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對《論語》的思考

對《論語》的思考

看完壹本書有什麽感受?記錄下來很重要。讓我們寫壹篇評論。那麽我們如何寫出讀後感呢?以下是我對大家讀論語的壹些想法,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讀了《論語》,有這麽壹本書,裏面充滿了真理和隱藏的智慧。它的道理不壹定非要我們去理解。但在我們看來,它是凝結了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以語錄形式出現的散文集,記錄了壹個古人的思想,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邏輯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

曾經有壹個人,創立了儒家學派,編纂了《春秋》,修訂了五經,創辦了私塾,打破了貴族教育。他有當時人們無法企及的智慧和想法。現在,他是國際知名人物,他有壹個人人皆知的名字。

他的名字叫孔子,被稱為《論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壹章。在治學方面,孔子學而不厭,教而不厭,知其所知,不知其所不知,敏感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壹定要有老師,有見識,有決心,會提問,會思考。難道不是壹種謙虛嚴謹求實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嗎?同時,孔子認為仁不易學,其蓋亦愚。如果妳很了解,那就很難學,它的封面也是搖擺不定的。學問是仁的基礎。

君子坦蕩蕩,惡棍總是關閉,不在他的位置,不尋求自己的政府。路漫漫其修遠兮,死了也不能刻壹根朽木。

孔子讀了《論語》後說:“沒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如果沒有大車,沒有大車,怎麽行?”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政治壹章,意思是:這樣的人不守信能怎麽樣?就像大車沒腿,小車沒腿。他們靠什麽行走?

如今,聲譽已經成為壹個人的無形資產。沒有它,我們將無法前進。壹個人的名聲是很難買到的,它不僅是素質的外在體現,更是壹種不可估量的財富。我們的名聲決定了我們在很多方面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等。信譽就是信用和名聲。壹個值得信賴的人,通過與他人的不斷接觸,他的聲望越來越高,所以人們才會有聲望。這樣的人,別人和他(她)交往的時候,壹定是快樂的,自在的,同時。向別人尋求幫助肯定會容易得多。沒有猜疑、焦慮和擔心,別人自然會盡力幫忙。反之,不守信用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他們做什麽,都不可能順利完成,“名譽破產”壹定會成為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壹定要做到,做不到或者不確定的事不要答應。”別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冷漠,但心裏可能會把妳列為“失信者”。我也毀約了,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在想起來,不僅慚愧,更慚愧的是:壹個人說話不算話,能怎麽辦?我把自己之前的失敗當做心中的警示,以此為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壹定要實現,哪怕有什麽意想不到的麻煩,我都會遵守。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自己脫不開身,要認真向對方道歉,並及時說明情況,取得諒解。

人家不信,就糾結。

讀了《論語》,三代聖賢,萬代師表,為智者仁者師表;國學《論語》中的儒家名言諺語,表現了求索者。可以說:“孔子不生於天,則萬古長存。”

只是拜訪,穿越千年的人,感受經典的平凡智慧;我之前對學而時習之初的詞組理解淺薄,我在人間時真心讀之;雖然我們不能理解它的深刻,但我們也欽佩它的巨大益處。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弟子3772,壹生大半時間致力於“傳道、授業、解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和倡導了壹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樹立了教師傳承的典範。

現代人大多從《論語》中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了詳細的了解,其間發現他的教育思想與當下的教育有許多相似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不例外,我在寒假期間致力於閱讀前人的大智慧。

想人先教德行。

“君子服務以道為本”、“教以做人”既是孔子倡導的德育目標,也是當代教育家倡導的德育目標。“服務為本”就是要學會做壹個有愛心的人,能夠“愛所有的人”,能夠“給予所有的人,幫助所有的人”。孔子非常重視道德的作用,甚至傾向於將知識納入道德範疇。他說:“君子不重,而學不固。”“如果妳不能保持智慧和仁愛,妳就會失去它。”即使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質保持在壹定水平,知識水平也會下降、退步甚至完全喪失。孔子的命題指出了德性在揭示德性與智慧關系中的主導作用。作為壹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妳首先要做好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放在整個教育的首要位置。

