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壹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壹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295年。
下列關於春秋時期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下列關於春秋時期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春秋是東周王朝的壹個分期
B.春秋開始於公元前770年,結束於公元前476年
C.春秋時期天子的權威壹落千丈
D.春秋時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答案D
遵義會議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下列關於遵義會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B
本題考查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解決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故B錯誤。
答題不易 望采納
歷史的壹道題目!下列對夏、商、西周時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4、下列對夏商西周的社會生活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的第壹位統治者分別是啟、湯、武王、平王。B 夏朝築有城堡宮殿,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定監獄,建立起國家行政機構,所以它被看作是我國第壹個國家。C 商朝的地域和影響遠遠超過夏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壹。D 西周的全國土地歸周王所有,各級貴族和平民從周王那裏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不能轉讓和買賣。
選A。夏朝第壹個國君是禹。
甘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論述題甘肅於元代至元18年(公元1281年)從陜西行中書省劃出,正式立省(甘肅行中書省),迄今有八百多年,省名由甘州與肅州的首字合成。甘肅代稱“隴”,源自隴西郡。六盤山南段別名隴山,隴山以西古謂隴西或隴右。戰國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80年始置隴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從上古起,隴西或隴右泛指今甘肅地區,簡曰隴,沿用2000多載。
古代甘肅重要的經濟地位
“隴右熟,天下足。”這是《史記》中的西漢俗諺,可見當時甘肅乃全國糧食主產區。中國是由粟(小米)的栽培發展出糧食種植業的,包括甘肅在內的西北地區是粟的原產地,而且麥的原產地也是西北地區,4500年前已出現。
祁連山林木茂盛,野生動物多,焉支山水草豐美,上古就是極佳的獵場和牧場。漢武帝平定匈奴後在此置郡縣,移內地之民充實邊防,他們除從事農業外,也多依托畜牧業為生。
提及甘肅,人們往往聯想到絲綢之路。這條始於公元前2世紀的橫貫亞洲內陸的古商道,曾持續千余年不廢,它使隔絕的東西方得以溝通,推動了中國與境外的經濟文化交流。全長7000多公裏的絲綢之路,起點為長安,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後分為北南兩道,北道出玉門關,南道出陽關。開啟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是漢王朝為抗擊匈奴而通西域,以聯絡諸民族建立盟軍。最終由於時局變化,這條戰爭之路成了和平之路。
古代甘肅的特產很早就流通到中原甚至江南。羌笛又稱“隴笛”,因為東漢初羌人就移居隴西。鸚鵡又稱“隴鳥”“隴客”,因為多產自隴西。洮河綠石制作的洮硯,唐代已享盛名,至宋,列為四大名硯之壹。
絲綢之路因漢王朝通西域而形成,商貿是雙向互動的。中國的絲綢及瓷器、漆器、鐵器、銅鏡、箜篌等經此通道而西傳,特別是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經此通道而西傳,如鑿井法、冶鐵法及造紙術、印刷術,極大地促進了西域(廣義)的發展(如歐洲文藝復興就直接得益於造紙術和印刷術)。同時,西域(廣義)的物產也經此通道東傳至我國,如葡萄、苜蓿、石榴、蠶豆、芫荽、獅子、汗血馬、香料、寶石、琵琶、桌子、椅子等等。舉凡冠以“胡”字的東西都來自西域——胡桃、胡椒、胡蘿蔔、胡瓜(黃瓜)、胡琴、胡床(摺疊凳)等等。特別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經此通道東傳至我國,豐富了我國文明的形態。
古代甘肅重要的政治地位
古代甘肅無論外禦邊患,還是內擊強敵,都具有關鍵性的戰略地位。正由於此,漢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擊退盤踞河西的匈奴後,為了不使廣大疆域空虛,便當機立斷,將原匈奴昆邪王的轄境設定為酒泉郡,原匈奴休屠王轄境設定為武威郡,並大規模移民充實這壹地區,進行開發和戍守。
漢之前的周、秦兩朝,也把這裏作為邊防前線和主戰場之壹。戰國時秦、趙、燕因抵抗不了匈奴,索性築長城封鎖邊境,與之斷絕往來,其中秦國的長城修建於隴西郡(郡治在今之甘肅臨洮南)、北地郡(郡治在今之甘肅慶陽西南)等。在與北方遊牧民族交界處築長城以自保的方式,為其後諸多王朝所沿用,如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等。明代在甘肅的著名軍事工程,除了長城,還有號稱黃河第壹橋的鎮遠橋,位於蘭州城北通濟門外。
甘肅在軍事方面的區位優勢,還可從唐代中葉兩次事件得到證明,即安史之亂和吐蕃之亂。這兩個例證可見河西、隴右的戰略價值,擁有它還是喪失它,對於唐王朝的命運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既然古代甘肅在經濟實力、戰略地位等各方面都非同壹般,那麽它也必然成為意欲稱王稱霸者的資本和目標,尤其在十六國時期,這裏發生過多次政權更叠。十六國之前涼、後涼、西涼、北涼、西秦五國,均建都於今甘肅。
這些政權實際上是胡漢雙軌制,既體現出中原封建王朝的某些制度特色,也保留了少數民族部落的某些制度特色。100多年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包括甘肅在內的北方廣大地區,民眾陷於兵燹之災,社會發展受阻,但並非完全停滯不前,各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也采取措施 *** 經濟,舒緩民生,恢復秩序。
