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請結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分析貨幣升值和貶值與國內物價水平的相關性。

請結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分析貨幣升值和貶值與國內物價水平的相關性。

人民幣升值,物價如何變化人民幣升值→外資流入→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漲。

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漲。

人民幣升值歸根結底是貿易順差造成的。因此

第壹條路徑是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物價上漲,屬於支流。

第二條路徑是貿易順差導致的物價上漲,這是主流。價格上漲的內部和外部驅動因素:

無風不起浪。這壹輪影響大江南北的漲價背後的推手是什麽?

在諸多因素中,壹個不可忽視的就是流動性過剩。錢多了,東西自然會漲價。

中國目前的貨幣環境非常寬松。

據統計,2007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7.78萬億元,同比增長17.06%;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13.58萬億元,同比增長20.92%。M1的同比增速在今年2月和6月分別達到20.99%和20.92%,為2001以來的最高值。

M1主要由流通中現金(M0)和公司活期存款組成。企業活期存款增加反映經營更加活躍,日常周轉對營運資金的需求增加。信貸方面,上半年貸款增速16.48%,為2003年以來最高。

寬松的貨幣環境不壹定是通脹的充分條件,但往往是物價全面上漲的必要條件。

為什麽中國有這麽多錢?這其中,既有國際市場的外部因素,也有源於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結構性頑疾。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仍然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因為國內還有投機的空間,再加上部門壟斷,國有資源對外資的吸引力很大,權錢交易泛濫,導致投資熱、購房熱,比如對房地產的追捧,開發商的惡性抄襲。中國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通貨膨脹,尤其是房地產的泡沫增長。

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形勢下,中國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壹方面,中國通過廉價商品的出口抵消了全球流動性泛濫可能導致的通貨膨脹;另壹方面,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出口競爭力,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不斷幹預外匯市場,從而釋放大量流動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國內流動性的增加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結果。人民幣升值了,為什麽物價還在漲?

大米漲價了,食用油漲價了,肉漲價了,水電氣漲價了,連煙都漲價了!如今,我們總能聽到人們抱怨物價上漲。面對物價上漲,壹些市民甚至做好了“囤貨防漲”的準備。我們知道,今年6月165438+10月以來,全國各地糧油價格持續上漲,也引發了蔬菜、肉類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國家也在向市場出售糧食,希望緩解糧價上漲的壓力。

通俗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物價上漲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其實這段時間人民幣在快速升值,而美元在下跌,港幣和人民幣基於美元的匯率達到了1:1,說明人民幣真的升值了。

面對這兩種相對矛盾的情況,普通人很疑惑:既然人民幣升值了,物價就應該下跌,但現在的情況是物價不跌反漲!不可否認,在此之前,很多普通人都有這樣壹個樸素的心理預期:壹旦人民幣升值,我們自己的錢會更值錢。說白了,升值前,1元錢可以買兩個饅頭,升值後,1元錢可以買三個饅頭。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甚至希望人民幣早日升值,但是人民幣真的升值了,卻發現物價上漲了!那麽,是什麽原因呢?

分析壹下,原因很復雜,歸根結底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壹、快過年了,每年年底前相關生活用品價格都會習慣性上漲,今年也不例外。二、近期小麥、面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面粉加工企業因為原料庫存少,所以收購價格較高;國拍托市小麥,底價和成交價較高;前期小麥主產區幹旱少雨,影響產量。第三,肉價上漲是因為之前的“肉價低”挫傷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此外,受禽流感影響,豬肉產量不足,導致價格上漲。四是液化氣等產品受國際市場氣候影響,導致價格上漲。

有意思的是,在物價普遍上漲的同時,壹些關心“三農”問題的人卻表現出理解甚至認可。原因很簡單:城市房價漲了好幾倍,公務員工資也在漲,學校學費也在漲。為什麽農民生產的糧食和生豬產品漲不起來?農民活該受苦嗎?同時,在這次漲價中,也有人問:水價、電價、氣價也在漲。通過增加民眾生活負擔來解決這些國企虧損問題的必然結果就是通貨膨脹!我們知道,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象征,壹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是允許的,而過度的通貨膨脹會造成經濟危機。

壹定程度上,人民幣升值會輻射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會降低,即生活費用占總收入的比重會降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公民的生活,尤其是消費、旅遊、留學等領域,會逐漸開始受到影響,也就是這些支出會減少。如果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老百姓手裏的錢比較難打通,否則就會貶值。