對《論語》的思考4《論語》是壹本簡單的書。它沒有華而不實的辭藻和華麗的句子。它只是用簡單的語言告訴我們壹個又壹個簡單的道理。-題字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美德都是把孝順放在第壹位的。壹個人要想成為君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和兄弟。孔子認為,壹個人除了生病,什麽都不能讓父母操心,才是真正的孝順。這讓我感觸頗深。我的父母幾乎沒有什麽不擔心的。我還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孝順。

有壹次,孔子在給學生上課時,問曾子:“曾參,妳知道我壹貫的風格是什麽嗎?”?

曾子說,我知道。孔子高高興興地走了,別人問他壹貫的風格是什麽。曾子說這是忠誠和寬恕的方式。忠恕是孔子的風格。忠恕之心,如寬恕之心;壹個人只有把別人放在心裏,才能忠誠,只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才能寬容。很多人因為壹直無法原諒別人的錯誤而背負了壹輩子的仇恨。古希臘有壹個神話,赫拉克勒斯赫利克在山路上發現了壹個袋子,於是他試圖打破它以顯示自己的力量,但始終沒有成功,袋子越來越大。這時,壹個哲學家告訴他:“這是壹個仇恨的袋子。越打越大。”。而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在不斷地打著眼前的仇恨包?最後我們不僅沒有打敗他們,反而讓心情變得更糟,這種心情甚至超過了損失。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也告訴我們很多治理天下的方法。孔子認為,只有統治者先以身作則,他所頒布的政府官員才會執行,人民才會服從。這也提醒我們,壹個人如果不夠優秀,怎麽領導別人?

《論語》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我所學到的只是冰山壹角。我將用孔子的學生魯茲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孔子的知識就像高墻內的宏偉宮殿。怎麽能和他比呢?

對《論語》的思考5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無窮無盡的文字中,每個人都能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的是壹個任重道遠的讀書人的遠大誌向,有人讀的是求知之心,而我,讀《論語》,更像是看到壹個老人坐在壹群年輕人中間,和他們聊著自己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知道,人應該度過人生的每壹天,作為壹個普通人,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看重的似乎是禮,如何待客,如何侍奉君主。所以他在禮儀上有條不紊,嚴謹,認為禮和樂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但是,孔子也說過:人無情,妳有禮貌,妳就會幸福。可見在他看來,沒有愛情的基礎,儀式是沒有用的。孔子多次闡述過這壹點。尤其是對父母的愛。他講孝道,大家都說孝道就是關愛父母,但他說如果不能發自內心的愛父母,這和養狗養馬有什麽區別?事實上,只有建立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真摯的愛情之上,才能達到真正的孝順。對任何人來說,愛情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們達到幸福的階梯。不懂得愛的人,不會懂得生活。

壹個人在世界上是否快樂是壹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取決於他在人際交往中能否快樂。孔子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繼續保持人格和心靈的獨立。他用壹句話最好地闡述了這個原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就是告訴人們,無論和朋友相處得多麽愉快,都不必強迫他們有完全相同的觀點。壹個人格完整的人,應該能夠保持自己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當他被別人傷害的時候,他並不認同以德報怨這種無原則的原則,因為善待對他不好的人,其實就是忽視了真正善待他的人,所以他認為我們應該以德報怨,以德報怨,這也是做人原則的體現。

我覺得《論語》和其他經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關註的是所有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告訴人們如何生活才能達到幸福。天氣暖和。

