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美國各州慶祝的主要節日之壹。但是在美國,新年遠沒有感恩節或聖誕節那麽熱鬧。
美國人慶祝新年。最熱鬧的是除夕。當晚,全國各地的教堂都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道或廣場,唱著詩,祈禱著,祝願著,惋惜著,迎接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午夜,12點,全國各地都響起了教堂的鐘聲。樂隊演奏了著名的懷舊歌曲《壹路順風》。在音樂中,興奮的人們擁抱在壹起,甚至陌生人也可以相互親吻。這樣,人們帶著告別的悲傷和對新生活的向往迎接新年。
北美的印第安人和他們獨特的風俗。每年除夕,他們都會舉辦壹場別具特色的“春火晚會”,壹家人入圍篝火旁,載歌載舞,談笑風生。當黎明到來時,他們把破舊的衣服燒掉,作為辭舊迎新的象征。
除夕活動往往會持續到第二天淩晨兩三點。大年初壹,壹般都是平和閑散的。許多人起床很晚,然後看電視,和家人朋友壹起吃年夜飯。
雖然元旦不是最熱鬧的壹天,但仍有許多州舉行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有壹個玫瑰俱樂部,這是美國最大的新年慶祝活動。七八十年前,加州農村的壹些俱樂部成員用鮮花裝飾他們的馬車,並在柑橘成熟季節在村裏舉行壹些小型慶祝活動。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十英裏長的鋪滿鮮花的街道的盛大慶典。五六十輛完全用鮮花,尤其是玫瑰花做成的花車,緩緩地走了幾英裏,上面放著各種鮮花做成的模型。這不僅吸引了加州的男女老少擠滿了街道,也吸引了數百萬電視觀眾。
在費城,有壹個10小時的服裝遊行。這壹活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沿特拉華河定居的瑞典和英國移民的習俗。在那些日子裏,他們總是盛裝打扮,在鄉下舉行新年慶祝遊行。盡管今天費城的化裝遊行比過去更有組織性,但它仍然保留了以前的特點。參加遊行的人們,有的打扮成小醜,有的化裝成婦女(按照古代習俗,婦女不得參加這種遊行),伴隨著花車,載歌載舞,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每年參與人數始終在1萬到2萬左右。
此外,許多州在新年舉行足球比賽。鮮花盛開的加州,有玫瑰杯足球賽;盛產棉花的德州達拉斯有棉花杯足球賽;產甘蔗的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有壹場糖杯足球賽;後來又出現了佛羅裏達州傑克遜維爾的鱷魚杯,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太陽杯。
美國學生另壹個有趣的習慣是在新年下決心,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個決議通常不是雄心勃勃的,而是壹些簡單而實際的計劃。比如“我壹定會戒煙”或者“我會好好對待我的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誠的告訴大家,以求得到監督和鼓勵。
不列顛,英國
在英國,公歷的元旦沒有聖誕節那麽隆重,但在除夕和元旦,人們會根據當地的習俗進行各種慶祝活動,辭舊迎新。在除夕之夜,英國人經常帶著蛋糕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直接進親戚朋友家。
按照英國的習俗,除夕夜的壹千零壹夜過後,第壹只腳踏進家門的人預示著新壹年的幸運。如果第壹個客人是壹個黑發的男人,或者是壹個快樂、幸福、富有的人,主人壹年到頭都會很幸運。如果第壹個客人是壹個淺黃色頭發的女人,或者是壹個悲傷、貧窮、不幸的人,那麽主人在新的壹年裏會不走運,會遇到困難和災難。除夕到親戚朋友家做客的人,要先撥弄壁爐裏的火,祝主人“開門”,然後再說話。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多在新年前夜的篝火之夜舉行,“歡迎宴會”就是其中之壹。這種宴席分為“家宴”和“團宴”,壹般從除夕晚上8點開始,到大年初壹淩晨結束。宴會上有各種酒、食物和小吃,供人們通宵飲酒。午夜,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響起,人們喜氣洋洋,舉杯歡呼,高唱《往日的日光》。“除夕舞會”是另壹種慶祝活動。當地的酒店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來到這些裝飾明亮的舞廳,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數千人聚集在各個廣場,圍著廣場中央的噴泉和愛神雕像載歌載舞,狂歡不已。電視臺也在廣場做直播,讓“守歲”的人也能享受到這份喜悅。
德國
春節前後有壹周的時間。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壹棵杉樹,壹棵橫樹,葉子上掛滿絹花,表示花開正盛,春意盎然。就在午夜新年前夕到來之前,德國人爬上了椅子。鈴聲壹響,他們就從椅子上跳起來,往椅背後面扔壹個重物,以示拋卻災難,投入新的壹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排隊在街上演奏。大人們舉著彩旗,在後面喊著唱著,慶祝新年。德國女性會在新年即興創作以家庭為主題的喜劇小品。在德國農村,有壹種慶祝新年的習俗——“爬樹比賽”,男孩們沿著光禿禿的樹攀爬,第壹名被稱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日本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65438+2月29日-65438+10月3日都是國定假日。日本人把65438+2月31稱為“大黑暗日”,也就是除夕。除夕夜,日本人稱之為“除夜”。晚上,他們祈求神靈送走多災多難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這就是所謂的“初壹”。除夕子夜,城鄉寺廟鳴鐘108驅邪,日本人則靜坐聽“除夜鐘”。當鐘聲停止時,意味著新的壹年的到來。人們離開座位,上床睡覺,希望做個好夢。在新年的早上,壹家人圍坐在壹起,互相講述他們在除夕夜的夢想,以測試好運或厄運。日本人把元旦的第壹天稱為“正日”。1-3是“三賀日”:
到了對的日子,晚輩要先去父母家拜年,再給親戚朋友拜年。新年仍然是壹個“吃”的節日,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吃自己的食物來祈求好運。在“正日”這壹天,日本人會吃壹頓豐盛的早餐,包括糖、蕎麥面和屠蘇酒。之後,他們連續三天吃素,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好運。目前,日本大多數城市人在新年都放棄了素食,轉而在“夜場”吃壹頓空心面,以祝願他們在新的壹年健康長壽。
加拿大
目前加拿大華人數量已達百萬,是加拿大第三大族群。由於華人的增加,春節成為當地的壹個重要節日,中華文化的影響日益擴大。
每年臘月,從加拿大東部的多倫多到西部的溫哥華,華人社區開始陸續慶祝春節。在中國有使領館的地方,會邀請中國外交官和當地政府官員參加各種慶祝活動。舞龍舞獅、武術雜技、歌舞服飾表演、廟會展覽、嘉年華遊行等活動為當地增添了美麗的風景。在溫哥華、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大城市,華人社團和壹些地方社團、管理組織共同舉辦新年活動。舞獅、秧歌、京劇、燈籠、剪紙和中國結等中國文化的“特產”深深吸引著其他民族的居民。
在慶祝活動中,也有很多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比如舞獅隊裏經常能看到外國人的臉。在首都渥太華,有壹個叫喬治的希臘歌手,特別喜歡唱中國民歌。在蒙特利爾,壹位名叫吉米的加拿大人能用中國民族樂器二胡演奏出壹首動人的中國民樂。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