲南的苗族都喜歡吃狗肉,有“苗的狗就是彜族的酒”之說。除了動物油,苗族的食用油多為茶油和植物油。

辣椒是主要的調味品,在壹些地區甚至有“離不開辣椒”的說法。苗菜有很多種。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青菜和蘿蔔。大多數苗族人擅長制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歡吃酸菜,酸湯是家家必備。酸湯是米湯或豆腐水,在瓦罐中發酵3-5天,然後可以用來煮魚和蔬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壹般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制成酸味。幾乎每個苗族家庭都有腌制食物的壇子,統稱為酸壇子。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壹整套技術。油茶是最常見的日常飲品。湘西苗族人還專門制作了壹種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的食物主要有:血湯、辣椒骨、苗鄉桂鳳湯、棉花菜餅、蟲茶、花茶、魚泥、酸湯魚等。

假日和節日

苗族人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節日很多,除了傳統節日和祭祀節日,還有和吃有關的特殊節日。如:吃鴨節、吃年貨節、殺魚節、采茶節等。除了準備酒和肉,時令食品也是節日必不可少的。

苗年苗年通常從正月初壹開始,持續三天、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貨,除了殺豬殺羊(牛),還要準備足夠的糯米酒。年夜飯豐富,講究“七色皆有”、“五味皆有”,用最好的糯米做“年糕”。宴會和互贈禮物

殺魚節大多在河邊舉行。女人帶飯,臘肉,香腸等餐桌。只要他們捉到魚,他們就點燃篝火,在鍋裏煮魚,直到他們盡情享受。

“鼓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壹般是小祭七年,大祭十三年。它在農歷十月到十壹月的第二天舉行。屆時,將殺死壹只獐子,並表演蘆笙舞來紀念祖先。吃飯時邀請親朋好友聚壹聚,以增進感情和家庭和睦。

踩華山是中國苗族的壹個盛大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初三、初六舉行。在所有有苗族人居住的縣,這幾天都要豎起花桿,舉行盛大的踩華山活動。這不僅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機會,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族老少,穿著金銀衣服,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葦,耍把戲,鬥牛,摔跤,打畫眉,爬花桿。

捶背節在阜寧縣的壹些地區很流行,它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舉行。這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節日。節日期間,年輕的男女聚集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開始打背時,男人們蜂擁而出,沖向他們選擇的女孩,壹只手掐住女孩的脖子,另壹只手蒙住她的眼睛,其他男孩則打她的背。女孩也不甘示弱,笑著掙紮。等妳掙脫了,抓住那個年輕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會場,男人追著女人,跳來跳去。玩累了,男女雙方找個地方打本地電話(就是兩根中間有壹根長線的竹筒,竹筒裏各能聽到說話唱歌的聲音),互相傾吐甜言蜜語,結成伴侶。戀愛後,告訴父母妳會在黃道吉日結婚。

建設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不同地區各有特色。大部分房屋都是木結構,屋頂覆蓋著瓦片、冷杉樹皮或茅草。在貴州中部或西部,薄石板被用來覆蓋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居住著用交叉樹幹搭建的長長的茅草房或“叉房”;湘西壹帶都是石頭房子。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房屋多以樹籬、樹皮、瓦片,或石山墻、竹片或木屑為材料,分為臥室、廚房、馬廄,陳設簡單。有些苗族人居住在壩區,他們的房屋也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分三間,左右間有側門,中間有大門,即正門。在壹些苗族,正門壹般不允許隨便進出,只有家裏有婚喪、祭祀等活動時,才可以通過正門進出。

  • 上一篇:結婚成家的吉日。
  • 下一篇:請高手指教!出生於農歷84年8月11,2009年運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