讀《論語》6“教女知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之。”這句話選自《論語》中的“為政”,是《論語》十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壹篇。意思是:“妳明白我教妳的嗎?如果妳明白,妳就明白了。不懂就是不懂。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出自春秋末年的孔子,但對現代人仍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句話包含了壹個道理:無論做什麽事,都要謙虛誠實,絕不能裝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謙虛誠實地對待這些問題。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別人請教,甚至“不恥下問”。如果不裝懂,敷衍了事,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當下,社會上有很多閑人,整天靠騙人過日子。就算命而言,明明是壹種封建迷信,但算命先生卻裝著很困惑的樣子去理解,告訴妳生活中的為什麽,這是很可笑的。

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時候就要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趕緊問老師同學。有些同學總是很懶,想方設法湊合,做錯了事找各種理由。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錯誤只是錯誤。久而久之,它們就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其所知,不知其所不知”,坦誠待人,坦誠待己!

對《論語》的思考7今天讀《論語》的故事,有壹個記憶猶新。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之壹是顏回。孔子曾稱贊顏回說:“君子壹飯壹瓢水。在壹個刻薄的巷子裏,人有不忍則憂,妳回去也不會換個快感。賢哉歸來。”意思是:“賢德,顏回吃了壹小筐米,喝了壹瓢水,住在壹個可憐的小屋裏。別人受不了這種窮,卻依然不改上道的樂趣。德行,顏回!”

顏回家很窮,缺衣少食,住在那條很破舊的巷子裏,卻能過得很幸福。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佩服顏回,不是因為他能忍受這麽艱難的環境,而是因為他能樂觀的生活。在所有人都在為這種生活煎熬,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不改樂觀的生活態度。

顏回能做好這個,我不行。比如有壹次,我們老師留了很多作業,我只寫了幾個字就煩了。我壹點也不強壯。還有壹次,被老師罰了100題。寫完40題,我哭了。我媽陪我寫第八十題,我媽幫我寫完剩下的二十題。簡而言之,我還是不夠強壯。

好了,我先介紹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紹。

《論語》:論語記載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個方面,甚至還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最終編纂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弟子。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但有壹點似乎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壹群朋友的關系。就是幾個人互相是朋友,三五成群。說了這麽多《論語》中的交友思想,我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因為《論語》主要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我認為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看論語,只找到兩個地方。只看論語,好像沒有,孔子說:我知我夫!子貢說:認識壹個兒子是什麽感覺?子曰:吾不怨天,吾不計較人,吾上學而得。認識我的就是天堂!(憲法問題)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誰能扮演這個角色嗎?有時候,師生關系也可以達到壹種朋友關系。我不禁註意到顏回和曾參。

三人行,必有老師,敏感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篇。第壹種是幾個人壹起走,所以肯定有人能當老師;後者告訴我們要快速努力學習,不要羞於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三人行,必有師。這句話包含了壹個寬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有壹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導師。但正是這種不要臉的質疑,造就了很多偉人。

關於論語的思考。《論語》是前年中國儒家經典名著。是壹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大部分是孔子回答弟子提問後記錄的。壹部分是回答王公大臣和各界人士的問題;還有壹部分是沒問題的,只是記錄了孔子的壹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許多內容至今對我們的言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這句話,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所學;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裏,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則罔,做夢而不讀書必然導致懷疑等等。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名句之外,還會發現壹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句子。

比如“我從來沒有不懂得自律。”意思是:學生主動帶壹堆肉幹來見我,我不會不教他。在我看來,當今社會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尊敬老師,老師熱愛學生,這壹切都不需要物質的衡量。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學生要送禮才能得到老師的教導,這足以反映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又如:“晁、大夫說就是這樣;用醫生的話來說,就是這樣好;妳在這裏,妳就和妳壹樣好,妳就和妳壹樣好。”意思是孔子上朝的時候,和下壹任大夫談話,侃侃心平氣和地談;與醫生交談,態度愉快;當壹位紳士在場時,他說話會很尷尬。由此可見,孔子的說話態度明顯不同於不同等級的人,他的做法也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不符,這充分說明孔子的時代是壹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友之食,雖車馬,不祭肉,不拜。”(意思是孔子如果朋友只給他車馬不祭肉,他也不會去祭奠)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當時的人非常重視祭祖,即使別人給他再多的東西,不祭肉,他的主人也不會高興。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壹些帶有明顯時代特征、揭露封建社會腐敗風氣的言論,但總的來說,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理家治國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所以還是壹本好書,孔子無疑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壹。

