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宋: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為兩個部分。
春秋戰國時期
統壹秦漢
三分味吳楚
二晉前後緣
南北朝並存。
隋唐五代傳
歷經宋元明清
王朝到此結束。
中國歷史上朝代的詳細順序
從王朝開始到結束,都統治著今天的民族,開國皇帝。
三聖王和五賢帝——中國遠古時代的傳奇統治者
夏以前,2146-1675,山西安義夏縣華夏族於。
商朝公元前1675-1029博賀河南商丘華夏堂
西周大約是1029-771年前,濠江,Xi,陜西,華夏,周文王,吉昌。
前770-前476年東周春秋時期,周平王和姬怡久,屬華夏民族。
華夏民族在戰國前475-221年
嬴政,陜西鹹陽華夏族始皇帝,221 ~ 207秦朝以前。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劉邦,漢族偉大的始祖,陜西長安人。
王莽,漢族,陜西Xi人,9-23年長安人,新朝人。
劉秀,漢光武帝,東漢洛陽人(25-220)
三國曹魏220-265洛陽河南洛陽韓偉文帝曹丕
221-263四川成都成都漢武帝劉烈
孫武222-280江蘇建業南京吳晗迪達孫權
西晉265-316洛陽河南洛陽漢武帝司馬燕
東晉317-420建康江蘇南京漢晉皇帝司馬睿
十六個國家
304-439前趙()304-318山西平陽臨汾匈奴皇帝劉淵。
319-329陜西長安xi安
成漢306-347,太宗武人,四川成都人。
梁倩314-363姑臧甘肅武威漢高祖王銘張世
侯趙319-351郭襄河北邢臺傑祖高祖明帝施樂。
顏倩337-370龍城慕容穆,遼寧朝陽鮮卑族太祖文明帝
先秦351-394長安陜西xi '安迪人世宗明帝苻堅
後秦384-417陜西長安xi長安羌族皇帝姚昌。
後燕384-407中山河北定州鮮卑始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385-431元傳宣烈王啟富國人,甘肅榆中鮮卑族始祖。
侯亮386-403略陽呂光,武帝乙武帝,甘肅平涼人
南梁397-414西平拓跋古武,青海西寧鮮卑族的猛祖
南燕398-410光谷山東益都鮮卑世宗皇帝慕容德。
西涼407-421酒泉甘肅酒泉漢太祖昭武王立勇
狐夏407-431童萬成陜西靖邊匈奴始祖赫連勃勃。
北燕407-436與遼寧朝陽高句麗燕帝的關系
北梁397-439張掖甘肅張掖瀘水胡太祖武宣王居渠孟勛
*魏冉350-352年鄴城人,河北臨漳人,冉閔,漢族國王。
*西燕384-394,山西長子,鮮卑族長子慕容洪。
*西蜀(後蜀)405-413宜州四川成都漢橋宗
南北朝
420-58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蘇南京漢劉玉
齊479-502建康江蘇南京韓琦蕭道成
梁502-557江蘇省建康市南京市無棣縣市
陳557-589江蘇建康南京漢族市
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鮮卑魏道武拓跋珪
河南洛陽洛陽
東魏534-550年葉河北臨漳鮮卑魏孝靖帝袁山建
西魏535-556長安陜西xi安鮮卑魏文帝元寶居
北齊550-577葉河北臨漳鮮卑宣帝高陽
北周557-581長安陜西xi安鮮卑周小敏狄玉文爵。
隋朝581-618大興陜西xi '韓安隋文帝隋文帝。
唐朝618-907陜西長安xi韓安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後梁907-923汴河南開封韓良太祖黃澍。
後唐923-936洛陽人,河南洛陽人,漢族,唐莊人,李。
後晉936-947汴河開封漢晉高祖石敬堂。
後漢947-950燕,漢高祖河南開封人
後周951-960汴河開封府周瀚太祖郭威
891-925四川成都成都漢族曾祖父王建
後蜀925-965孟誌祥,四川成都漢族大始祖。
楊武892-937揚州江蘇揚州漢太祖楊行密
南唐937-975金陵江蘇南京漢族始祖李扁
吳越893-978浙江杭州杭州韓吳蘇劉
893-945福建長樂福州漢太祖王
馬初896-951長沙湖南長沙吳晗旺姆馬印
南漢905-971興王宓廣東廣州漢族曾祖父劉力
湖北荊州南平907-963湖北荊州吳晗王欣高繼興
北漢951-979太原山西太原漢族始祖劉沖
宋北宋960-1127開封河南開封韓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1279浙江臨安林韓安高宗趙構。
廖907-1125黃渡遼寧契丹太祖耶律寶吉
大理937-1254雲南大理白太祖泰和市段四平
西夏1032-1227興慶府寧夏銀川黨項京地李元昊
金1115-1234會寧阿城(黑)女真人完顏阿骨打
中都北京
河南開封開封
元朝1206-1368元世祖忽必烈,蒙古人。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漢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滿清太宗皇太極。
中華民國1912-南京孫翰中山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代代相傳。夏商、西周和東周分為兩部分。春秋戰國統壹了秦漢。
三分在,兩斤前後延伸。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承。歷經宋元明清,王朝終結。
需要註意的是,漢高祖既不是劉邦的廟號,也不是謚號。劉邦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但從漢武帝時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開始,劉邦就被稱為“高祖”,後人經常使用,所以歷史上稱為“毛”、“漢”或“漢高祖”。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享年62歲(虛歲),葬於謚號高皇帝長陵。