我們不妨從理論上了解壹下人民幣升值的利弊。首先,人民幣匯率升值有幾個好處:1。有利於中國進口;2.依賴原材料進口的制造商的成本下降;3.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的能力增強;4.在華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增加;5.在中國出售資產更劃算:6。中國GDP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增加國家稅收;7.中國人民的國際購買力增強了。其次,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負面效應大概如下:1。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意味著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變化沒有意義;2.人民幣升值將給中國帶來更大的通貨緊縮壓力;3.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吸引外資下降,減少外商對華直接投資;4.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了極大的傷害;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加就業壓力;6.財政赤字會因人民幣匯率升值而增加,也會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性。

那麽,是否意味著本幣升值是好事呢?顯然不是。70年代初,日本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美國遇到了困難,於是美國等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允許日元升值。之後日本經濟不可避免的進入衰退,時至今日,日本經濟仍然受到日元升值的負面影響。不可否認,中國的人民幣升值受到了來自歐洲和其他國家的壓力。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繼續貶值。在人民幣的內部貶值中,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會深受其害。在人民幣對外升值中,絕大多數普通民眾很難從中受益,因為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不會購買國外的產品和服務;相反,絕大多數普通人都會因此而深受其害。有壹種國際公認的理論認為,本幣升值會導致國內失業率上升。

應該說,人民幣升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壹個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老百姓沒有好處,反而會造成壹些傷害,從目前的物價上漲情況可以證實。另壹種是內部升值,對中國人來說是真正的升值,可能會帶來壹些好處。這時候恩格爾系數可能會降低。這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看中國物價上漲,人民幣升值,我們都知道中國政府有固定匯率制度,即政府可以自行設定人民幣與外幣的匯率,不受市場影響。實際上,浮動匯率(市場自動調節)是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就我在美國的生活而言,65438美元+0在美國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和3元。也就是說,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匯率應該在3: 65,438+0左右。目前,中國政府有意保持人民幣與美元的低匯率,以增強其出口優勢。雖然人民幣在慢慢升值,但離真正的價值還很遠。

為什麽人民幣在升值,國內物價卻在飆升?人民幣好像在貶值。

這兩者似乎毫無關系。人民幣匯率上升只是降低了國際貨幣在中國的購買力,而物價上漲的是國內人民幣對商品的購買力。

其實兩者有相當的關系。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人類行為無法控制的。中國經濟發展很快,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所以總的趨勢是:國際貨幣在中國的購買力會下降,而中國人在國外的購買力會增加。

雖然政府可以用政策手段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不變,但經濟規律自然會調節國內物價漲幅,從而達到和匯率上漲壹樣的效果:國際貨幣在中國的購買力下降了。同樣,國內物價上漲,也就是說國外的物價和我們相比沒有那麽高,我們在國外的購買力相對提高了。當然,物價上漲應該包括勞動力價格上漲,也就是工資上漲。通貨膨脹只是降低了過去賺來的錢的購買力,比如銀行存款。很多人會說什麽都漲了,就是工資沒漲。其實中國工資還在漲,但是物價漲不起來,因為供求關系(勞動力太多)。但是和老師壹樣,他們的工資也在上漲,很多老師的工資在過去兩年翻了壹番。經濟法是如何調節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幣未來肯定會升值,但目前還沒有升值。即人民幣升值預期。正是因為這種預期,很多外商把外幣換成人民幣,等待升值,大幅升值後再換成外幣,賺取差價。因為中國政府的外匯政策是外匯可以無條件兌換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兌換外匯是有管制的。幾千億外匯來中國兌換人民幣,必然導致人民幣不足,所以央行被迫發行新的人民幣。過量發行人民幣最終會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只要人民幣不原地升值,那麽這種升值預期就會依然存在,就會有外匯換人民幣,通貨膨脹就會持續。直到有壹天,物價壹直在漲,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7.5人民幣的購買力,所以不需要調整匯率,因為購買力平價變了,人民幣匯率已經滿足了它的價值。當然,現實中匯率和物價會同時上升,最終達到壹個平衡點。

  • 上一篇:讓美進入靈魂。
  • 下一篇:我能換毛巾嗎?不改對人體有害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