讀完《論語》10《論語》是壹部融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弟子言行的智慧語錄。其中體現的聖賢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指明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沒有改變生命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生的精彩終究是平淡的,充實舒適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不如與時俱進,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學完之後按時復習不是很好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別人不理解我,但我不抱怨。那不是紳士嗎?;子曰:“十之五,吾立誌學;我三十歲了;四十而不惑;五十歲時,我知道我的命運;六十歲我聽話;我七十歲還聽話;我沒有越界。”意思是15歲對學習感興趣,30歲獨立,40歲遇事不懷疑,50歲明白自己的命運,60歲明白聽到的壹切,70歲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不超出應有的規則。不枉此生,立誌做大事。

從《論語》中,我學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待人真誠,不用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重兄弟,是美德;老老實實學,不要裝懂之類的。

《論語》是壹本好書,可以幫助妳領悟很多人生大道理。

《論語》點評11《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壹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的,我自己也愛上了《論語》,讀著這句深刻而發人深省的話,領悟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是背得滾瓜爛熟的。這八個字時刻提醒我,做人做事要以此為前提,以此為準繩。之前大三的時候,我無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作為小組長,我讓其他同學幫我收作業,聽背誦,編壹些偷懶的小理由,以便課後多玩。放學回家後,我開玩笑地給媽媽講了這個故事。我媽聽完,皺了皺眉頭,讓我找《論語》再讀壹遍。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媽媽讓我停下來,詳細地給我解釋意思。這才明白媽媽的用心良苦。想壹想這八個字,然後想起我老是拿同學尋開心。想到這裏,我的臉滾燙,我為自己的懶惰行為感到羞愧。是啊,妳怎麽能把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呢?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最讓我感動的壹句話是子在四川說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出孔子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流水,日夜不息,那種遺憾和無奈。既然不能守時,那就把每壹分鐘都花在最需要的東西上,珍惜時間如金!讀論語也讓我慢慢改掉了拖延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成壹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就很難把學習學好。不妨看看這句話,“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我相信妳會和我壹樣受到啟發。而當妳把學習當成壹種樂趣的時候,妳就會樂在其中,變得越來越好。

《論語》是壹杯回味無窮的甜酒。那本優雅的書,發人深省的文字,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靈魂。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相信在它的熏陶下,我的生活會更美好。

讀完論語,12《論語》是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在生活中,她就像壹盞明燈,時刻為我指明方向。

第壹次接觸《論語》是在幼兒園的閱讀課上。美麗的劉老師每天帶領我們做早讀。現在我能熟練地背誦十章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敘說與七》中的“三人行”。我必須向我的老師學習,選擇好的並跟隨它,改變不好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三個人在壹起,另外兩個或者其中壹個必然會比另壹個更好。我們要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針對自己改正缺點。作為壹名壹年級的小學生,要提高自身修養,虛心好學,這樣無論人與人相處好壞,都能為人師表,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我進了小學。雖然我認識的單詞比其他同學多,但我從不驕傲。而是虛心向同學學習。孩子願意和我交朋友,同桌。有了良好的學習關系,我在學習上更有活力。

老師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我還太小,做不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從《論語》中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態度和習慣,是我們小學生的義務。