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但這位叫劉的君主並沒有追求王莽的稱號。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中唯壹壹個不追求廟號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時,對上壹代的幾個皇帝都奉行廟號,廟號從他這壹代開始泛濫。
既然“前秦”在秦朝後面,為什麽不叫“後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十六國是前者,十六國有兩個秦,彜族的前秦和堯昌羌族的後秦。後秦是針對先秦而建立的,也自稱秦,所以和以前的後秦有所區別。“先秦”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北方的非漢族民族政權,也是孫公達在《氐族研究》中所說的“第壹個試圖以少數民族統壹全國”的歷史政權。“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先秦,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
北燕的第壹個皇帝是高句麗人高雲(高句麗皇族,高雲的祖父高鶚,高句麗民族的壹個分支。慕容寶以為他是幹兒子,給他改姓慕容。因又叫“慕容雲”,稱帝後又恢復原姓高。實際創始人是鮮卑漢人馮巴(皇帝毛文成)。
顏倩年間,慕容洪被封為冀北王。慕容洪在位時雖然沒有正式稱為燕王或燕國皇帝,但他原本打算加入慕容垂,但爵位的設立已表明獨立於其他政權,因此慕容洪壹般被視為西燕的創始人。
西蜀,有時被稱為後蜀和殳俏,是漢人喬宗建立的政權,不屬於傳統定義下的十六國之壹。其統治區域大體在四川盆地。
北魏後來與漢族融合,形成漢族。采取了命令鮮卑貴族改姓漢、嫁給漢族地主、學習漢語、穿漢服等壹系列改革措施。30歲以上的人變調比較難,可以暫緩。凡30歲以下,現為朝廷官員者,必須改漢,違反此條者,將降級或撤職。規定官民都要穿漢人的衣服;鼓勵鮮卑人與漢族士紳通婚,采用漢族姓氏。北魏皇室原名拓跋,此後改姓袁。魏孝文帝的名字是袁弘,這是漢族姓氏。魏孝文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北魏的政治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進壹步促進了鮮卑和漢族的融合。
李世民家世生於河北趙縣,李淵出身於關隴,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自稱是西涼王李浩的後代。其中,歷史上有這樣壹段插曲。原來,在西魏以前,山東李氏家族是貴族世家。這裏有王、陸、崔、李、鄭等五大貴族姓氏,其中李是鮮卑族中的壹個大姓。自西魏以關中為根據地建立以來,就硬性規定關隴李姓為名門望族。據此,有人認為李氏是破落貴族,也有人說李是鮮卑族的小野部姓。
根據可以考證的史料,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也就是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是隋文帝壹個妃子的妹妹,屬於非漢族,所以李世民與之間存在關系。的母親竇也是鮮卑人。但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李淵的世系。歷史上有幾種說法:賜姓小野部,廢姓河南李,老兒的後代。最有可能的壹種說法是是深受胡人影響的漢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兒,是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清朝(公元1616 ~ 1911),1616(明朝萬歷四十四年,後晉天命元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稱可汗,國號大金,史稱。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同年,清朝順治皇帝遷都北京,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
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名稱的由來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比較零星復雜。每個朝代的建立者首先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建立國名(朝代名)。壹個國家的稱號就是壹個國家的稱號。《五帝史記》:“從黃帝到虞舜,皆同姓異國,以張明德為例。”
是什麽決定了朝代的名稱?大致有五個原因:從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名稱,從最初的卦象和創始人的頭銜;起源於創始人原居地或政權統治的地區;起源於宗族關系;它意味著好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具體的國名及其由來:
夏:相傳虞因自稱“夏”而被占蔔。據史家先生記載,虞之子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月地區)後,才被稱為“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始祖幫助禹治水而被商占蔔,後以“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時,以“商”為名。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稱殷或殷商。