甘肅現在除漢族外,還生活著回、藏、東鄉、裕固、撒拉、蒙古、哈薩克、滿、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古代甘肅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河西走廊聯結西域,民族遷徙非常活躍,這裏先後出現過匈奴、月氏、烏孫、鮮卑、吐谷渾、羯、氐、羌、回紇、吐蕃、黨項等少數民族。
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同體。中華民族是多元壹體的,不同民族之間通過交往建立密切聯絡甚至實現融合。先進者薰陶、引領後發者,後發者對於先進者既有因襲也有變革,彼此互補互利。
古代甘肅重要的文化地位
就傳世文獻而言,甘肅應首推文溯閣四庫全書。據資料顯示,文溯閣四庫全書***有藏書3578種,36315冊,是現存四閣中藏本最多最全的。
就出土文獻而言,甘肅更有驕人的成果。20世紀我國考古學在出土文獻方面有5大發現:殷墟甲骨、塞上簡牘、敦煌文書、大庫檔案、少數民族古文字。這5大發現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實證,並且開啟了新的學術視野:殷墟甲骨——甲骨學,塞上簡牘——簡牘學,敦煌文書——敦煌學,大庫檔案——清史,少數民族古文字——民族學。5大發現中,3項與甘肅相關:塞上簡牘和敦煌文書兩大成果整體在甘肅,少數民族古文字這壹成果部分在甘肅。
三大世界性的宗教都是經由絲綢之路東傳至中國的。古代甘肅是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的主要行經地區,較早較多地受到其影響,在佛教文化方面尤為突出。
佛教約在公元1世紀兩漢交替之際從西域進入中國。西漢末,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派使者到長安,向博士弟子景盧講授浮屠經。古代甘肅的佛教文化盛況,也可以敦煌、天水、永靖、瓜州等地的石窟寺為證,它們都被納入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
佛教經典的翻譯是佛教傳播的先決條件之壹,這壹工作從漢代起就展開了,大體到宋代基本完成,歷時千余年。先後翻譯出的漢文的佛教經典有1520部,5620卷(《大藏經》所存,不包括已譯而後亡佚者)。漢譯佛經的規模之大、持續之久,在世界上獨壹無二,這是中國對於人類文化的不朽貢獻。
古代北方的民歌,題材與風格迥然異於南方,視野廣闊,直抒胸臆。從流傳不衰的樂府舊題《隴西行》《涼州詞》《關山月》等,可以看到甘肅在漫長歷史上難以磨滅的痕跡。
唐代是詩歌的黃金期,邊塞詩是盛唐詩歌中很有特色的壹類。王維、崔顥、岑參、高適、李白、李頎、王昌齡、王瀚、王之渙等詩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邊塞詩,筆力雄健,節奏跳蕩,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邊塞詩中,從主題看,尤以寫西北邊塞的居多,甘肅的風物就是盛唐邊塞詩經常詠及的物件。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重要的人、事、物
找壹本上下五千年去看。
在中國歷史上的貨幣變化要圖貨幣的演變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镈(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遊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壹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 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環球熱訊社群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壹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 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壹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 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黃金問題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南齊:蕭梁:第壹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壹的標準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壹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準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壹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型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陜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
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絡。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
1481紙幣崩潰,1581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準開鑄)
劍~~~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基本上屬於權貴階層的裝飾物,在戰場的作用十分有限,以長槍為主的長兵器才是古代戰場上的主流兵器。
雖然劍在戰場上沒有什麽地位,但是在民間卻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長兵器壹直為軍隊制式兵器,嚴禁壹般人持有,不在軍隊的人是不能拿的...更別提練了...
但是基於外出行走保護自身的需要,以劍為主的短兵器在民間流傳開來,這也影響了權貴階級,導致在某些時期劍成為了壹種身份的象征,換句話說就是裝飾品...
五銖錢白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影響?五銖錢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漢初“不同地區,不同貨幣”的現象,對促進武帝大壹統格局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它繼承了秦四方錢的傳統,又對後來各種通寶出現起到“中轉的作用”,可謂是中國貨幣“總理”
濟南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稱呼1歷城,齊州,
2齊魯;泉城
3濟南是因為泉眼特別多,而且水質好,所以叫泉城
4濟南稱“海右”.