暑假讀完《論語》13,壹口氣讀完了《論語》。我覺得裏面蘊含的道理太深刻了,壹讀就不容易理解。妳得去品味,去理解,去仔細閱讀,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比如有壹個孔子說“他也是壹個孝順的兄弟,但是他容易犯錯誤,這是新鮮的;愛犯錯誤的人,愛惹事的人,與此無關。君子做事以德為先。孝順弟弟者,以仁為本。”意思是:孔子說,“難得他(她)孝順父母,尊敬兄弟,卻喜歡得罪長輩;沒有不喜歡得罪長輩,卻喜歡搗亂的人。君子要致力於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敬父母是仁的基礎。我沒有這麽做。經常吃完飯拍拍屁股就走,從來沒想過爸媽還要洗碗幹活;父母讓我去買東西,我經常推諉扯皮,不肯買。我從沒想過我父母會難過。經常大手大腳花錢,從來不考慮父母掙錢的辛苦。

讀了《論語》,我開始明白,父母為我們打工是為了給學校掙錢。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來回報我們親愛的父母嗎?我們還小,爸爸媽媽不想讓我們養。只要我們聽話,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安慰。

父母的用心,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有時候會讓我幹重活,但是他們是想讓我體會勞動的收獲!雖然我犯了錯被他們批評,但我並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上是在批評,暗地裏是在教育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是壹種愛,別人感受不到的!

讀完論語,14“論語半平天下!”孔子睿智閃耀的語言照亮古今!不用說,偉人毛澤東,梟雄蔣介石,都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後世的文人和普通百姓也深受其影響。

“人家不知道也不關心,不是君子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理解我,我不反感。這不是君子的性格嗎?孔子這句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話告訴人們,修養是如此重要。修養就像壹朵在寂靜中綻放的花,成功的果實在光明中結出果實。

前蘇聯的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擔任了三十年的總參謀長。在別人眼裏,他似乎沒有什麽特長,但為什麽他當了30年的參謀長,還能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總部開會的時候,他總是會先到,然後去地圖上指著敵人應該出現的地方。我們的軍隊現在在哪裏?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把他們壹網打盡?他似乎總是在那裏自言自語。會上所有人都說他什麽都不知道,但他在那裏自言自語壹定是瘋了。

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Aleksandr Vasilevsky)在聽到所有人的批評後並沒有生氣,但他仍然在那裏思考大事...讓他在會上發言。他東拉西扯說了壹會兒,稀裏糊塗的,坐在會場的人都壹頭霧水。斯大林來回踱步,慢吞吞地說:“坐下,我親愛的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同誌,別說話,讓我說!”斯大林對戰局的清晰分析讓人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利夫斯基早就把重要信息傳到了開會前在房間裏來回踱步、抽煙思考的斯大林耳朵裏。他沒有怨恨別人對自己的無知,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

正因為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不想討厭別人的指責,所以在政治上沒有樹敵太多,得到了領導的賞識。他當了30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輝煌的壹生!修養是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只要妳永遠擁有它,妳的生活就會有壹道亮麗的風景!

讀完《論語》15《論語》中有壹句話讓我深思:“三人行必有我師。”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就連我們班這個小團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耿,冰心。有的人學習不好,籃球卻是兔子;有的人體育不好,書法卻是龍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但畫得栩栩如生;有的人畫的不好,唱的卻很美;有的人唱歌五音不全,卻充滿了數學;有些人對數字完全不感興趣,但他們寫作文時卻才華橫溢...他們說他們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這是真的。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學習。每壹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導師,通過上壹層樓梯來教導我們,成就我們。我們應該多向身邊所謂的普通人學習,就像灌木叢中的壹棵小苗,在附近許多植物的滋養下茁壯成長,長成壹棵頑強的大樹。樹之所以高,是因為它有嫩苗;山之所以巨大,是因為有石頭;大海之所以波瀾壯闊,是因為有水滴;人因為那些所謂的普通人而發光!

《論語》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教會我們為人處事道理的老師,是引領我向上的階梯。

薄薄的壹本書,認真讀完,終身無悔。

  • 上一篇:安徒生經典童話(5件)
  • 下一篇:請問誰有名人的家族史資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