周:周部落到了古公祈福,就遷到了(今陜西岐山)。滅殷後,以“周”為朝名。周初建都於高(今陜西安西南),後平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高之東,故有“西周”、“東周”之稱。
秦:據《史記》記載,本是壹個古老的部落,其首領是周養馬由,被周賜姓“嬴”,並有壹小塊土地(今甘肅省天水縣,別稱隴西峪)。後來項救了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壹六國,建立了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統壹了中國,被稱為“漢”。長安是漢初的都城,洛陽是後漢的都城。所以首都有“西漢”、“東漢”,時間上有“前漢”、“後漢”。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王維”,曹丕代漢後稱為“魏”。曹是被皇族封號的,歷史上也被稱為“曹魏”。
蜀:以四川為活動區域,蜀指四川,其政權團夥稱之為“蜀”。歷史上也被稱為“蜀漢”。漢語是指東漢的延續。
吳:孫權生活在長江下遊。歷史上吳國建國,曹魏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因地處東方,又被稱為“東吳”。
晉:逼魏帝稱他為“晉公”,滅蜀後,他成了晉王。後來他的兒子思延繼承了他的爵位,迫使魏帝退位自立為帝,國號“晉”。
隋:楊忠,隋文帝楊堅之父,曾被北周封為“繼國”。隋文帝後來也采用了這種卦象,稱為“隨朝”。他認為“隨妳去”的意思可能會被改為“隨”是不祥的。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天蠶土豆被稱為“唐公”,他的頭銜傳給了李淵。太原起義後,李淵自稱“唐王”,後棄尤楊而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因居遼河上遊而改為“遼。
宋朝:後周恭帝繼位後,任命為回德節度使,德軍駐紮在松州(今河南商丘),任命為松州節度使。所以兵變後,陳橋發跡於松州,封號“宋”。
西夏:拓跋思恭占領周霞(今陜西衡山縣),建國後定名為“大夏”。因為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金:金都市位於景輝寧(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據說其水產品為黃金。在女真語中,“金”字的意思是“壓出猛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由元世祖的忽必烈決定的。它是《易經》“大哉甘源”這句話中的“元”,意思是大而第壹。但有人認為與蒙古族習俗、圖騰有關,也有人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壹,是繼承郭子興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安百裏教派。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將來臨”,以此來激勵人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因此也被稱為“光明會”。韓稱他為“王銘”(其子稱他為“王小明”),都反映了其宗旨。朱元璋不僅壹度信仰教,而且承認自己是派起義軍的壹員(曾任左副元帥)。朱元璋掌權後,國號“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壹個分支。女真族在北宋建立了金國。明朝末年,女真勢力重新強大,重建了晉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張,斷絕了與明朝的藩屬關系。清太宗將“女真”改為“滿州”,“晉”改為“清”。到了宋朝,女真被契丹人控制。他那壹代人指出,“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所以取名“金”,意思是比鐵還強,能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皇太極是想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還有壹個傳說是努爾哈赤早年逃亡時騎了壹匹大青馬,馬精疲力盡。努爾哈赤傷心地說:“大慶,大慶,將來我要得天下,我的國名叫大慶。”所以皇太極改國名的時候,就改成了大清。
國名分類
從夏朝到清朝,中國經歷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時期。中國的朝代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那麽這些國名是怎麽來的呢?總結起來,主要有六大類。
第壹,在中國以族名為國名,以族名為國名的現象比較普遍。夏商周都是以氏族命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氏族命名的。
第二,以地名為國名在周朝諸侯國最為普遍。例如,陳和蔡都是地名和國名。
第三,姓是國名。戰國初期,趙、魏、朝鮮是以姓氏為國號的典型國家。
第四,原標題是國家的標題。開國皇帝做皇帝之前,用這個稱號作為後來的稱號。比如曹丕在登基之前就被漢獻帝封為王維。當他成為皇帝後,他把魏作為他的國家名稱。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劉邦當漢王,隋文帝當隋煬帝,司馬燕當晉文公。其實標題也是地名,指的是被封的地方。
動詞 (verb的縮寫)從文化角度看國名。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後期更為常見。國名寄托了某種願望。比如元代,取自《易經》中的壹句話,即“大幹。”。元,為才。而明是和朱有關系的。清也是五行水,水是火,明是火。這是從五德文化的角度決定的。
6.繼承歷史上同壹姓氏或家族的人的名字。比如清初叫金,是繼承女真族完顏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初山西北部的北漢,劉姓皇帝繼承了漢室國號。這些無非是說明皇室歷史悠久,血統高貴。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封建政權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
北魏(386 ~ 534年),鮮卑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拓跋珪於太初元年(386年)稱王,原名代國。同年改稱魏,建元成國。歷史上稱為北魏、拓跋珪、魏源和侯煒。北魏五年(439),北魏滅北涼,結束十六國時期,統壹北方,傳帝17,歷時171年。天興元年(398),稱帝,定都平城。鼎盛時期疆域約為河北、山東、山西、寧夏、甘肅等省,河南、陜西、內蒙古大部,遼寧、安徽、江蘇、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蒙古南端部分地區。後來遷到洛陽(今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加速了鮮卑人的漢化,加強了中原的統治。改拓跋為元氏縣。雍熙三年(534),蕭逃往長安,投靠。高歡立袁山為帝,為孝清靜,遷都葉(今河北臨漳),改元。史稱東魏。北魏亡。
東魏(534 ~ 550)是鮮卑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34年,北魏宗室袁山稱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史稱東魏,傳給皇帝1,17年。
西魏(535 ~ 556)是鮮卑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35年,魏國宗室袁寶矩稱帝,建都長安,史稱西魏,歷經3帝22年。
北齊(550 ~ 577),鮮卑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50年,高陽廢東魏帝自立,定都鄴城,國號齊,史稱北齊,傳6帝,歷18。
北周(557 ~ 581)是鮮卑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57年,宇文爵稱天王,建都長安,國號周,史稱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滅北齊,統壹北方,波及五帝25年。
遼代(916 ~ 1125),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歷時210年,傳9帝。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世紀。907年,耶律寶吉為契丹酋長。公元916年,契丹首領盧野阿保機稱帝,遼建立。918年,建立帝都(今內蒙古巴林左奇南部博羅市)。947年帝都改上京,107年遷都仲景路大定府。“遼”的疆域,是當時統治中國北方,與宋朝對峙的王朝,從東北到日本海的黑龍江入海口,從西北到蒙古中部,南至天津的海河,河北的八縣,山西的雁門關。遼初建時名契丹,947年改遼,期間由983年改契丹為1066。開國君主是盧野阿保機,遼太祖。九帝後1125(遼報大五年)被金滅。
金朝(1115 ~ 1234),女真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國號“大金”;“金”建於1115年,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白城鎮),後遷至燕京(今北京),後遷至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1234)金邢凱死於蒙古,* * *經歷了10個皇帝。
元朝(1206 ~ 1368),1271建立忽必烈(即元世祖),1279滅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滅亡於明朝。
清朝(1636-1912)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是愛新覺羅氏。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壹個叫可汗的王朝,國號大金,史稱後金。首府為赫圖阿拉(又名興京、赫圖阿拉、黑圖阿拉、黑圖阿拉),滿語意為“橫崗”。中國遼寧省新賓縣西永陵鎮老城內)。1636年(明朝崇德元年、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稱帝。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自殺。吳三桂率領的清軍乘機入關擊潰農民軍,多爾袞迎順治皇帝入關,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相繼宣布獨立,清朝統治崩潰。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入關後,* * *歷經十帝2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